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的同学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从小我们接触到关于学习的印象都是苦哈哈的,最有名的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三更灯火五更起,正是男儿读书时”……很多读书和学习的经典诗句无不表明学习是件苦差事。

所以以前很多孩子一上学就畏难,害怕吃苦,害怕学不会。


就好像小孩子普遍都怕去医院,为什么,怕疼。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见了医生就害怕,医生刚说一句,来,张口嘴看看,顿时就会“哇”的哭起来。

其实,大人也怕疼,所以选择做手术时都要无痛的。拔根刺也巴不得希望是无痛的。


现代的教育和学习也逐渐开始倡导“无痛”化,美其名曰“快乐学习”,“寓教于乐”,孩子们一听多高兴啊,学习终于不是苦哈哈的了,家长也放心了,孩子终于每天愁眉苦脸去上学了。

快乐学习和因材施教异曲同工,都是希望让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的开心快乐。

事实真的有效吗?先看下学习风格分类模型吧:


学习好的同学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风格分类模型VARK


万维刚老师在《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中针对这个学习方法有详细的解释。VARK学习风格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学习模型,意思是,把学习风格分为成了四种,分别是:视觉、听觉、读写和动手实践。


有的孩子是视觉型的,就喜欢用看图片的方式学习;听觉型的更喜欢听老师讲;读写型的孩子则喜欢用读书记笔记的方式学习;动手实践型的人则喜欢做实验和演示。研究测试的结果显示,有的学生们的确有不同的类型,也有的学习是混合型的。


这样的学习风格在互联网时代来说,其实用性不是很强。学习的效果也不见得多有效。


就比方一个孩子喜欢吃红烧鱼,他妈妈也经常做给他吃。但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吃红烧鱼而不吃其他菜,或者妈妈就得只照顾他一个人的口味,而去忽略其他家庭成员的口味吧。


何况单吃一样的菜,营养不均衡,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并不好。


VARK学习风格也同理,孩子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开心快乐的。学习效果呢?


研究表明,学习效果并不佳。因为知识获取不是靠单一个风格类型就可全部掌握的。


那么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


学习好的同学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二、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心理学家们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


1、不搞突击学习,学习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间隔。


为什么要安排时间间隔,是因为人脑的“记忆曲线”原理。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隔几天再返回来温习一下。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用“温故而知新”描述最恰当不过。



2、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学了一个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遍,也演示了课件。这就是用听觉和视觉学习风格;回家后自己再精读书本,重点做笔记,这是读写风格;再做一套相应的练习和测试,这是动手实践。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更有利于掌握知识。

听说读写练,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生学习的全面方法。

学习好的同学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3、多测验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


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经常会测验。一般是每月必考一次,考试是为了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也就是“反馈”。不反馈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我们很多人都是听懂了,看明白了。也读写了。等到动手测验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眼高手低也是这个道理。


4、要把新旧知识进行关联。


老师经常会讲,学习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管理,形成体系。而不是去掌握单独的一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可运用知识树来管理。有树根、树干、树枝、树梢、树叶组成。


这些方法并不神奇,说白了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套经典学习方法。但现在很多人喜欢标新立异,去追求更多花样翻新的方法。

学习好的同学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三、刻意练习并不轻松


刻意练习就是有针对性的重复训练,重复的东西很不好玩。我们小时候一听说达·芬奇在刚学画画时,他的老师让他不厌其烦的画鸡蛋,想想都是件枯燥乏味、毫无乐趣的事。

但真正的学习必须经过刻意练习,很多自媒体写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会从一堆素材中选题,会从十个标题里选最优的那个,还会三遍五遍的修改。从片段练习到一篇结构文章写作,真正好的文章才会诞生。

而不是随意随性去写了一篇口水文就成了爆款。


《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儿·波兹曼说过,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先贤说应该寓教于乐。

很多教育哲学家也都认为,获得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时间、精力、克服枯燥的耐力。


学习好的同学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正如万维刚老师说的,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喜欢愉快的学习过程,但你更喜欢获得真知。管用的方法不好玩,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