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舞臺的燈光亮起聚焦,一人,一口,一個話筒構成了脫口秀表演的所有配置。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從一位記者轉行為創業者,她與喜劇的相遇是一擊即中,“那種感覺就像戀愛一樣”。

一位脫口秀的“粉絲”曾經說,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上,忙碌的人們很孤單。當空蕩蕩的舞臺上有一個人,願意陪你聊聊天,還可以逗你笑,我們就是需要他的。不要把脫口秀當成一種舞臺表演,它就是一種陪伴。

齊肩的短髮,一副黑色框架眼鏡戴在一張圓圓的臉上,李新的形象是溫婉知性的。她總說:“幽默就是從一個有趣的視角來講述痛苦和真相。” 這是李新花費很久才研究出來的一個道理,然後,這句話便貫穿了她的所有喜劇理念。

起初,畢業後的李新第一份工作是影視記者。她與喜劇的緣分要從2004年說起,當時的她順利申請到國家公派留學項目訪學。進入南加州大學的第一天,李新就被同學們拉去拍電影了。“很開心、感覺特別好。”這是李新當時的感受。第二天,在課堂上她第一次接觸到即興喜劇, 沒想到,被這樣的形式深深吸引了,當時的激動心情沒辦法剋制。她發現,這就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她說,那種感覺就像戀愛一樣。

就這樣,李新和喜劇的緣分開始了。為了更系統地學習喜劇,李新拜訪了很多老師,學習了編劇、製作、如何製造梗、培養幽默感等一系列課程。她一直認為,喜劇本身並沒有太高的門檻。“不用貌美如花,不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只要真實的對待自己,覺察到生活中的荒誕、 幽默,就可以嘗試即興喜劇。”

2010年5月,鮮榨喜劇開始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一開始,李新僅以週末喜劇工作坊的形式在做。她通過工作坊這種方式讓普通白領接 觸到即興,半年後,她開始創辦即興喜劇培訓班,白領、老師、企業高管、主持人,紛紛報名,通過即興表演,提高自己的臨場反應能力、肢體表達能力。近期,她將自己幽默的技巧寫進《幽默感 :成為更受歡迎的人》一書中,傳授待人處世的貼身技能。她堅定地說 :“這是喜劇井噴的時代,也是做喜劇最好的時代。”以下是她的自述。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

年輕的時候,我特別羨慕那些幽默的人。上學時候的課間休息時間,大家總是圍著那些說話幽默的同學,就跟眾星拱月似的,那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到受歡迎是什麼意思。你看,我們要很努力學習成為學霸才能有一點存在感,人家隨便講個笑話就行了。

工作後,我很努力地去結交那些幽默的人。如果是男生的話,就算成不了他們的女朋友,也要努力成為他們的朋友!但是,我發現,就算你跟一個幽默的人全天候在一起,也不能讓你自己變得更幽默,相反倒有可能變自卑。

當時身邊所有人都說,幽默是天生的。所以,變幽默這件事情就變得更加絕望了。直到我去美國留學,遇到了喜劇,這件事情才開始有了一些轉變。我在留學期間學了即興喜劇、脫口秀,這才發現,原來這東西完全是可以學習的啊。

我的導師、南加大戲劇學院的院長DavidBride,他是一位喜劇導演,他的喜劇課有很多歐洲的訓練方法。他用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把喜劇是什麼教給了我,他的課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我後來才知道他被美國同行推崇為喜劇天才。他當時在做一個意大利假面喜劇的劇,我看了他的作品才知道周星馳的那些東西是哪裡來的。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教我喜劇就是勇敢展示心中的脆弱。他還告訴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要麼是惡作劇的,要麼是自怨自憐的。

留學歸國後,我果斷地創業了。從選址到起名到商業模式15天就完成了。我現在回想是因為DavidBride 的訓練給了我很多勇氣,給我賦能了。好的喜劇訓練也好,幽默訓練也好,能量都是非常強大的。我希望有一天無論是我的作品也好,課程也好,都能給大家這個東西。

我把David老師邀請來過國內上課,仍然還是十分震撼,我跟當時接受訓練的國話演員們現在還是好朋友。

喜劇讓人有勇氣重新出發

從2010年開始,我們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做了第一個喜劇工作坊。美式喜劇其實很受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歡迎,無論是即興喜劇還是脫口秀。我們的線下即興喜劇課和脫口秀課每期幾乎都是滿員。有時會有專業演員和編劇報名,但更多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

大家一起來學習的原因一般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比較沉悶,或者認為自己的個性比較內向拘謹,希望能夠打開自我,突破日常。結果,常常有人因此發現自己的潛質,改變了自己的職業,從程序員變成了編劇或者是從老師變成了演員。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有一個班,在課程結束之後,同學們要麼出國了,要麼升職了,要麼離婚了,要麼辭職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生活上的變化。

我想,應該是喜劇讓大家發掘了自我,給了大家很多的勇氣重新出發吧。

2017年底的時候,我在“得到”App上開設了一門課程叫《有效提升你的幽默感》,這門課有超過20萬的學員購買,是“得到”上最暢銷的課程之一。我在課程中回憶了自己作為一個喜劇小白期間,那些讓我醍醐灌頂的訓練時刻,努力在一小時內把最核心的方法給到用戶。然後,我覺得各行各業的高手有一個共性,就是能把本行業特別專業的知識用特別簡單樸素的方式告訴大眾,化繁為簡,一招致命。

但這個課程的時長只有一小時,跟我們線下動輒二三十個小時的訓練強度比還是不夠,所以,我就想有沒有一個方式,能夠讓我更體系地把自己的理念完全陳述出來,而且可以加入一些線下的練習,這樣用戶可以真正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我覺得,一切不能把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幽默書都是耍流氓。雖然這是一個玩笑,但我的理念的確是,真正好的產品,就是應該可以給用戶賦能的。這麼多年來,我親眼見證了多少大眾眼中“不幽默”的人,經由脫口秀或者即興喜劇訓練,成為一名幽默的人,甚至站在舞臺上成為專業的脫口秀演員。所以,我非常希望能把這樣的方法用更能觸及大眾的方法傳播開來,幫助到跟我當年一樣困惑、迷茫、自卑的人。

實際上,我的幽默素材都來自生活。比如,這次疫情至今,我在廣西父母家中逗留未歸,這是我17歲離開家上大學之後跟父母住得最久的一次。我想著,這次終於有時間好好跟父母聊聊,深度交流一下。結果,現在隔離了兩個月,我把家裡的牆都刷了兩遍,還是沒有跟我爸深度交流過。

脫口秀的專業訓練要求每日“三省吾身”,來尋找素材,所以,脫口秀演員都會對生活有很多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覺察,對自己情緒、能力、人際關係方方面面的覺察。會發現自己對什麼事情焦慮、什麼搞不定,有什麼毛病,把這些用幽默的方法分享出來之後,其實是一種釋放,因為幽默就是轉換視角,我經常把一件事從一個常規的角度換到另一個角度看,看看怎麼說才會好笑,這樣做其實就會讓自己比較“想得開”,可以更好地去接受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而那些焦慮、憤怒的負面情緒,在你說出來的時候其實已經就宣洩了很多。所以,我真心覺得,幽默是化解生活大小困擾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脫口秀是“第四面牆”

Q 近期,因為眾多綜藝節目,脫口秀這種形式受到很多青年人的歡迎。在眾多的喜劇形式中,您覺得,脫口秀的形式是如何做到“出圈”的?

A 因為脫口秀是一種直接跟觀眾講述的方式,它是沒有舞臺表演藝術裡說的“第四面牆”的,所以它很強烈。脫口秀在中國剛剛開始的時候,甚至有觀眾適應不了演員這樣的近距離的直接交流,覺得尷尬。當然現在市場已經受過教育了,知道這是一個什麼產品,這反而成為了它吸引年輕人一個很重要的點。

其他的藝術樣式很少感覺到這種強烈的直接交流的,脫口秀演員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雖然是幽默,但內容其實是給你講他的生活,甚至很私密的時刻,你在大笑的同時,不設防地就進入到一個人的生活。

一線城市人們哪有什麼機會跟陌生人做這樣的深層鏈接?而脫口秀那個場子,是從小劇場來的,脫口秀演員喜歡互動,整個場子的人們也好像進入了一個親密場域。我覺得在大都市人們是需要這樣的場域,這樣深度的鏈接的,其他地方沒有。我覺得這是它能出圈的本質上的原因。當然《吐槽大會》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大眾脫口秀是什麼的作用。

Q目前,有很多自媒體的視頻創作者都在用視頻剪輯的形式做 自己的“脫口秀”節目,還有京劇脫口秀這種新的形式,您 是如何看待這樣非傳統的多種類型脫口秀形式的?

A百花齊放,挺好的。不管是做純正的脫口秀,還是借用其中的元素都挺好的,藝術本來就應該是開放的,更何況是喜劇。

Q您覺得,“幽默”與現在我們說的“吐槽”可以畫等號嗎?

A吐槽是幽默的一種,幽默的形式還可以是自嘲。吐槽也是符合這個定義的。

李新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鮮榨喜劇創始人,即興喜劇及脫口秀老師,綜藝節目及情景喜劇製作人、編劇、導演 2006—2010 年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訪問學者,師從《老友記》 導演。中央電視臺《謝天謝地,你來啦》《喜樂街》節目指導,騰訊視頻《拜託了,冰箱》、安徽衛視 《超級演說家》顧問及選手培訓師。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王雅靜編輯 韓哈哈 劉子茜(實習)圖片提供中信出版社

下載“北京頭條”APP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志願者王雷: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孫松林:以“5G速度”書寫信息時代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石倚潔:放歌路上堅持的人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康輝:平凡人 不凡路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 2020年4月16日-4月23日 高露 」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我想一直跟喜劇談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