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吃到好吃,它研究了幾千年

午飯時間同事感嘆,中午的外賣都算不得好吃,清湯寡水的都沒有味道,還是想吃媽媽制的愛心便當啊,味道永遠剛剛好。

陌生的菜餚總是差點心意,但更多的,是差點那恰到好處的"鹽"味兒。

從能吃到好吃,它研究了幾千年

鹽是將“能吃”進階到“好吃”的食物NPC,慢火烹調到熟制,一小撮的食鹽的撒入,便能提來食物鮮香,“美味”兩個字也將光暈佈滿佳餚。

在食物層面以外,鹽更是國之命脈。在古代,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都顯得無比珍貴,即便是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現在,人們對於鹽仍有一種文化與情感上的特殊依賴。

除了每日三餐的交道,大部分人對鹽知之甚少,不妨趁著些許閒暇,挑出幾本與鹽有關的書籍細細品讀,讓生活,可以多些滋味。


『 中國滋味:鹽與文明 』

從能吃到好吃,它研究了幾千年

鹽似乎無處不在,有時卻又求之而難得。《中國滋味·鹽之文明》將鹽化入歷史,點綴科學,對文化產生的影響深遠,讓你感嘆驚呼。

這本鹽書由王仁湘、張徵雁所著的鹽書,前者是我國知名歷史學家、考古學者豐富的理論知識為本書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它全面展現了鹽對中國文明的影響,用細碎而又平常的話語,梳理著鹽的成味往事。


『 詩意之鹽 』

從能吃到好吃,它研究了幾千年

古人最喜歡吟詩了,扮演“食餚之將”角色的鹽,自然也有人物介紹。這本由何清、曾凡英、羅小兵編著的《詩意之鹽·唐代鹽詩輯釋》從全唐詩4.9萬首中,析出123首鹽詩,字裡行間可以描摹出唐代鹽業的生產、經營、轉運的狀況,也可見出鹽在祭祀、藥用、養生方面的價值,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鹽的風花雪月,好像也很不錯。


『 中國鹽文化史 』

從能吃到好吃,它研究了幾千年

如果只能挑一本鹽書做收藏,那必定是張銀河老師所編著的《中國鹽文化史》。從地理、歷史、考古學,從政治、經濟、軍事學,從神話、傳說、小說、詩詞歌賦諸多文學藝術方面,闡述鹽與人類生命及文化的淵源。不吹噓的講,這本書可擬做“鹽文化集大成者”,中國鹽文化的歷史版圖,從這本書就可打開。

詩酒趁年華,切莫虛度了那光陰。就現在吧,翻卷起一本鹽書,體味著生活百味。讀書這件“樂事”,盼你我都能樂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