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邊塞之長城烽火(7)

——高臺縣境內長城及烽火臺等遺址考察記

山城周室六軍臺,世遠星移紫霧埋。

將壘四圍無鐵馬,女牆半落有蒼苔。

殿廊重建人安在?草木成林鳥復來。

從今誰主爭雄地?明月清風任往回。

這首明任良弼的《詠周卿士將臺》描述了三古城衰敗的景象。高臺也有這樣一座相似的古城——許三灣城。許三灣城及墓群遺址位於甘肅省高臺縣新壩鄉許三灣村,發掘於1958年,為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遺址。我們繞城參觀時可以看出許三灣城址平面為方形,城東西長約60米、南北約80米,南面開門,有甕城。城內隱約可以看到建築遺蹟。許三灣城及墓群是漢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地區重要的歷史遺址,對研究當地的歷史、經濟、以及十六國時期割據政權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尋夢邊塞之長城烽火(7)

許三灣城


從城前的碑文可以看出,2001年這座古城及其周圍的墓葬,已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縣政府已經在周邊拉上了鐵絲網,但還可以看到好奇者翻越的痕跡。許三灣古城雖然在規模上遠遜於駱駝城,但完好程度在同時代遺址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我一直感覺許三灣城是駱駝城的衛星城,但又拿不出確實的證據來。

現存的許三灣古城城垣面積10600平方米,城牆高約12米。從建築結構上看,這座古城的建築風格,與明代長城、寨堡的建築風格一致,當屬於明代建築。這裡曾經是是甘州通往肅州的一箇中介支點。


尋夢邊塞之長城烽火(7)

許三灣城


從遺址的建築結構上看,許三灣外圍牆距城牆在30-40米之間,外圍牆的高度僅為內城高度的一半,可以從城上發射箭、弩、火炮,可以有效的殺傷攻城部隊的攻擊能力,而這些技巧,在今天看來不足一提,但在古代大刀、長矛時代的戰爭中,卻反映出城防守禦技術和智慧。


尋夢邊塞之長城烽火(7)

許三灣城


這裡也曾是《雙旗鎮刀客》的拍攝外景地,向西南方向眺望,在遠處戈壁灘上地表浮動的熱氣中,我們看到一座座饅頭般隆起的小土包密密匝匝地映入眼簾,分外壯觀而又恐怖。每到黃昏時,這裡便呈現出一幅“哀鴻繞荒冢,落日映孤城”的邊塞懷古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