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說明

李曉明繪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第一步:

淡墨勾勒花頭,重墨勾勒正葉,遠景的正葉用墨要淡很多。反葉、花莖、枝梗等用中墨勾勒,但是墨色也要淡上很多。花莖和枝梗等基本上都是鐵線描為主,花莖的用線要細一些,而葉梗的用線要平滑敦實,線條也要粗壯一些,要厚重有力。

正葉,以釘頭鼠尾描勾勒為主,尤其是主筋,一定要注意粗細變化。葉片邊緣的外輪廓要注意頓挫變化,外輪廓的曲線走向一定要流暢飽滿,切勿生硬。

葉尖的造型以偏垂露的造型為主,勿尖銳,主要是為了能更好的體現出牡丹雍容華貴的花性。

花頭部分的用線,和葉了相比,要細淡很多。轉折線和花瓣中間的結構線,用線要光滑流暢。而花瓣的邊緣部分,用線則要多注意線條的轉折頓挫,造型上要方圓並用。花瓣邊緣的岐齒也要注意高低起伏的變化,要有節奏感,勿雷同、勿圓滑。

托葉的用線,粗細變化比老葉要更加的明顯,根部更粗,而尖端部分要極細。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第二步:

背景:將紙張用清水整體溼潤後,大約在六成乾的時候,用底紋筆依據畫而的濃淡需要局部有選擇的刷上青綠色(草綠加翡翠綠),並用乾淨的底紋筆趁溼染開。畫面的左邊及左下部分,如果染淡了,可以再畫面七成乾的時候,繼續二次溼染。然後,等待畫面乾透了,再用普通的色、水筆在花頭的四周以及葉片的縫隙等處,將溼染不完整處進行補充烘染。

正葉:平塗草綠(藤黃加花青)。反葉、曹片、花房、葉梗、花莖、托葉等,平塗汁綠色(酞青藍加藤黃加少許朱碟)。花頭,平塗薄白粉。

注意:以上的塗色,到了中遠景時,均需要在色彩中加水,用更淡一些的顏色來平塗。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第三步:

背景:將畫面整體清水溼潤後,用底紋筆將畫面的浮色稍稍洗刷。然後,等待畫面完全乾透後,就可以進入下面文字描述的繪製過程。

花頭:用淡曙紅從根部往尖端統染三次左右,用色一定要淡。其中,花房的四周,可以多統染幾次。每次的染色,要注意水筆水分的多寡,拖染色彩的面積要大,顏色不要有淤積現象。要用寬染法而不要採用窄染法。反瓣的根部可以留水線,也可以採川斡染法,留出類似反光的淺色光帶。

托葉:用朱碟從尖端往根部大面積統染。

正葉:用花青由根部往尖端大面積統染。染色時,要注意前後的遮掩關係。尤其是花頭對葉片的壓蓋關係一定要表現,不要出現花頭和葉片無任何關聯的碎裂現象。處卜底層的葉子,用色稍屯。而遠紛的葉片,用色自然要淡化。遠近的用色,不能沒有變化。

反葉、尊片、花房、花莖、葉梗等,都採用草綠(藤黃加花青)來統染、其中,葉梗的正面平塗草綠即可。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第四步:

正葉:用花青分染正葉,根部深,邊緣淺。葉筋左右的起伏關係要考慮清楚,上方的葉片肩膀部分要留亮,並且,要注意葉片相互之間的遮掩關係。水線,不要留得過於生硬。三根筋交叉的根部水線大約有 1 . 5 釐米左右是比較清晰的,往葉尖部分分染的時候,就需要逐漸的弱化。其中,離我們較近的葉片大多數情況下是採用染高法來處理。最後,還需要注意花頭對葉片關係的核體影響.中遠景的葉片在濃度處理上要弱化許多,要和近景的葉片有著明顯的濃度區別。

反葉:用草綠分染暗部,染法,基木同正葉。草綠色不要過濃,更不能有色液的產生,用色一定要薄-些,色彩要勻淨通透。花莖、葉梗、哼片等畫法和反葉一樣。

花頭:用曙紅從花瓣的根部往尖端分染。分染時,主要依據花瓣中間的結構線來表現花瓣的凹凸起伏。染色時,要注憊榷體和局部關係的和諧統一。既不能刻畫的支離破碎也不能刻畫的含混無結構。同時,還需要注意正瓣和反瓣的明度分別,大多數情況下,正瓣大約比反瓣的整體色澤要深 30 %左右。一些處於表層的反瓣,為了更好的表現反瓣的凸起光感,可以採用染高法和斡染法來處理。花房四周的正瓣根部,和其他部位對比來說,總體的明暗還是要深一些,可以多染幾次。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第五步:

背景:在花頭的四周以及遠景葉片的下方,用冷綠色(草綠加三綠加少許墨青色)大面積淡淡的烘染,要讓遠處的葉子有著略微的融入背景的感覺,同時能讓近景的花頭更加凸顯。處幹底層的花莖和葉梗等,可以連帶背景一起烘染。花姍和葉片之間所形成的夾角要爪點烘染。

花頭:用胭脂色由花瓣根部往尖端提染,最暗處可以用墨紅色(曙紅加少許墨)小面積提染。幹後,再用較淡的墨紅色在花瓣的根部略略統染,提染和統染要交替進行,不要讓花瓣的根部顯得碎裂。花瓣邊緣的小結構,提染時色彩要鮮豔一終,可以在胭脂中加入咯紅來染。花房頂端的白色花柱的根部川淡胭脂略略分染。

葉片:粵片正面的根部以及花房的根部,用胭脂分染。接著,所有的反瓣、花莖的亮部、尊片、葉梗、花房均用中等濃度的四綠色(三綠加自色)罩染亮部。顏色不要過濃,一定要大面積的染開,尤其是尊片,用色的過渡要細膩均勻,無色渣無筆痕為佳。正葉,則以墨青色(花青加墨)分染、提染為主,鼓暗處的顏色,可以在墨青色中再加入中墨小面積提染。底層的葉片,要多罩染幾次。托葉,用胭脂從尖端往根部提染。前方的那一片托葉,色彩中可加入一終曙紅來提染。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第六步:

背景:用清水溼潤紙面後,用底紋筆大面積洗刷浮色,尤其是花頭的白粉和反葉的四綠以及遠景的葉片等等要多次洗刷.接著,趁溼在畫而的卜方和左卜部分彈入淡三綠,讓其自然滲化。近景部分的花頭和葉片部分無而彈色。!;後,葉片、花頭的右下方,用很淡的墨綠色(草綠加少許墨)小血積烘染.

花頭:繼續用中等濃度的白粉從花瓣亮部往暗部提染,反瓣和最近處的一些花瓣提粉要濃一些。幹後,用清水筆局部洗刷掉浮色。乾透後,用淡藍綠色(草綠加少許頭青)從花頭的四周往中間大面積罩染,邊緣的花瓣用色要深一些,尤其是花瓣下方是葉片時用色要更屯。然後,用較淡的胭脂將花姍的根部再次統染並將 · 些浮色洗刷時模糊的地方重新修正。最紅,用濃三青點蕊,濃墨青在蕊的邊緣畫 · 條暗線,再用白粉勾蕊線和花絲。

正葉:用藍灰色(花青加白粉加頭青)從葉片的亮部往暗部罩染,處 J ' -前方的要多染兒次,要體現出石色的厚市質感。但是,中遠景用色務必要薄一些。幹後,也需要洗刷掉浮色。隨後,用濃舉將正葉模糊的舉線復勾,用中等濃度的墨青色(花青加墨)勾勒細葉脈,最後用中等濃度的昭紅復勒中間的主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遠景的葉片,不管是設色還是最後的復勾復勒等,用色都要淡化。

反葉:也需要洗刷掉四綠的浮色,然後與用淡胭脂復勒外輪廓並勾勒細葉脈。勾勒時要注意線條的粗細變化,根部粗尖端細是原則。枝梗、花莖、粵片等也鵝本用淡胭脂復勒。托葉,雖然也是胭脂,但是用色要濃一收.勾勒線條的色彩中還可以加入曙紅。


作品局部圖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圖文教程 | 牡丹《孩兒面》設色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