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有魚咬鉤才有盼頭!

有魚咬鉤,才會有繼續垂釣的盼頭。魚兒給了你發送上鉤信號,你準確接收到了嗎?


垂釣,有魚咬鉤才有盼頭!

魚兒咬鉤的信號主要通過浮漂來傳遞。浮漂分為臥漂、立漂。若用立漂,魚兒咬鉤後大致有這樣幾種反應:

(1) 松漂,又叫送漂或回漂。魚兒俯身咬鉤後抬頭欲走,把漂往上送,即出現松漂。若浮漂徐徐上升,而後整個漂都露出水面,則表明魚兒已被鉤住魚嘴,此時若用力猛拉,會使魚兒下顎脫落而跑魚,所以應先遛魚,再用網抄。

(2) 點漂,又叫拌漂、逗漂。是魚兒碰到釣餌不斷輕撞,但又未吞食所引起的反應,表現為:浮漂動作輕微,屬於跳躍式的顫動。

(3) 沉漂,亦稱拉漂或拖漂。即漂連續上下拌動幾下,而後緩緩下沉。下沉速度慢,表明是個體大的魚在咬鉤。沉漂一般都是鯉魚、青魚、草魚的咬鉤信號。

(4) 搶漂。表現為立漂快速下降,往往在釣餌剛一落水時就被魚發現,立馬就咬走了,這種情況是黑魚、鯰魚等較兇猛的魚類的咬鉤信號。

(5) 移漂。表現為立漂緩慢、輕微的平移,一段時間後時升、時降,這說明是魚類在咬鉤,但還沒有完全掛鉤。

垂釣,有魚咬鉤才有盼頭!

臥漂的動靜更為複雜難測。造成臥漂拌動的原因有好幾種,可能是魚兒吞鉤、魚兒碰線或小魚鬧食,看漂時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區分開來。臥漂反應比立漂更為靈敏,會有松、拉、沉、搶、移漂等幾個動作,但會變現的更為劇烈幾分。


如何提高上鉤率?

雖說垂釣不都是為了最終的漁獲或者吃魚!但是哪個釣友會嫌棄漁獲太多啊?!!

據有經驗的釣友介紹,垂釣時注意了以下幾點,即可提高上鉤率:

(1) 調查魚情:到一個水域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水。野塘看進出口的水,如果進水是清的、出水是渾的,塘中又無人、畜動作擾亂,說明塘內魚兒多,是個垂釣的好地方。

(2) 選好釣點:根據各類魚的活動規律、當時天氣情況(久旱、久晴,突然風雨等幾個情況)選好釣點,並快速、精準的確定釣位。

垂釣,有魚咬鉤才有盼頭!

(3) 普通餌和特殊餌相結合:如一竿用的兩鉤,一鉤為玉米等自然餌,另一鉤則可為動物蛋白為主要原材料的商品餌,比如說老鬼螺鯉系列。

垂釣,有魚咬鉤才有盼頭!

(4) 勤換鉤:釣鉤經過幾次下水垂釣、取鉤後,會有一定的損傷,例如:鉤尖磨損等,提高上鉤率就是要保證,釣鉤鉤尖鋒銳,小鉤細鉤,這樣更便於魚兒吞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