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解決中途接班之困

有的班主任把中途接班比作“燙手的山芋”,有的則把中途接班的自己比作“後媽”。可想而知,中途接班對班主任來說都存在管理困難。筆者從事教育多年,認為班主任在中途接班時,只要用愛營造班級氛圍,用愛感染學生,用愛共築教育合力,就能解決中途接班之困。

用愛營造班級氛圍。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的“首因效應”指出,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形成佔據著主導地位,也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初接一個新的班級時,我總是先來到教室,認真打掃教室裡的衛生,仔細整理教室裡的桌凳,並將可愛的綠植放在教室的窗臺上。在黑板書寫上一句話:“歡迎同學們開啟新的學習之旅,老師願常伴你們左右!”等學生們進入教室之後,先向他們做自我介紹,然後與他們一起制定屬於自己的班規、班訓、班歌,並張貼在牆上。接下來,我還會以最快的速度把學生的面孔與其名字對上號。當我準確地叫出學生們的名字時,他們的眼中總會流露出驚喜的神情。這樣一來,學生能感受到新班主任的愛,整個教室就充滿了愛的氣氛。

用愛感染學生。學生個性不同,班主任採取的教育方式也應不同。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因為不瞭解之前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更應該認真觀察學生,並根據每名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李同學是我接班後發現的一個沉默寡言的男生,我多次在課間見他獨自一人。經過調查,我發現,該生的父母離異了,不健全的家庭造成了他孤僻的性格。所以,我想用捕捉閃光點、用愛感染學生的辦法,取得教育轉化工作的最佳效果。一天,學校舉行合唱比賽,我發現該生對唱歌很在行。於是,我極力表揚他,並讓他教同學們唱歌的技巧。合唱比賽後,我多次與他促膝談心,並和他定下了“君子約定”:一週談一次話。當他感到孤獨的時候,我及時給予關懷;當他躍躍欲試的時候,我及時送去鼓勵。幾個月後,李同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學習也有了長足進步。歷經此事的我更深刻地明白了沈麗新老師在《讓學生看見你的愛》一書中指出的,教育是慢的藝術。作為中途接班的班主任,更應該在學生們的成長之路上耐心地給予幫助與陪伴,用心守護生命,用愛澆灌教育。

用愛共築教育合力。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很多時候,家長會對中途接班的班主任有多多少少的不信任感。為儘快建立起家長對新班主任的信任感,並實現家校合作的教育目標,我會盡快召開家長會,確定好家長會的主題並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家長會上,我會通過感恩卡、講故事、請優秀學生或家長髮言等方式,調動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平時則利用微信、QQ、電話、家訪等方式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情況。每個月末,我會將每名學生的學習和在校表現做一個小結併發給家長,還將一些科學的教育方法發給家長,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多鼓勵表揚孩子的優點,耐心幫助孩子改正不足,配合班主任一起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信心。我認為,只有家長與教師和諧融洽了,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