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l 隔壁老黄
编辑 l 文文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一场疫情,把大家的生活、工作、出行计划都打乱了,经历过去这几个月我彻底明白,这5种能力才是每个人最需要的。
01
安静的能力
赋予我们内心最强大的力量
疫情期间,在武汉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医院环境嘈杂,每个人脸上都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
记者无意间拍摄到了一位看书的年轻人,他有些与众不同,他就这么静静地靠在床上看书,似乎周遭事物与他无关,独享一份宁静。

很多网友评论说:
这份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泰然、从容、淡定、生生不息的渴望。
同在方舱医院的还有一位大三的学生,边治疗边学习考研英语。
他说要考“新闻传播”,愿望是考上武汉大学。
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 还能静下心看书。想想看, 我们待在家中,有多久没有静下来读完一本书,有多久没有静下来思考好好思考未来了?
我们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一停下来就拿着手机盯着屏幕,然后不断地刷刷刷,用这种虚假的繁忙来掩饰内心的焦躁。
静,成了我们“奢侈品”级的能力。
陶渊明曾写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对抗喧嚣世界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你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静,是我们应对世界多变最好的武器,它有一种无声却坚韧的力量,让我们能遇事不慌乱,更不会因为外界的喧嚣诱惑所煽动。
诸葛孔明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想疫情之中,我们的内心更加需要保持一份“宁静”,来度过漫漫抗疫长路,需要培养一份“宁静”,在聒噪的环境中继续成长,为将来找到更好的路。
02
陪伴的能力
人生中给家人最长情的告白
疫情让我们的社交活动变少了,留着家中的时间变多了, 何不暂时抛下焦虑,放下手机,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陪伴家人。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我们都知道食物有保鲜期,其实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我有个朋友生完孩子,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老公商量把留在给老人带,夫妻二人趁年轻去北京拼一拼。
夫妻二人离开老家,开始了北漂的之路,北漂的生活确实苦,最难的还是经济压力,每天一睁开眼就是房租、出行、伙食费、水电费........但凭着吃苦耐劳硬是坚持了下来,夫妻两人的收入慢慢增多,生活条件也渐渐改善了。
但孩子也成了朋友心中最大的痛。
孩子需要陪伴,长久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关系难免生疏,甚至到后来回去孩子都不让抱,一抱就哭。好不容易建立了亲热感,又要匆匆离开去工作。
这次疫情,朋友难得放了一个长假,每天、陪伴孩子玩游戏、做美食、晚上讲故事,陪睡觉……
前几天朋友说:“我可能要重新做一次选择了。”
我知道做这样的决定很难,还是为她感到欣慰,其实不仅仅是外出北漂一族有类似的情景, 在大城市生活的很多年轻父母,早出时孩子还没醒,晚归时已经睡着,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又要加班、运行项目、各种会议、人际交往……
童年欠缺的陪伴,日后长大再多的陪伴也弥补不了。这次疫情似乎让一些人停了下来,开始反思自己从前的生活,反思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时间太少。
没有挣得完的钱,只有眨眼长大的孩子。
无论多忙,多抽出时间陪陪家人孩子吧。
03
成长的能力
成长就是不断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很多人的长大,其实是生理的长大,从学校毕业后就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成长。
面对2020年的疫情,很多时候我们都无能为力,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保持成长。
因为“人到了一定年龄,自己就是那个屋檐,再也无法另找地方躲雨了。” 做成年人,我们肩头的责任和压力,根本避无可避。
比如我是做线下培训业务的,疫情对整个业务冲击很大,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我的同行朋友们深知其中煎熬,一位朋友叹息到:“哎,这波疫情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在很多个夜里我也曾辗转难眠,苦苦思索:接下来的路到底该如何走?
我们是时候放下固有的思考方式、产品模式了,必须重新思考、重新选择未来的路。而这个过程一定是伴随着痛苦的,一定会让人纠结、烦躁、迷茫,但我想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于宙在《我们这一代的困惑》一书中写道: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
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诚如于宙所言: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安于现状还是砥砺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其实,人生中每一次的告别,都是在“自谋生路”。尽管在这种蜕变中,我们会迷茫,会踌躇不前,不会不知所措,弄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去做。
鲁迅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比喻: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
成长,是一个失去的过程,也是一个获得过程。努力做,总会见到曙光。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前方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奔跑在路上。
04
社交的能力
原来,99%的社交都可以放弃
无用社交,却可能是成长路上的一道障碍。有人可能会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朋友大熊就是如此,他原本把下班、周末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各种社交。
刚开始似乎确实有成效,他身边很多朋友,接触了很多人脉,但很多见了一次就几乎没什么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连原本关系不错的朋友也大多渐渐疏远,真正遇到事情愿意出手帮忙的更是少之又少。
梁朝伟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朋友应该删繁就简。”
一位博士文中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没获得博士学位之前,自己去也去社交,很少有人主动找我,大多数都是我主动花时间找别人,但现在很多人会主动来找我,我懂现在为什么有人主动找我了。”
真正的人脉从来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尤其是当你困难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认识你,朋友要看质量不要数量。
这场疫情让我们终结了大多数社交活动,但真正的朋友即使很少联系,感情也不会因此而消淡,有些朋友即使天天见面,关系也不过如此。这正如古语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浓如鳢。
在疫情之中我们可能更容易发现,99%的社交其实是无效的,舍弃无用社交其实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获得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
做一个优秀的人,靠着自己的光便能照亮人生。所以, 与其花时间经营人脉,不如用心经营自己的人生。
05
赚钱的能力
钱,是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疫情像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很多人此时最大的愿意可能就是:活下来!
活下来的条件是什么?要么有足够的存款,要么足够的挣钱能力。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人到30岁,有多少存款才能有安全感?”
获得高赞的答案是:“如果你半年不工作,你的生活依然可以照常运作,包括你的房贷,车贷信用卡等都能正常还款,那你就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生活也不会太紧绷。
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的状态就比较危险了,任何一件突如其来的风险,就足以让你、乃至整个家庭遭受重击。
存款的多少因人而异,但至少我们要有足够的储蓄和赚钱能力,才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给自己和家人一份生活保障。
很多时候,金钱,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世事无常,我们无法预测危机到底何时到来,唯一能做的就是优化自己的消费观,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
罗振宇说:“这个时代,合法挣钱是每个人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深以为然。
最后送给你泰戈尔的一句话:“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梦想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
相信我们一定会抗疫胜利,走向美好未来。
粥左罗和他的朋友们写作交流圈
6406成员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隔壁老黄。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