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發展,上海浦東看似沒變的紅綠燈有何不一樣?

三十載滄桑鉅變 而今揚帆再出發

上海浦東公安全力護航浦東開發開放

這裡是中國的上海,這裡是上海的浦東。

30年發展,上海浦東看似沒變的紅綠燈有何不一樣?

從簡屋棚戶到高樓林立,從泥濘小道到寬闊馬路,從蘆葦灘塗到江景地標,三十載光陰荏苒,這裡已舊貌換新顏。

2020年春天,上海浦東新區迎來開發開放30週年。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佈浦東開發開放。1993年4月28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安局成立(後更名為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

30年發展,上海浦東看似沒變的紅綠燈有何不一樣?

近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以“全國大城市公安機關典範”為努力方向,以打造“最有序、最安全、最乾淨”的城區為奮鬥目標,全面推進智慧公安建設,嚴厲打擊“盜搶騙”等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違法犯罪,深入推進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持續提升公安政務服務水平,積極助力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力以赴為浦東開發開放保駕護航。

這是30年的“進行曲”——

信號燈“量變”到“質變”,映射道路管理水平大提升

30年發展,上海浦東看似沒變的紅綠燈有何不一樣?

隨著浦東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城市路網壓力逐步增加。浦東公安機關在嚴執法、強管理,高強度維護交通秩序的同時,也致力於“微創手術”消除道路“血栓”,不斷完善道路通行條件,保障路口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僅隨處可見的交通信號燈便較90年代增加50倍,技術內核換代升級3次。

“1993年我參加工作時,浦東信號燈控制的路口只有74個,一個早高峰,人工只能干預1到2個信號燈。現在全區有3644個信號燈,2名民警輔助2名工作人員可以覆蓋全區所有‘交通要塞’信號燈。”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元老級”技術骨幹王寧鳴談到浦東道路的發展有些激動。

在普通交通參與者眼中,信號燈永遠是紅黃綠的“大圓餅”。其實,它的內在已經迭代三次。“第一代信號燈使用的是鎢絲燈泡,壽命有限,不節能,易受外部影響。”王寧鳴告訴記者,打雷、線路短路很容易把鎢絲燒斷,當時沒有升降梯,民警還要承擔揹著梯子換燈泡的任務。

如今,浦東正在升級第三代信號燈,芯片燈泡閃亮登場。“7個元件,省電30%,使用壽命增加到7年。損壞1個元件,光亮也可以達到70%照明要求。即便損壞兩三個元件,也不影響信號燈使用。”

王寧鳴表示,30年發展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科技帶來的力量,從簡單道路交通設施、單一管理模式,到現在智能化、系統化集中管理。截至目前,浦東交通信號自適應控制系統增至2356個,極大提高了交通信號科學管理水平。科技強警,助力浦東公安,更助力浦東開發開放的大局。

這是30年的“接力賽”——

向“智慧”借力,築牢公共安全底線

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不斷深入,迪士尼、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科創中心等新興區域集聚,浦東面臨的各類城市公共安全風險進一步加劇,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對此,浦東公安立足本職、不等不靠,加強管理、持續發力,依託智慧公安建設,全力築牢城市公共安全底線。

“我是1988年參加工作的,當時印象特別深,延安東路越江隧道正準備通車。”從警30餘年,許泓經歷了多輪警務模式變革,他也由一名戶籍警轉型為陸家嘴治安派出所的一員。

“浦東的前十年是大建設的十年,我們通過走訪、電話、發函對建設工地外來務工人員進行信息管理。”許泓回憶著在工地間穿行的日子。如今,陸家嘴治安派出所下轄三個責任區:以東方明珠、迪士尼旗艦店、海洋水族館為主的旅遊區;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等大樓構成的金融辦公區;以第一八佰伴、陸家嘴中心為主的商業活動區。五一、十一等國家法定假日,小陸家嘴核心區域客流量單日可達18萬人次以上。還是靠人力引導?不,浦東公安分局向“智慧”借力。

記者在陸家嘴治安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看到,“電子警察”正實時“巡查”轄區,“鷹眼系統”則從高空俯瞰環島天橋、東方明珠、正大廣場等小陸家嘴核心區域。系統上,區域內人員的實時保有情況一目瞭然。一旦發現擁堵區域,值班民警立即通過對講機調派警力,一兩分鐘內警力就支援到位。

“智慧公安對於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賦能作用越來越突出,上海公安工作的重心正從應急處置向風險管控轉變。”許泓由衷感慨。

這是30年的“溫暖歌”——

升級綜合窗口,守望民生需求

30年發展,上海浦東看似沒變的紅綠燈有何不一樣?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公安工作日新月異,窗口職能不斷增加。為了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事、最多跑一次,浦東公安將派出所戶籍窗口升級成為綜合窗口,能夠同時辦理戶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高頻業務的“跨警種”綜合性業務,實現“一口受理、聯動審批、快捷支付、一網通辦”,群眾只要走進派出所,就能辦理各項事務。

在浦東公安分局祝橋派出所,民警黃霞一坐就是26年。時光荏苒,曾經的公安小院湮沒在歷史變遷之中,手抄紙質文檔也在不斷的升級後,成為數字化警務系統。但無論怎麼變,在黃霞看來,戶籍工作圍繞群眾服務的核心思路沒變。

家住祝橋的晏女士原籍河南。2019年年底,她已符合婚後投靠本市配偶落戶的條件,但“戶籍地無業憑證”需回老家開具。然而突發的疫情阻擋了她回鄉的腳步,無奈之下,她來到了浦東公安分局祝橋派出所尋求幫助。

瞭解詳情後,黃霞當即向人口管理部門彙報了情況。考慮到晏女士已經超過55週歲,職能部門同意讓她寫份情況說明,由公安機關電話向當地社保部門核實其無業情況,先走審批環節,待疫情結束後再補齊“戶籍地無業憑證”。

像這樣的暖心故事還有很多。30年,一些民警從女兒變成媽媽,從爸爸變成爺爺,浦東也從孩童到而立之年,這樣溫暖的守護從未斷過,為浦東的老百姓帶來便利。

這是30年的“平安結”——

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助力發展共創輝煌

浦東開發開放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企業,隨之而來的各類人才逐漸在浦東安家落戶。為此,浦東公安積極回應群眾呼聲、主動提升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水平,為浦東開發開放留住人才,助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我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畢業後就分配在這裡。”奚雲是金橋出口加工區治安派出所碧雲國際社區警務區的警長,當時的碧雲地區還是一片農田。

如今的碧雲國際社區是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張名片,3所國際學校、2家醫療機構相映成輝;休閒購物已成規模;酒店、園區、商鋪林立交錯;明月路、黃楊路、藍桉路大樹參天、生機盎然、充滿詩意。奚雲見證著這些變化,也奉獻著碧雲地區的發展。

“我們對外籍人員不定期舉行講座,圍繞出入境等內容開展法律政策宣傳,尤其是出入境網上自主申報系統研發後,我們主動服務。”奚雲介紹。轄區一年一度的社區活動、聖誕活動,奚雲都會提前與活動主辦方等相關人員進行溝通,逐項檢查,排除隱患,完善方案,確保活動精彩、安全、有序。

“未來,我們浦東公安民警將繼續為浦東保駕護航,共同創造更多的輝煌。”奚雲說。(吳藝 劉琦)

30年發展,上海浦東看似沒變的紅綠燈有何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