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價”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六成以上是書畫

文 / 周序雨 圖片來自於互聯網

中國“天價”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六成以上是書畫

索斯比拍賣會

中國藝術品拍賣會從1992年發展至今,走過了27年的時間,這27年,成交總量從12.5億元增長至638.67億元,增長超過50倍,在所有的投資標的中,藝術品投資已經排在股票與房地產之後,位列第三。

一件件藝術品成功交易的背後,還有那天價一般令人乍舌的成交價格,能直接參與拍賣活動的普通民眾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電影或是電視一窺拍賣會的究竟。

其實藝術品成交和普通商品並無二致,只不過採用了拍賣這種形式而已,一次次的競價與落錘,總是能讓人感受到拍賣的緊張與刺激感,其實在某些拍賣體系成熟的國家,百姓走進藝術拍賣會,或者走進一家畫廊購買一件藝術品,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

中國“天價”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六成以上是書畫

荷蘭畫廊

那麼中國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一件件天價藝術品是如何產生的?又究竟是哪些人一擲千金買走了這些藝術品?

中國藝術品拍賣主要有下面四種分類,第一是傳統水墨書畫類,第二是瓷器類,第三是油畫類,第四是當代藝術類。

其中,傳統水墨書畫類佔比最大,這有賴於千百年來中國文化潛移默化對民眾的審美影響,傳統書畫類幾乎可以佔到成交量的4至7成,而傳統書畫又可以分為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三種,劃分以時間和年代為界限。

近年來的傳統書畫成交可以參考晚清明國時期畫家黃賓虹1955年所繪製的《黃山湯口》,此畫於2017年在嘉德拍賣以7200萬元起拍,最終殺至3億元落槌,加佣金以3.45億元被山東一家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拍得。

中國“天價”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六成以上是書畫

黃賓虹《黃山湯口》

瓷器和其他雜項往往被拍賣行歸為一類,基本上涵蓋了中國瓷器、古籍善本、佛教文物、古典傢俱、青銅器、郵票錢幣、玉石珠寶等,近年來最為被民眾所熟知的代表,便是雞缸杯,2014年,一隻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現身香港蘇富比春拍,最終以2.8124億港元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買家為上海收藏家劉益謙。

中國“天價”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六成以上是書畫

雞缸杯

排名第三的是油畫類,油畫來自於西方,近年來雖然成交份額一直有上升的趨勢,但是始終與傳統書畫和瓷器的成交量相去甚遠,但隨著藝術市場的不斷成熟和多元化,以及年輕一代審美偏好和消費能力的崛起,油畫的成交量預計會有明顯的上升。

在中國人創作的油畫領域,近年來也湧現出許多備受市場追捧的畫家,例如曾梵志、周春芽、冷軍等,並且油畫領域與當代時尚潮流的融合,要遠遠領先於傳統書畫,這或許是下一個藝術拍賣市場新的爆發點。

中國“天價”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六成以上是書畫

曾梵志作品

相比於上述三類,當代藝術的市場份額要小的多,當代藝術主要包括雕塑藝術、裝置藝術、影像藝術等,雖然當代藝術在社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由於它獨特的藝術屬性,比如說過於抽象的藝術內涵,目前還沒有成為拍賣市場的主力軍。

中國“天價”藝術品拍賣會到底在賣些什麼,六成以上是書畫

現代裝置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