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連續緊急發文,敦促儘快恢復正常畜牧業生產流通秩序?

在近期的推文裡,老井跟大家說過,雖然上週末大部分地區上漲,但整體上,由於養殖戶環節存貨較大,仍然制約漲價的幅度和範圍!

而且一些養殖戶,由於缺乏風險防範意識,流動資金,甚至蛋託包裝緊缺,看到走貨快了點,就爭相出貨!

大家不要忘了,那些經常報價的,絕大部分是蛋商,既然有人爭著低價賣貨,為什麼要報漲呢?需要再次提醒大家是,很多蛋商收貨也是為了存著!

有人十分詬病當前一些產區商超銷售末端雞蛋價格,和出貨的養雞場價差太大,其實這也是當前特殊情況下的非正常狀態!

為什麼我們經常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實質上就是用重酬去對沖風險。據瞭解,在當下的武漢,每託雞蛋30枚一般售價是30元,暫不說重量,每枚普通雞蛋零售價格1元,而我瞭解到湖北最低的出場價格是1.7元/斤,如果按45元/箱,出場價格每枚只有0.21元!

其中流通環節的利潤有多大,大家都是聰明人,這並不是個太難的應用題,隨便算一下就會讓你驚訝的倒吸一口冷氣!

倘若沒有新冠病毒這個疫情影響,至於會出現這樣巨大的利差?

有人還在迷茫,“等解除交通管制的時候,就是蛋價再次大幅下跌之時”,看看上面的利差,就充分說明這是徹頭徹尾的扯淡話!

前天,國家三部委再次聯合發文,敦促各地飼料廠、屠宰場抓緊開工復產,廣東省直接緊急通知開始收儲家禽家畜等農產品。

為什麼上至國務院,下至地方政府,在疫情防控形勢尚且嚴峻的當下,接連下文敦促飼料、屠宰、食品加工等企業抓緊開工,就是政府決策層已經意識到,畜牧生產需要連貫的特殊性,任其中一個環節停工停產時間越長,對行業的損害將是指數級的!

倘若此時光顧著緊盯疫情,忽視了畜牧產品的生產,在社會秩序恢復正常後,必然可能會出現報復性需求的增長。這在2003年非典後,已經明顯的表現出來!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彼時的蛋雞規模化生產尚處於發展階段,規模化程度比較低,社會分工還沒有這麼細,比起來2003年,當下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整個蛋雞損害會更大,更具有不可逆性!

今年一月份,CPI同比已經上漲了5.4%,通常情況下,CPI數據達到3%已經是國際上公認的通脹預警線,而今年一月已經是連續五個月超越3%的警戒線!

儘管在當前的CPI統計中,一再減少豬肉的權重,但豬肉拉動的因素太強了!並且讓人頭疼的“非洲豬瘟”防治仍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也就是說,豬肉價格上漲,目前已經不是簡單的經濟現象,已經開始上升到了影響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

但值得慶幸的是,肉禽、蛋禽在我國以中小散戶為主體的今天,具有短平快的發展優勢,可以極大緩解豬肉暴漲帶來的,消費者蛋白攝入成本過高的問題!

倘若因為疫情衝擊生產的原因,導致後市禽肉和禽蛋也像豬肉那樣出現報復性上漲,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極個別極力唱衰後市的傢伙,只是博人眼球、信口開河的政治低能兒!

這種論調最大的缺陷在於,僅僅注意到了當前家禽存欄量的增加,而沒有從整個國民經濟框架、和豬肉暴漲這些發展的觀點,去衡量當前禽肉和禽蛋供求關係的變化!

當前還有一種論調,認為當前雞蛋價格甚至還不如2017年,說什麼一旦疫情好轉,道路封閉解除,學生工人沒有開學開工,天量庫存釋放,蛋價會暴跌!持這種觀點的人,簡直是幼稚的不堪一擊!

“不幸中招新冠病毒,死亡率不到2%,而不吃飯死亡率100%”,這句話雖然有點黑色幽默,但也不無實際的說出一個現實:14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每天都是要吃飯吃雞蛋的!

老井注意到,有人聳人聽聞的宣稱,什麼“去年下半年肉禽蛋禽存欄數量大增,甚至數量可以大到今年春季一點不用生產,就能保證廉價供應!”!

這簡直是危言聳聽式的胡說八道!

先不說我們已經掌握的家禽生產數據並不支持這個。如果真如此,政府部門還至於在疫情迫在眉睫的時刻,急吼吼的出臺各種措施,去扶植鼓勵蛋雞生產嗎?難道政府部門都愚蠢到了用寶貴的社會資源,去鼓勵生產出來一堆用不完,吃不掉的無用垃圾嗎?

所以,老井認為,我們不必聽誰說什麼,要多去看,多去思考!當前,不僅僅只是雞蛋,蜜桔、草莓、瓜果蔬菜等等生鮮,賤賣或者爛在田間地頭的比比皆是,同時多地銷區城市商超各種生鮮食品短缺、高價售賣,根本原因不就是疫情導致的流通不暢嘛!

把因為疫情防控嚴峻影響下,而交通管控導致的滯銷,生搬硬套到所謂的生產嚴重過量,純粹是腦袋進了屎尿或者是被驢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