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了。


1616年4月23日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兩位大文豪同日辭世,幾百年後為紀念他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把這一天設為“世界讀書日”。


這一天,媒體憂心“國人人均閱讀圖書數量”的連年下跌,推薦“必讀書單”,勸大家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在小萬的認識中曾經是無比正確、無需質疑的一件事,但隨著社會認知(年齡)的增加,小萬不再那麼相信讀書了,反而會問,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係,我應該怎麼讀它……讀書,好像沒那麼正確了。


今天,就讓我們看看關於讀書的那些迷信吧~


讀書,不用那麼高高在上


讀書曾經是很單純的一件事,喜歡讀就讀,不喜歡就撇開。


但隨著人們玩手機時間的增加,讀書門檻的提高,它和健身一起成為現代人的精神圖騰,成為標榜“自律自控”的工具。


無數人為了讀書而讀書。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糟糕的是信息爆炸時代,文字生產越來越大眾,圖書出版越來越粗糙,書商為了盈利無所不用其極,如果你讀讀“人畜無害”的文學經典還好,如果入了成功學、陰謀論、暢銷書的坑,把什麼都往腦袋裡裝,只會侵蝕我們的思想、堵塞我們的認知,毒害與毒品幾乎無疑。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書,只是文字集合,和視頻、圖片沒什麼兩樣,只是因為閱讀便捷、易保存的傳播屬性而流傳至今,讀書,本質是通過前人記述來認識世界。


有的人不讀書,對世界也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判斷;有的人成為人形書櫥,裝的都是別人的觀點,就算是“世界讀書日”,也不用把讀書拔得那麼高,讀書沒那麼神秘,沒那麼崇高,自身也不用帶那麼多屬性。


怎樣讀書對我最有用?


從小到大考高分、上大學、找工作,“別看那些沒用的”、“學以致用”……讀書的實用主義被我們發揮到極致,純粹的興趣閱讀、閱讀情趣越來越難,小萬不是想批判這種實用主義,也不是想點贊興趣至上,而是想在打破“讀書迷信”的同時,和大家分享一些

實用性的閱讀指南,幫你把讀到的書最大限度地轉化為自己行動上。


閱讀指南1:閱讀最好帶有“目的性”!


讀教材、做筆記、做習題,學生時代這是無數人最基本的學習方法。


一旦離開校園、離開教材,很多人就不會讀書,開始走彎路了: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比如讀書特別雜。同學A,一味相信讀書是好的,特別喜歡收藏書單、買書,完全按興趣閱讀,經常這本沒讀完就讀下一本,有時你問他最近看什麼書、那本書裡講啥了,他自己也說不清……


再比如一字一句地讀爛書。同學B,完全沿用讀教材時的精讀法,對一些質量不高、觀點比較偏的暢銷書也會特別特別認真的讀,花大量精力做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從實用角度來說這並不可取。


隨著讀書時間的減少、圖書市場的魚龍混雜,閱讀上我們急需做減法,最重要的你要知道自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本書和我的聯繫是什麼?難道別人都在讀、有人推薦我就要讀嗎?


小萬以前經常讀那些暢銷書或常銷書,最後的感觸卻是:讀了和沒讀,沒什麼差別。


讀書目的概括起來主要是娛樂消遣、獲取資訊、增強理解提升自己三類所以最好不要泛泛而讀,而是確定讀書目的後,事先想好哪些書精讀、哪些略讀,哪些翻翻即可。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文學、報刊雜誌明顯屬於前兩者,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閱讀方式,“略讀”、“速讀”、“通讀”不一而足,只要你能獲得認知、愉悅自己即可,但也不要硬啃。同學C一直聽別人說《百年孤獨》特別偉大,想讀,但每次困在那些冗長難記的人名身上,不知道誰死了不知道誰懷孕了……所以有些時候真不用強迫自己。


小萬想和大家聊聊如何閱讀“提升自己”的書,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類,那麼如何看才能真正吸收呢?


閱讀指南2:如何閱讀“提升自己”的書?


  • 放棄通讀,嘗試跳讀。


小萬曾經讀過“溝通類”、“辦公類”這類職場類土書,發現這類書特別水,商家為了賣書硬生生的會把幾段話能概括完東西硬生生擴充到一本書:前言+好幾個朋友的序言+個人工作經歷和感悟+身邊同事朋友因為溝通不佳吃的虧……已快超過60多頁了,實用乾貨還遙遙無期……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所以對於這類書,我們第一時間不是讀,而是核查!通過豆瓣、好友評價、主題書單來確認它值不值得讀。


然後瀏覽一遍序言和目錄,知道這本書要講什麼?主題是什麼?作者計劃怎麼講?講的內容對我真的適用嗎有幫助嗎……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確定後,挑幾個與主題相關的篇章閱讀。發現符合預期就細細閱讀,這樣可以避免踩坑。


  • 學會“精讀”+“讀書筆記”


一種很常見的情況:當朋友問你在讀什麼書,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時,你往往含糊不清,無法完整複述。


這說明你沒有完全消化這本書,這時你需要採取精讀+讀書筆記+複述的方式閱讀了。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1.瞭解主題:先讀書的簡介大綱,明確這本書的主題。


2.快速閱讀:通過目錄把作者每一章的觀點羅列下來,再快速翻一遍書,瀏覽作者是如何論證每章觀點的,在腦海中把書的整體結構補全。


3.做筆記:開始仔細閱讀,一邊讀書一邊做標記、批註,寫讀書感受,記錄啟發和心得,遇到疑問地方查資料,弄清疑點。


4.回顧全書:讀完後回顧筆記,回憶作者論證過程,反問自己問題,回答不上來時再翻閱讀。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有的好書,適合每一兩年這樣讀一次,在不同的時候感悟、思考,這樣閱讀下來,你會吸收得非常好。


  • 有批判性地閱讀


當你在一個主題內進行這樣大量的精讀後,你會有自己的判斷,你可以批判性地閱讀了,你可以看穿作者的錯誤,是論據缺少還是論證邏輯錯誤,你會更看重論證過程而不是表面文采,你會知道這裡是作者偷懶了繞過了,還是在死磕自己……


這時恭喜你,你成為一個真正會讀書的人了,不再一股腦地吸收別人觀點了,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看法了。當別人向你提問時你不但可以自我論證,還能讓對方信服。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運用這幾個方法認知吸收一本書,而不是為追求數量、浮於表面的閱讀,你就是一個好讀者了。


有些書,不需要“逼”自己去讀


對書的迷信,不止體現在讀書認知、讀書方法上,更體現在年齡階段上。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每個年齡段應該讀一個階段的書。閱讀的成本很高,如果你在人生的黃金時期把大量時間花在結果未知、收益未知的書上,浪費的不僅是那些時間,更可怕的是走的彎路需要好多年後才能反思過來。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不需要“逼”自己讀的書眾說紛紜,成功學、陰謀論、心靈雞湯早被說爛了,小萬聊聊不常見的幾類吧:


  • 觀點類書籍


信息匱乏年代,你讀書,有自己的觀點或許會讓人高看一眼。


但在現在網絡金句不斷的年代,很多人的觀點其實不是自己思考得出的,而是別人的觀點。觀點類書籍如果不能幫你觸類旁通,學會作者的思考方式從而得到自己的新思考新感悟,只拾人牙慧是沒什麼用處的。


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觀點。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 許諾能幫你看清世界、看清人性的書


是世界險惡還是他人即地獄,“洞悉人性”

忽然成為一個很火的詞,很多書許諾你——看完就能徹底看清人性。


???


老子、孔子等先哲大儒也很難說自己能看清世界、洞悉人性。


從沒讀過書、社會打拼多年的大哥對世界、人性的把握肯定比整天在書桌前的你豐富,認知世界和他人靠的是你的實踐和歷練,這類書講的故事道理,普適性並不強。


教你洞察世界、洞悉人性,其實沒有任何書、任何人可以,因為它靠的是你對世界的思考和判斷,沒有任何人可代替。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 佛學、易經


小萬身邊不斷有朋友愛上佛學、易經,經常在朋友圈曬。


其實讀這類書非常危險了,因為它們太龐大了!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有完整脈絡、有詳細論證、你能夠把握的“學問”,各類翻譯、註釋、名家解讀浩如煙海,千百年來它們幾乎囊括了各類學問,你幾乎辨不清原來面目,皓首窮經、扎進去一輩子你估計都讀不出什麼來。


年輕時,最好還是別接觸這類書籍,太看透塵世、太出世人生也沒意思,不是嗎?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 太偏太冷的書


《紅樓夢》裡黛玉為什麼和很多人“聊不來”,一種原因就是她讀書讀得太深了,別人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根本沒法聊。


讀書也是這樣,走得太深你會非常孤獨,小萬有同學大學時愛上了中國古典神話,在《山海經》、《楚辭》一系列古籍中考據古代中國消失的那些珍禽異獸、香草花木……可他越走越深的同時身邊難找到同好,非常孤獨,沒有一個可溝通的人。


當然,以上只是推薦給讀書“新手”,幫助他們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節奏和舒適圈,讀書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最終選擇的唯一標準只有:喜歡、適合。


結語


書,本質上是別人說的話,是二手知識,你可以全信,也可以全部懷疑。


就和這篇文章一樣。


只是小萬希望讀書不要成為一種政治正確,不要為攀比、為裝而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整個文字世界浩如煙海,99.9999%的書我們今生都不會讀,它們都沉在倉庫裡,但我們會失去什麼嗎?


讀書,要麼愉悅自己,要麼科學閱讀提升自己,多感悟多思考,就是別過於迷信。


真實世界比什麼都重要,你覺得呢?


“今年我讀了100本”“我200本!”讀書,最怕的是死讀書、攀比


最好,祝大家今年都能守腦如玉,能讀到好書,能讀好書~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爾斯·範多倫,商務印書館,《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你的小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