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聊三月三,地菜煮雞蛋

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三月三,地菜(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這天人們會挖來薺菜,洗淨和雞蛋一起煮。據說這天吃了薺菜煮的雞蛋,這一年頭不疼,腰板好,腿不軟。

食聊三月三,地菜煮雞蛋

這一習俗的由來有很多版本的傳說。其中一個,傳說在楚地,雨水多溼氣重,人們經常被溼氣入侵,感到頭疼。三月三炎帝如果雲夢澤(孝感一帶),見有老百姓頭疼難忍,他便挖來薺菜和野雞蛋一起煮,給百姓吃。吃了以後人們的痛疼竟然真的都好了,“三月三,吃地菜(薺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就一直流傳至今。

另一個傳說是,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外出採藥。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避雨,見老者頭痛頭暈症發作,疼苦不堪。華佗便為其診治,然後去採來薺菜,讓老者用其汁來煮雞蛋。老者按其方法煮蛋,吃了三顆後,病即痊癒。此事一傳開,當地百姓紛紛採薺菜來煮蛋,一是風靡城鄉。據說華佗為老者診病是在三月三,所以,“三月三,地菜煮雞蛋”就流傳開來,形成風俗。

還有一個說法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悼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小編估計可能以前的清明節是踏青遊玩的,而非祭祀祖先。


食聊三月三,地菜煮雞蛋


其實,這個習俗也並非空穴來風,科學研究證明,薺菜花有很好的治療頭痛的作用,而且可以預防腦膜炎。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了這種作用,每年的農曆三月又正是地菜花開得正茂的時候,每年農曆三月,大家都紛紛去採集薺菜花煮著雞蛋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俗,為了方便記憶和把這種好的傳統傳下來,人們就把三月初三定為吃薺菜花。“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雞蛋”不僅是湖南,南方地區、中部地區以及中北部地區都有這個習俗。

食聊三月三,地菜煮雞蛋


既然薺菜這樣美味,又能防病,還得來全不費功夫,我們何不一起努力,把“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雞蛋”的習俗延續下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