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Lawrence Kudlow近日向國會提出建議,希望讓美國企業撤出中國。


他表示,政府可以為迴流美國的企業提供政策利好,從工廠、設備到裝修,全部的搬家費用都由政府承擔。


美國政府已經成立一個新的工作小組,在探討並擬定恢復美國經濟的具體方案。據《彭博社》報道,Lawrence很可能會成為小組的成員之一。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我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目前“逆全球化”的趨勢,而在這其中,“清理中國的供應鏈”也是現象之一。實際上,在全球生產鏈受阻之下,中國工廠是恢復速度最快的,但這絲毫不影響部分國家“撤出中國”的呼聲。


第一次出走潮


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變成了“世界工廠”,但也出現了兩次大的危機。


在2008年左右,中國經濟已經騰飛,勞動力成本和土地租賃成本不斷升高,在服裝、玩具等低端製造領域開始出現出走潮,很多企業開始把供應鏈搬到越南和泰國等經濟成本更低的國家。


同年,iPhone已經逐漸進入大家眼簾,iPhone所帶來新的手機模式,也進一讓三星、諾基亞、索尼等廠商效仿,之後引發了

傳感器和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微型化,以及移動互聯網浪潮。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硬件和軟件的革命,帶動了包括智能硬件、可穿戴、虛擬現實、智能家居等一系列數碼產品的升級。這些科技產品,依靠的不是大量的可替代勞動力,而是熟練工人。


所以當時雖然有很多工廠外遷,但科技產業發現中國依然有不可替代的熟練工人,便又投入了自動化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繼續在中國紮根。


蘋果在整個過程中有極強的代表性。


創業之初,蘋果的工廠都設在美國聖何塞,蘋果很多經典的產品,比如Macintosh就是Made in USA。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早期的工廠是蘋果引以為豪的一部分,喬布斯的激情和控制慾在工廠內表現地淋漓盡致,他要求把工廠的機器都噴塗成他想要的顏色,牆面也要求是純白色,整個工廠好像一個藝術裝置,喬布斯認為這樣可以“讓工人保持追求完美的激情”。


蘋果產品美國造的傳統一直保持到了2003年,直到2004年,蘋果才開始將工廠大規模地轉移。促成這一決定的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首席運營官蒂姆庫克,他當時負責蘋果全球供應鏈的管理,看上中國的原因有3點:


  1. 中國工廠更靈活,可以及時處理蘋果的各種需求
  2. 中國的供應鏈更完善,工廠扎堆,有豐富的零件和各類服務
  3. 這裡的工人要更便宜


遷移中國最明顯的結果,除了成本上的下降外,還有效率上的提高。


2007年,蘋果開始籌備iPhone的量產,美國康寧承接了屏幕玻璃的業務,但由於訂單數巨大,蘋果把代工的任務交給了一家中國的公司。


在初代iPhone離發售只剩幾周的時候,蘋果對屏幕進行了部分重新設計,負責組裝的工廠半夜收到屏幕後,馬上叫醒了熟睡中的8000名員工,他們一人分到一杯茶和一包餅乾後就開始幹活,在96個小時後,這家工廠便以日產一萬臺的速度處理新設計的iPhone。


而如果這件事放在美國,生產線調整要先耗費幾周,還要給員工付雙倍甚至三倍工資,甚至會遭到拒絕加班和法律訴訟的情況。


至此之後,蘋果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打上了“Made in China”的標籤。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2011年的一天,奧巴馬與硅谷大佬共進晚餐,按照傳統,每位訪客可以向總統提一個問題。


輪到喬布斯時,他的問話被奧巴馬打斷,“喬布斯先生,要在美國生產iPhone的話,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喬布斯的回答非常直接:

“這些工作是不會回來的。我們在中國僱傭了70萬工人,背後需要3萬名工程師的支持,如果你能教育出這麼多工程師,我們就能把工廠遷回美國。”


總統信以為然,在之後的一個月裡反覆和助手說:“我們必須找到方法,把喬布斯告訴我們的那3萬名製造工程師培養出來。”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喬布斯和扎克伯克坐在了總統兩側


喬布斯給出的只是一個藉口,這件事和工程師的絕對數量沒有關係,蘋果看重的是中國的生產規模、基礎設施和集群效應,以及工人的勤勉精神和靈活性,而“美國工廠”,在各個方面都不具備優勢。


或許是因為政府壓力,蘋果在2013年開始本土生產Mac Pro,蘋果還大大方方地拍了個視頻,宣傳美國工廠的技術優勢和福利待遇。


但最後,這款售價3000多美金的Mac Pro出現了產能的問題,因為無法找到足夠多的螺絲釘,導致發售時間延遲了3個月之久,結果最後還是從中國進口螺絲釘解決了問題。


第二次出走潮


在2018年美國進口的家居和鞋類製品中,有約一半來自中國,而手機和筆記本的品類裡,有70%都是中國製造的。


特朗普上臺後想改變這一數據。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全面爆發,讓企業迴流,特別是從中國迴流也成為了特朗普的目標之一。去年9月份,特朗普計劃對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他在Twitter多次@蘋果,表示蘋果想要避免鉅額關稅,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蘋果在中國的工廠“搬過來”。


特朗普也對媒體信誓坦坦地說,“我讓他們開始在這個國家造他們該死的電腦和其他產品”。


按照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大到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等核心產品,小到蘋果耳機、手機殼、維修零部件等都會受到影響。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面對強硬的特朗普,蘋果依然不為所動,25%的關稅雖然很高,但把工廠搬回美國的成本更高。


在蘋果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亞洲所佔的比重超過了70%,日本提供了相機模組,韓國提供了屏幕和電池,中國臺灣提供了芯片...無論怎麼看,都應該把最後的組裝佈局在中國,而不是運到大洋彼岸。


另外,中國本土的供應商也達到了349家,這裡面涉及了很多原材料和零件廠,包括了天線、揚聲器、金屬結構件、電路板、玻璃後蓋等等。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還有人工,在中國鄭州,工人組裝蘋果產品的起薪為3.15美元一小時;在美國,這個數字大約是11美元。而且中國工廠可以24小時倒班,工人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零部件運輸、製造設備搬遷、重新選擇供應商、重建生產線、找更貴的工人...這是一筆鉅額的開銷,而更大隱患是,在美國生產後,可能會面臨產能低,甚至像Mac Pro那種因為螺絲而無法生產的窘境。


如果不能迴流,也至少要削弱中國的產業鏈優勢


當然,中國的地租和人工成本,在過去20年一直緩步上升,再考慮到中美貿易戰和其它不可預測的因素,庫克開始擔心對中國嚴重依賴所產生的風險,他為蘋果找到了一條後路:東南亞


東南亞的優勢很明顯,在地理上距離中國很近,工人和房租的成本比中國低,工人的工作節奏也比美國快。


蘋果已經在印度生產廉價iPhone(iPhone SE、iPhone 6s),現在已經考慮把更多的生產線慢慢簽到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美國號召企業撤離中國,100%報銷


蘋果已經督促供應商,要求它們提供將產品裝配流水線轉出中國的可行性方案,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蘋果打算把15%到30%的硬件組裝移出中國。


不過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認為,疫情會放慢產業鏈的搬遷趨勢。一方面,美國失業率新高,GDP可能進入負數,經濟的恢復需要時間,而在疫情之下,企業也開始縮衣節食,比如蘋果今年的股價跌了8.1%,還要面對之後消費力持續低迷的市場。


中國工廠已經基本復工,想要解決9月新機產能不足的問題,蘋果的選擇也只有中國。對於其他企業來說,保留現金、減少投資也是短期內的策略。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的生產成本在增高,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這也依然會成為企業繼續把生產基地留在中國的考量。例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項目,搬走後肯定會影響特斯拉在中國的價格和銷量。


短期來看,科技企業仍然會以中國供應鏈作為主力生產線,但長期看,供應鏈離開中國的趨勢還會加重,在華為把關鍵零部件全部國產化後,可能也會有相應的美國企業去做出改變,並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