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政企合力渡難關 復工復產穩增長

隨著我省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各地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不過受境外疫情影響,一些企業仍然面臨著市場需求不足、人流物流不暢等問題。面對困難,企業研發新品拓寬市場,政府搭建平臺做好服務。我省經濟呈現出積極變化,正穩步恢復。

四川新聞|政企合力渡難關 復工復產穩增長

往年的第一二季度,本是外貿接單的高峰期,但在疫情之下,訂單告急,外貿企業的生存狀態如何?我們首先來到了德陽市旌陽區的四川順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

記者 任昌宇:這裡是四川順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在這個生產車間內有14條生產線,目前有4條生產線已經開工,而受到疫情的影響,有10條生產線目前處於一個停工、停產的狀態。

順為智聯的董事長謝培欽告訴我們,企業主要從事LCD屏生產,國外市場佔比接近70%,按原計劃,企業今年的14條生產線將全部量產,月產能達到30萬臺套,而現在只能做到6萬臺套,這是因為原材料和訂單都出現了問題。

四川順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培欽:我們的原材料有些要從國外進來,現在也進不來。另外原來我們(合作)有12個國家左右,到現在為止只有2個國家,比如韓國和泰國我們還在繼續運營,其他都停下來了,所以是雙重的打擊。

四川新聞|政企合力渡難關 復工復產穩增長

針對企業出現的這些問題,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幫忙尋找出路。在德陽旌陽區,當地政府就與跨境電商平臺大龍網聯手,成立了德陽龍工場數字貿易中心,通過平臺資源優勢來開拓海外市場渠道,免費為企業尋求海外訂單。

德陽市旌陽區副區長 任偉:下一步我們還將廣泛收集企業在市場開拓、擴產擴能等方面的問題和需求,通過稅務貸、電量補貼、專利應用等方面,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化危為機。

除了政府幫忙,企業也積極展開自救,通過產品創新,豐富訂單拓寬市場,順為智聯就針對疫情開發出了一款遠程教學一體機。

四川順為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副總經理 何原星:今年是研發了有20款產品,那這塊來講是豐富我們一個產品線。

四川新聞|政企合力渡難關 復工復產穩增長

除了原材料和訂單的不足,不少企業還面臨著用工難的問題。在眉山仁壽文林工業園區,這家生產高端顯示屏的科技企業,復工後有10條生產線還處於安裝調試階段,然而急需的300多名來自國外的專家和技術工人卻無法及時入境到崗,讓公司犯了難。

眉山信利高端顯示項目總經理 馬亮:如果他們晚一天過來調試,我們預計將額外支出兩百多萬的費用,同時我們整個公司還在一個產能的提升階段,如果我們沒有新的設備通入,未來我們新的訂單無法進行生產。

而在市、縣、園區領導成立了工作小組,在全國範圍內幫助企業聘請相關專家和技術人才,同時,還積極協調外事部門,分期分批辦理外籍核心技術人員的簽證。

眉山信利高端顯示項目總經理助理 穆其洪:針對目前存在的困難,我們提前做好市場驗證,進一步加快市場的導入速度,盡最大努力減少外籍技術人員短缺。

四川新聞|政企合力渡難關 復工復產穩增長

各省級部門也在積極作為,省商務廳聯合7家金融機構,在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費用成本等6個方面支持外經貿企業復工復產,省經濟合作局牽頭組織開展了線上的“進千企、解難題、送服務、促發展”活動,截至目前已走訪重點招商引資企業5000餘家,收集企業反映的要素保障、產業鏈供應等方面困難問題1400多個,協調解決1100多個。

四川新聞|政企合力渡難關 復工復產穩增長

省經濟合作局項目管理處處長 蔡玉潔:下一步,針對外來投資的重大項目,我們還將探索實行全程“包乾”代辦,根據投資規模,區分審批層級,省市縣分級落實專門人員,全過程、全鏈條、全天候服務。

互幫互助、協作共贏。企業的積極自救加上政府的保駕護航,有效推動了復工生產,截至3月末,全省包括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商貿企業、服務業企業、涉農企業等各類企業復工率超過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