三類皮膚病和口罩有關

專家建議,室內長時間戴口罩者,每隔1~2小時在通風、人少處給皮膚“透透氣”

受訪專家: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郝 飛

本報記者 任琳賢

隨著有序復工復產,口罩成了人們日常標配。本以為口罩遮住了病毒、汙染和紫外線,可以更好地保護皮膚,沒想到不少人的皮膚狀態反而因戴口罩越來越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郝飛介紹,以下3種情況最常見。

化學因素導致的接觸性皮炎。本身皮膚比較敏感者,可能對口罩的材料,如無紡布、金屬條等產生過敏反應,出現局部皮膚瘙癢、紅斑,甚至糜爛、水泡等問題。還有些人可能因為戴了質量不合格的口罩,致使皮膚出現接觸性皮炎。若出現上述情況可短時間(控制在1周左右)使用一些軟膏緩解症狀:輕者選擇丁酸氫化可的松或丁酸氯倍他松,重者可以用糠酸莫米松,症狀通常可在3~5天好轉;若不見好轉,則要儘快就醫,採取必要的口服藥物治療。

三類皮膚病和口罩有關

物理因素導致的皮膚損傷。因為長時間佩戴N95口罩或其他很緊的口罩,臉頰、顴骨、耳後和鼻樑等承受壓力的部位,容易出現壓痕、擦傷,甚至是局部形成血腫或水泡。這種情況只要適當更換鬆緊適宜的口罩,注意隔一兩個小時換一下口罩繫繩的位置即可。如果出現了壓痕淤血或皮膚破損,一定要預防感染,可以外用莫匹羅星等,注意清潔和保溼,避免再次摩擦。

封閉式皮膚環境導致的痤瘡。戴口罩容易使局部皮膚升溫,加上人體呼出的水分無法及時蒸發,會讓口鼻區皮膚處於潮熱環境中,導致皮膚角質層水量增加,組織變軟,臉部使用的化妝品更易滲入真皮,誘發面部炎症。原本就有痤瘡、粉刺的人,本身臉部毛細血管就容易充血,皮膚屏障也不健全,戴上口罩後局部皮膚環境改變,進一步誘發或加重皮膚問題。患者可用保溼乳保護皮膚屏障,若一直不見好轉,應儘快就醫。

“戴口罩一定要重視預防皮膚病。” 郝飛給了3個戴口罩的護膚建議:1.在室內長時間戴口罩,每隔1~2個小時,在通風、人少的安全環境下摘掉口罩,讓皮膚“透透氣”,一次戴口罩最長不超過4小時。2.皮膚存在生理性汙垢,再加上外界環境中的化學物質、過敏原和微生物,需要合理清潔,以溫水為宜。清潔後可使用保溼功效較好的水乳,保護皮膚角質層屏障,不要用滋潤度過高的面霜、軟膏等護膚品,及BB霜一類的化妝品,儘量不要化妝,特別是化濃妝。3.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炸、膨化等高能量食物,否則可能導致面部皮脂腺功能紊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