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琴:保險行業創業者,從野蠻生長到專業化事業的蛻變

楊華琴:保險行業創業者,從野蠻生長到專業化事業的蛻變

保險創業路,她每一步都走的很認真

70後保險創業者,從經營通信設備公司的個體戶,到兼職傳統保險公司代理人,再到專職專業的保險經紀人。保險這條創業之路,她從野蠻生長到完成專業化的蛻變,別人把保險當做銷售型的工作,而她把保險爭當事業來做。

野蠻生長

2016年4月,在堂妹的推薦下,楊華琴加盟某保險公司,入職杭州某營業區分部,而自己卻住在杭州的另一邊,開車單程就要花上一個半小時。

往後的日子裡,她用“顛沛流離”這個詞形容自己的保險從業生涯。儘管公司領導大力支持,團隊夥伴們也非常給力,但由於距離的原因,公司的考勤很難堅持,大小會議、培訓學習也很少參加。往往只有在開門紅啟動會、年會等這樣一些年度大型會議,她才會迴歸組織。

看起來與保險公司的瓜葛,幾乎就是掛了個工號。然而另一面,她卻又是實實在在的保險創業者,用創業的思維看待自己從事的保險行業。

她和妹妹組建了自己的團隊,為了讓自己和團隊能有更好的發展,通過公司領導的溝通,讓夥伴們能在自己常住地區代理公司的職場正常考勤、參加早會。

然而事與願違,雖然共同出勤早會,而自己和團隊的成員,卻從來只是旁聽者,沒有成功時的鼓勵和喜悅,也沒有和大家分享的機會。舞臺好像在那裡,只是與自己無關。

儘管如此,她並沒有失落,因為自己的定位是創業者,尋找的是志同道合的夥伴,而不是要強迫自己融入到某個職場。

創業雛形

其實在還沒有加入保險行業之前,他們家裡就已購買多份保險。她和老公,一直都非常認可保險,特別是對於她的保險事業,老公也是全力支持!

創業初期,老公騰出自己公司的一間會議室,讓她和其他幾名團隊夥伴有了落腳處,還成立了保險工作室,取名“幸福家”。

她們在這裡,有了自己的早會,有了自己的培訓和學習,還有了第一次產說會、第一次創說會……

彼時,經常聽到她們討論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分析孰優孰劣,有時甚至會激烈地辯論。在不斷的展業過程中,慢慢地發現自己代理的產品並不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於是老公建議她們每個人去到不同的保險公司,這樣,幾個人就可以代理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了,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產品豐富度的問題。

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並非如此簡單,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考勤管理辦法,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剛剛建立起來的團隊可能就要因此而打散,化整為零,心裡終究是不捨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成交之後的利益分配很難協調。假如我的客戶,最終買了另外一位夥伴所代理公司的產品,那麼利益該如何分配?

老公的提議,雖然沒有被採納,但實際上這已經是保險經紀模式的雛形了:能銷售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以便滿足客戶多樣化保險需求。

只是單個事業團體作戰,還是顯得勢單力薄。一些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如何才能銷售儘可能多的產品,以此滿足客戶的需求?

聯合創業

其實,2016年4月入職主體公司的時候,經人推薦楊華琴即下載了保險師APP,當時還一度以為是自己代理公司做保險計劃書的軟件呢。

連她自己也沒想到,結緣這個APP,如今會成為自己事業的借力平臺。

註冊保險師8個月之後,她售出了首筆保單,收入90元。一直到2018年12月31日,已經做到線上收入合計7.62萬。

用她自己的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一開始使用保險師,給客戶做計劃書,學到一個很有用的功能,就是對比別家公司的險種,做到知己知彼!

然而在對比產品的過程中,漸漸發現自己所代理的產品也並非十全十美。“所以當知道保險師上可以出單的時候,心裡還是蠻雀躍的”,楊華琴自己說道。

於是,她開始試著給客戶做線上線下的產品組合。主險線下做,意外及醫療保障開始在保險師上篩選。

面對客戶時,她一般會給客戶推薦幾款險種,通過對比產品的不同功能以及性價比,讓客戶有更多的選擇權。

同時,她給客戶做的計劃書後面都會備註好,每一款產品出自哪家公司,並且會跟客戶說明,這是自己通過網絡平臺,挑選出來認為比較合理且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以客戶為出發點,全心全意為客戶考慮,自然就會得到客戶的認可。

相比對於產品的接受,客戶可能更認同楊華琴本人。她對客戶說,不管你買了哪家公司的產品,我都會為你做好服務。很多時候,人對了,事也就成了。

楊華琴本人也於2018年7月正式加盟保險師線下經紀公司——微易經紀,結束了自己“流浪式”保險代理人生涯。有了線下門店“保險師之家”,也有了保險事業專業化發展的平臺。

當楊華琴自己的“幸福家”遇上“保險師之家”,也許就是一個保險事業家,祝福她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希望下一個保險事業家是你。

楊華琴:保險行業創業者,從野蠻生長到專業化事業的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