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苗接種,為什麼越早越好?


有多項臨床研究顯示,6周齡前小嬰兒鼻咽部肺炎球菌攜帶率<10%。2月齡起,小嬰兒鼻咽部肺炎球菌攜帶率持續上升。與此同時,寶寶從6周齡起肺炎球菌血清IgG抗體就會降至保護水平以下,需要及早保護。


作者|周 潔

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已經造成超過200萬人感染,超過13萬人死亡。但其實,還有一種可以造成嚴重肺炎的病原體同樣可怕——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引發的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嚴重疾病,每年給無數的個人和家庭帶來嚴重的傷害。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大概有160萬人死於肺炎球菌帶來的疾病,這裡面兒童佔近1/3,約48萬人。

肺炎球菌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環境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接觸它,免疫力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更是感染肺炎球菌並致病的高危人群。

值得欣慰的是,肺炎是可以預防、可以治癒的。2010年上市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就可以有效地保護2歲以下兒童免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侵犯,而寶寶在6周齡時接種第一針,可以得到最大獲益。


肺炎疫苗接種,為什麼越早越好?


肺炎成嬰幼兒健康殺手


肺炎作為兒童常見的多發病,很多家長並不陌生。可以導致肺炎的病原體很多,肺炎球菌是其中殺傷力最大的細菌之一,被稱為“被遺忘的兒童健康殺手”。

由於肺炎球菌廣泛存在於健康成人和兒童的鼻咽腔中,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一個咳嗽或噴嚏就可以將病毒散播在空氣中,因此即使寶寶不出門,也能通過大人接觸到。

數據顯示,75%的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發生於2歲以下兒童。

“家長們要警惕沒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沒有咽部充血、發炎症狀的高熱,肺炎球菌引發的病程發展非常快。”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中心主任吳謹準教授呼籲家長們重視肺炎球菌的危害,他表示,肺炎的臨床表現,最早期大部分都是以感冒作為第一症狀,包括髮燒、喉嚨痛、咳嗽。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的肺炎快要好了,突然間病情急轉直下。比如說高燒降到37.5度了,突然之間又升到39度,出現了嚴重的咳嗽,氣喘,呼吸困難,一定要及時送醫。另外,如果孩子精神很差、咳嗽、氣喘厲害、手腳冰涼、口唇發乾,這種情況下,也一定要儘快到醫院就診。”

肺炎球菌是出生20天后小兒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首位細菌病原,而一旦發病,它又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其在重症肺炎中比例高達50%,致死肺炎中可能更高。雖然肺炎球菌名字中有肺炎,但當它突破屏障,進入血液後,還會引發一些嚴重的侵襲性疾病。

肺炎球菌進入下呼吸道可以引起肺炎;穿過血腦屏障,可以引起細菌性腦膜炎;穿過肺泡上皮細胞、侵襲血管內皮細胞進入血液,可以引起菌血症和膿毒血癥;它還可以從鼻咽部移行進入鼻竇,引起鼻竇炎;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2009年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我國5歲以下兒童中,每年有174萬兒童被肺炎球菌襲擊,其中有3萬多名兒童因此夭折。肺炎球菌引發的腦膜炎,還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中國臺灣肺炎球菌性腦膜炎患兒後遺症的發生率為52.6%,後遺症包括智力遲鈍、聽力喪失、神經缺損、運動障礙、癲癇發作等。因此,肺炎球菌不啻嬰幼兒身上的定時炸彈。

肺炎球菌為何偏愛嬰幼兒?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陸權教授在接受《新民週刊》採訪時曾解釋道,這與嬰幼兒免疫系統的發育特點是分不開的。寶寶剛出生時能夠從媽媽體內獲得“母傳抗體”,幫助其抵抗常見細菌和病毒的侵襲,但母傳抗體通常只能維持6個月左右,6個月以後就逐漸消失;而此時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極易發生肺炎球菌感染。

在他任職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收治的患兒裡最多的就是肺炎患兒,這種情況也是全國所有醫院兒科都普遍存在的情況。所有患肺炎的孩子裡,肺炎球菌感染佔近20%,因此肺炎球菌感染是兒童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所以,在陸權教授看來,肺炎球菌疾病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嬰幼兒,也就是兩三歲以下的孩子,他們是肺炎球菌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的人群。


肺炎疫苗接種,為什麼越早越好?


越早接種,越早獲益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在所有疫苗可預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乃至消滅相應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在中國,23%的家長對肺炎球菌疫苗不瞭解;超過六成的孩子未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特別是近七成0~2週歲以下兒童未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這意味著疫苗普及工作仍需加大力度,進一步提高免疫人群覆蓋。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最早可於6周齡起始接種。《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中也寫道,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基礎免疫首劑最早可以在6周齡接種。

南非一項臨床試驗考察嬰幼兒鼻咽部攜帶肺炎球菌對7價肺炎疫苗免疫應答的影響發現,首劑的接種時間對於血清特異性免疫應答影響明顯。菲律賓的一項研究則進一步顯示,疫苗首劑接種前已攜帶肺炎球菌的兒童,經3劑次接種後18周時血清特異性IgG GMC明顯低於未攜帶的兒童,尤其是血清型23F特異性IgG GMC已經與不接種疫苗無異,提示保護極弱。也就是說,如果小嬰兒接種疫苗前已經攜帶了肺炎球菌,會降低疫苗免疫原性。因此,疫苗接種的時間越早,寶寶的獲益越大。

有多項臨床研究顯示,6周齡前小嬰兒鼻咽部肺炎球菌攜帶率<10%。2月齡起,小嬰兒鼻咽部肺炎球菌攜帶率持續上升。與此同時,寶寶從6周齡起肺炎球菌血清IgG抗體就會降至保護水平以下,需要及早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6-10-14周接種方案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接種方案之一。在6周齡接種首劑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有助於規避鼻咽部攜帶肺炎球菌的風險,有助於在侵襲性肺炎球菌感染髮病高峰前及時誘導高效保護,有助於避免“攜帶-疫苗保護減弱-患病-攜帶”的惡性循環。


肺炎疫苗接種,為什麼越早越好?


在中國,許多家庭依靠家裡老人帶孩子,但免疫功能退化的老人,同樣是感染肺炎球菌並致病的高危人群。孩子越小,祖輩親密接觸的時間越長。因此,多位專家均表示:“6個月到1歲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期,建議家長們在孩子6個月前儘早完成肺炎球菌疫苗接種。”


主動預防大於被動治療


長期以來,肺炎球菌性疾病的臨床治療以抗生素為主,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得肺炎球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嚴重,導致治療難度增加。

因此,對於肺炎球菌性疾病,預防勝過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將肺炎球菌相關疾病列為需要“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原因就在於肺炎球菌廣泛定植於人類鼻咽部,容易通過空氣傳播,其次就是因為肺炎球菌耐藥率非常高,基本上達到了83%,並且容易誘發併發症和留下後遺症。

疫苗接種是目前最經濟、有效、安全、方便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之一。疫苗接種對兒童健康的保護作用是肯定的。在美國,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引入國家計劃免疫3年後,2歲以下兒童肺炎球菌疾病發生率顯著降低。因此,建議家長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優先給寶寶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在上海,許多年輕家長已經有了預防肺炎的概念。王曉紅是一名上海白領,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孩子出生6周時,她就帶著孩子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了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她告訴《新民週刊》:“我在媒體上看到了兒童肺炎的可怕,及早預防很有必要,相比於孩子生病後的治療費用,我更願意在能夠預防時防患於未然。”

積極主動的預防才是對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上策。陸權教授表示,許多家長主動選擇及時給新生寶寶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避免嚴重的感染髮生。“這是一個讓人欣慰的現象,但從中國整體的情況看,小兒肺炎的死亡率存在比較大的區域差異,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專家提醒,家長們在為寶寶選擇疫苗時應該做好功課,最好選擇已知有明確保護效果的疫苗,以及已經廣泛應用的疫苗。


肺炎疫苗接種,為什麼越早越好?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肺炎疫苗接種,為什麼越早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