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軍事力量,保護三國亂世不被外族入侵,沒了他們西晉失守

鮮卑、羌、匈奴在三國亂世沒能入侵中國,反倒西晉統一後卻能夠成功入侵?這個要從國家軍隊說起,到了漢末三國時期,漢族軍隊中的大多數人都極為貧窮(報酬不佳士兵沒鬥志),軍隊內還伴隨著腐敗、黨爭,加之國家承平日日久,不習兵事,導致了黃巾起義和匪患爆發時,軍隊無力抵抗,對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相比之下,定居在國家邊界的軍事力量,因為有外患的壓力,軍人們普遍能夠接受良好的訓練和填補。其中值得一提的,主要是三股軍事力量,這些軍事力量,讓北方的鮮卑和匈奴等不敢貿然進犯。

三股軍事力量,保護三國亂世不被外族入侵,沒了他們西晉失守

白馬將軍公孫贊和他的“白馬義從”

第一個我們稱它為幽州軍團,由白馬將軍公孫贊和他的“白馬義從”為代表。這是三股軍事力量中最弱的,因為它主要針對當時正在崛起,但實力還不強的鮮卑、高句麗、烏桓。

第二個是幷州軍團,有大名鼎鼎的呂布、張遼、高順為代表。這個軍團主要針對匈奴,幷州軍團曾經是最強大的軍團,但由於匈奴聯盟在與漢朝的長時間戰爭中解散,因此匈奴不再能構成巨大威脅,因此,軍團沒有了強大的對手,導致自己也沒以前那麼強大。

第三個是涼州軍團以董卓、李傕、郭汜、馬騰、馬超、韓遂為代表。這個軍團主要針對正在崛起的羌族。該軍團是當時三國中最強大的軍團,這是因為他們所駐區域的戰爭高度激烈和血腥,並且持續了數十年,大大小小的仗不計其數。

三股軍事力量,保護三國亂世不被外族入侵,沒了他們西晉失守

漢騎兵(左)和匈奴騎兵(右)

對這三股軍事力量來說,僅與匈奴和鮮卑打交道,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孫贊本人和他的白馬義從可以輕易地嚇跑鮮卑的軍隊,鮮卑對此無能為力;偏南部的匈奴,不是呂布的對手;羌族則害怕馬超,並認馬超為戰神。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匈奴、鮮卑以及羌,能成功入侵大一統的西晉?道理非常簡單。這三股軍事力量在三國末期都滅亡了,並且後續沒有足夠的機構體系來取代它們以發揮作用。

更糟糕的是,由於三國僵局的長時間維持,以及階級固化,導致社會上升通道停滯,“軍二代、軍三代”們,因為他們只是繼承了祖輩的頭銜,而極度腐敗和無能,導致整個國家的軍事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越來越弱,這也意味著,當看似平穩的國家再次遭到破壞時,就沒有強有力的軍隊來為帝國提供防禦。

三股軍事力量,保護三國亂世不被外族入侵,沒了他們西晉失守

晉武帝司馬炎,西晉的開國皇帝

再加上其他的催化劑:人口的大量損失、氣候的變化、外來民族的安置政策、西晉八王之亂、軍隊中外來遊牧民族的佔比,綜合下來,使得一統天下的西晉轉瞬即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