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科學地看待排名


如何合理科學地看待排名

美國高等教育主要是個人投資,特別是私立大學,學生交納的學費和管理費是學校運作經費的主要來源。即便是公立大學,州政府撥款佔40%-50%左右,但此撥款也要根據入學人數的多少來調節。因此,各大學經常面臨著兩個市場的競爭:招生市場和就業市場。與中國不同,美國大學多而生源有限,大多數學校需要採取各種方法去吸引高中畢業生入學,力求完成招生指標;一些學校因招生不足而只好關門。即使那些聲名顯赫的少數名牌大學,雖然不必擔心生源問題,但也要為爭奪優秀人才而絞盡腦汁。在就業市場上,由於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形勢變幻無常,但仍以買方市場為主,僱主往往對大學畢業生有很大的選擇權。在這種背景下,排名榜有三種基本功能:

學生和家長選擇大學的指南。對於高中畢業生和其他尋求升學機會的人,US News 的大學排名榜比大學免費贈送的精美招生手冊更具比較性和客觀性。為了便利讀者,他們將所有大學進行不同的分類,不僅有層次之分,而且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地區之分、專門與綜合之分,然後進行排名。

學校管理的反饋信息。由於US News 的排名信譽較高,許多大學,特別是排在各榜前50 名的學校的校長和高級行政管理人員對此非常重視。如果一些學校當年的排名比去年下滑了一兩個名次,這些學校就要尋找原因,

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便在下一年的排名中能夠回升或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這些大學也將這一排名看作一個重要的廣告宣傳途徑,以吸引更多、更好的新生入學。

僱主招聘人員的參考指標。如前所述,名牌大學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學校排名越高,去招聘的公司也越多,形成了“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挑僱主,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被僱主挑”的局面。當然,沒有“終身名牌”,例如,康乃爾大學一度下滑很多,從1999 年排名第六位下降到2001 年的第十位,2003 年又降到第十四位,被戲稱為“冒牌常青藤”。加州理工學院近幾年上升很快,2002 年甚至排在了麻省理工學院之前,其畢業生也在就業市場上隨之走紅。

雖然大學排名給選擇學校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但是家長學生切不可盲目推崇排名。美國政府從來沒有推出官方的排名系統,所有排名均為美國民間機構的行為。在這些排名中,很多數據來源於各大高校的自行報送,真實性與準確性並未進行嚴格考察,去年也曾有名校曝光虛假數據的醜聞。同時,任何排名都有其缺陷,排名不可能包羅萬象,它只能就某些方面作出評價,把排名當作選擇大學的唯一標準實不為明智的選擇。

排名可以作為學生選擇大學的一個標準,但不能作為唯一標準。除了排名以外,學生還應該考慮自身的興趣,學習能力,偏好校園環境,畢業就業等多個方面,綜合起來選擇自己最適合的學校。“第一未必最好,適合才最可靠”!希望廣大學生及家長理性對待大學排名,選擇最為適合學生的學校及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