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你不要輕易退保

月初寫了一篇題為我為什麼損失3萬也要退保平安福?的文章,在朋友圈收到很大反響,朋友們紛紛表示要去看看自己的保單,擔心也是相似情況,是否應該退保。


其實,小熊並不推薦大家盲目退保。畢竟退保,是一定會有損失的。

但是繼續交呢,也許虧更多。


面對那些已經付出了,無論如何都無法收回的沉沒成本,是否應該及時止損?



首先,在選擇是否退保前,我們要做的是:明確自己為何要退保,就像當初投保,我們應該想清楚為何要買保險。


1、買錯產品,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這種情況是保險小白最容易踩的“坑”。不少人怕麻煩,為了“圖省事”,聽身邊朋友說哪個產品好就跟風投保;或是根本不瞭解自己的需求,被人忽悠買了“人情保單”。


結果冷靜下來一看,發現那些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白花了不少冤枉錢。小王就是最好的例子:


小王原本想給兒子買一份保障型的重疾險,後來有朋友給她推薦了一份保險,告訴她,這份保險可以給孩子存錢當作教育金。最後,小王給孩子買了一份每年保費上萬的萬能險+附加重疾的保險,重疾保額卻少得可憐。

多花錢不說,關鍵是沒有真正解決小王的問題。


這種就是比較典型買錯產品的情況。


2、買少了,無法真正覆蓋風險


買保險,其實就是買保額。

如果保額太低,等到真正發生風險要用的時候,恐怕是杯水車薪,根本達不到雪中送炭、轉移風險的目的。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買保險時,貪圖返還的保費,或者非要買“大公司”產品,導致有限預算內無法真正覆蓋風險。


3、買錯順序,產品再好,也是錯的


例如李大毛家庭年收入15萬,房貸和車貸每個月6000,加上日常生活開支和撫養小孩,實際結餘並不多。因拗不過熟人的追問,給孩子買了一份年交1萬的教育金,導致配置基礎保障時預算不足。


其實教育金本身並沒有錯,對於配置了足額基礎保障的家庭來說,適當給孩子提前準備一些未來一定要花的錢,很有必要。

只是,事先沒有根據家庭實際財務情況、負債情況、家庭結構和家庭責任等做好保險規劃,買錯了順序,產品再好也是錯的。


4、買貴了,影響了家庭生活質量


作為普通工薪階層,咱們賺錢都不容易,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買保險當然要精打細算。

如果一時衝動,選擇自己負擔不起的保險產品,一旦生活出現變故,我們可能無法繼續承擔保險費,讓自己陷入兩難中。


我勸你不要輕易退保

小熊探險,幫你明明白白買保險


想清楚了退保理由,那我們怎麼做才能減少退保損失呢?


1、選好替代產品:確保目前的身體情況符合健康告知,可以投保;另外,長期險都有一個為期90天-180天的等待期,若在等待期內將原有保單退掉無異於讓自己”裸奔“。


所以,就像換工作要無縫銜接一樣,退保的最佳操作是:已經落實好替代的新產品,並且過了等待期,再退掉舊產品。


當然,除了退保,對原有保單不滿意的話,還可以選擇減額交清、退掉部分保險責任、減少保額、保單貸款等。


2、長期險都有10-20天猶豫期

,猶豫期可以理解為天貓的七天無理由退貨,猶豫期內退保幾乎無損失,我們可以利用好。而一旦過了猶豫期,保險公司僅退還保單的現金價值(合同上有現金價值這一頁),前幾年現金價值往往較低。


3、利用好寬限期:長期險一般有60天寬限期,如果忘記繳費或其他原因導致扣費不成功,60天內補交保費合同都是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60天≠2個月!

同時,一定不要超過寬限期。一旦超出,合同是需要重新做健康告知,若身體情況發生了變化,很有可能無法恢復合同。


例如:小王的舊保單6月1日繳費,她選擇了一份等待期為90天的新產品。為了無縫銜接,小王選擇5月1日前投保新產品,7月30日新保單等待期結束,舊保單寬限期到期前退掉舊保單。



同時,還要注意以下3點:


1、舊保單的扣款銀行卡不要留錢,否則銀行會自動劃扣。

2、如果身體情況有變,確實無法買到新的保險,就不要輕易退保了!

3、未來的產品肯定比現在的好,沒有必要純粹因為產品的更新迭代而去退保,就像我們10年前買iPhone3,現在買iPhone11,你總不會因為等最新款iPhone11就忍住10年不用智能手機吧。


最後,小熊想,哪怕面對後期繳費壓力大,同時現有並不完全適合自己時,及時止損的決心並沒有那麼容易下,畢竟已經交了那麼多錢。小熊當初想退保平安福,也是反覆糾結了很久。最終才決定及時止損。


所以,建議大家投保需謹慎,退保更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