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恆星是如何誕生的?天文學理論認為恆星誕生於星雲之中,原始星雲都是由塵埃形成的分子氣體雲,微小的塵埃先是凝聚在一起形成塊狀物,再凝聚成更大的小行星,無數的小行星撞擊凝聚在一起形成行星,繼續變大的話,當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8%左右的時候,這個星體就可以激發出內部的氫核聚變,成為一顆恆星了,我們的太陽就是這樣形成的,它是一顆中等質量的恆星。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在銀河系中,有些地方仍在發生著面所講的這樣的事件,比如在鷹狀星雲、船底座星雲、獵戶座星雲中,仍然有大量的恆星在形成,而近日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銀河系中有一種由相互連接的“恆星苗圃”組成的整體波狀氣體結構——“拉德克利夫波”,上面正有大量的恆星在形成。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可能有很多朋友知道銀河系中有一條稱為“古爾德帶”的星環,這條星環充滿OB型恆星與氣體塵埃,我們太陽系已經位於這個循環之中,這裡也有不少新生的恆星,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拉德克利夫波更是如此,它如同一條長帶,綿延9000多光年,就連古德爾帶也只是它的一部分,並且認為它是銀河系中已知最大的連續性結構。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拉德克里夫波總質量超過300萬倍太陽質量,寬達400光年,從縱向上看,它在銀河盤面上下延伸了500光年,其中包含了約8億顆恆星,不少恆星正在形成中,而且還有著大範圍孕育於恆星的氣體,因此又被天文學家們稱之為“恆星苗圃”或“恆星託兒所”。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歐洲空間局的研究者們結合蓋亞衛星數據與其他望遠鏡的測量結果,創建了銀河系詳細的星際物質3D地圖,見了古德耳帶和拉德克里夫波的從屬關係,並且發現太陽距離拉德克里夫波非常近,只有大約500多年左右。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銀河系中為什麼會有拉德克里夫波這樣一種波浪形結構?科學家目前尚不清楚原因,這種推論認為這個結構很可能原先是一個矮星系,在與銀河系的引力作用下融入了銀河系中,並且在各種力量的拉伸與扭曲之下,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樣子;但也有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某個矮星系與銀河系交會時引力作用擾動物質形成的波狀結構,無論是哪種理論,都還找不出是哪個矮星系與銀河系相互作用下造成的。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而上述理論還有一個難以解釋的原因就是我們所在的太陽系距離如此之近,為什麼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有科學家認為拉德克利夫波的存在或與暗物質有關,但是卻還沒有人能解釋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轉換關係,所以這一事物的成因還是個謎,它已經存在了多長時間也不清楚,天文學家們認為繼續研究拉德克利夫波將有助於我們更透徹地研究銀河動力學機制。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2月28日文章《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最大氣體結構,綿延9000公里程波浪狀》


專欄

天文科普集

作者:科普大世界

49.9幣

159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