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考延期 每天仍然 15個小時“超長待機”-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晚報觀察

“啊!離高考只有76天,每天看到這個倒計時都心慌。”4月22日上午10點20分,正是課間休息時間,在德陽五中教學樓五樓的走廊上,高三學子們看到“76天”高考倒計時不禁感嘆。今年的高三學子,因新冠肺炎疫情,又多了一層無形的壓力,雖然高考時間延期,但面對這一系列的變化,他們將如何調整複習節奏,調節好心理狀態,去應戰備考呢?記者走進學校近距離採訪了高三學子和教師的備考日常。

高三學子

雖然高考延期 但每天仍“待機”15小時

在高三年級的樓層上,隨處可見勵志標語:“超越自我,用奮鬥放飛希望”“橫劍立馬二零奪魁”……這都是用來鼓勵高三學子刻苦學習,努力奮鬥的。在高三20班的教室裡,班主任王前勝也在天花板上掛了好幾條橫幅,其中有一條橫幅上寫著:“拼一載春秋,搏一生無悔”。教室裡每個學生的課桌上都掛著一個“同款”書袋,裡面裝著沉甸甸的書本和學習資料,課桌下是清一色的收納箱,裡面也塞滿了各式各樣的教輔資料。

“剛開始好焦慮,延期一個月就要多煎熬一個月,太痛苦了,想速戰速決,但慢慢平復下來之後覺得多出來的這一個月應該好好利用起來。”凱迪(化名)算是班裡比較拔尖的學生了,這次二診考試成績出現了輕微的波動。考前她心裡就沒底,害怕自己上網課的效果不好,結果成績出來果然沒有達到預期,這更讓她認識到多出來的這一個月的重要性。

因為疫情防控,學校實行早上錯峰入學,高三學生到校時間提前到7點10分,所以他們每天早上6點半就要起床,快速吃完早飯,然後到校開始早讀,上午5節課,下午4節課,晚自習還有4節課,晚上10點鐘才放學回家,這一天15個小時的時間裡,他們基本都處於學習狀態。高強度、快節奏的學習,讓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閒暇的時間娛樂。“晚上回到家已經10點過了,回到家不是睡覺就是看書。平時週末只有一天休息時間,要在家做作業,沒時間出去玩兒。”凱迪說,自己有個小愛好,就是和同學一起逛街、喝奶茶、看電影,她很期待接下來的“五一”假日能有機會放鬆片刻。

高三教師

緊抓教學 也做好防疫和心理疏導

學生課業重、壓力大,老師更不輕鬆。“學生一天學習15個小時,我們也同樣要工作這麼久。”王前勝是一名生物老師,也是班主任、年級組長,他每天要等學生放學後才能回家,遇到值班還得在學校住下,一天上班時間已經超過15個小時。

事實上,學校高三年級的所有任課老師課程都排得比較滿,每週要上18—20節課,平均每天3、4節課,課後還要備課、批改作業。“有時候一上午連上三節課,嗓子都快冒煙了,全靠含著潤喉片撐著,人也很疲倦。”化學老師蘇忠建也是一名班主任,在他看來工作上的高強度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讓他們感到有壓力的反而是疫情防控和學生的心理疏導。班主任老師每天要給全班學生測量三次體溫,中午、晚上在食堂陪餐時,還要隨時提醒學生間隔1米就坐。

“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學生在考試後,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情緒上的變化,承受力不是那麼好的學生就需要老師更多的關心和疏導。”數學老師夏大建也是一名班主任,他說,面對高考的壓力,老師花在心裡疏導上的精力不比教學上的精力少。

為了讓自己班上的學生少點壓力,多點“幸福感”,高三22班的班主任老師江濤還在一次主題班會上,給全班學生過了一個集體生日,當做一次特殊的18歲“成人禮”,希望給孩子們的高三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市教科院

疫情時事會融入教學 三診調整為全市統考

在高三學生返校復課一週後,全市舉行了一次高三年級的二診考試,這次考試算是對前期網課教學成果的一次驗收。德陽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長廖勇介紹,市教科院將二診考試結果進行了數據分析,以此來了解全市各個學校的網絡教學效果,並在4月17日召開了一次二診成績研判分析會,對復課後的教學管理及指導進行了總體安排。各學科教研員也就本學科暴露出的問題對學校提出針對性建議,並深入到部分學校進行現場備考研討與指導。

廖勇說,因為疫情的特殊性,教師課堂教學或多或少也會融入一些與疫情相關的內容,比如語文、政治、生物等學科,情境假設上都可能涉及“疫情”這個背景。而且二診生物考試的考題中就有提到“新冠病毒”,雖然不是專門考這個知識點,但有提及。

此外,針對高考延期一個月這個情況,市教科院也對三診考試規格進行了調整。“以往三診考試是學校自己閱卷,但這次要和二診一樣,全市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一分析,讓學生又多一次全面檢測學習效果、應對大考的機會。”廖勇說,三診考試安排在5月下旬,之後6月中旬還會再舉行一次高考前的模擬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