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由劉氏冠到公乘爵,再到秦漢食邑制

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記》中,專門不吝筆墨,對劉邦當亭長時經常戴的一種用竹皮編成的冠,作出瞭解釋:

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

《史記.高祖本紀》只是告訴人們何謂“劉氏冠”。

司馬遷此處只是對“劉氏冠”的來歷做了說明,然後就再也沒有提及,讓人讀後不免心生疑惑。

後來班固在《漢書》中特別提到了“劉氏冠”,並告訴讀者,什麼樣的人才能佩戴此種頭冠,方才讓人全面瞭解了“劉氏冠”。

高祖八年有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劉氏冠。”

看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歷朝歷代都如此。一頂“劉氏冠”,成為了漢初王侯卿大夫,乃至士人各個追捧的頭飾,一眼望去凡是有些身份地位的男人大多頭戴此冠。

乃至此冠的首戴之人,高祖劉邦不得不下令只有公乘爵以上身份的人才能佩戴“劉氏冠”。此令不出,恐怕“劉氏冠”要爛大街了。

禁歸禁,但是還是給公乘以上身份的人留有佩戴此冠的權力,這也說明漢代,起碼是漢初,帝王還沒有那麼多的忌諱,劉邦喜歡戴得一種冠,公乘以上爵位的人也可以戴。

歷史冷知識:由劉氏冠到公乘爵,再到秦漢食邑制

那麼公乘爵又是個什麼爵位呢?

這又的說到秦朝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

公乘這個爵位,在秦時的二十級軍功爵位中,位列第八級。獲得這個爵位者就可以乘坐公家的馬車,因而也叫公乘爵。

漢循秦制,高祖在位時將等七級公大夫以上的爵位稱為高爵,有點像我們今天高幹的意思。

並且規定世襲公乘爵位者,其後人以公乘為氏,稱公乘姓。由此我們的百家姓中,又增添了一個公乘姓。

同時高祖還規定七級公大夫以上爵位的可以享有食邑。

歷史冷知識:由劉氏冠到公乘爵,再到秦漢食邑制

那麼食邑又是什麼呢?

食邑,又稱采邑、采地、封地。盛行於周天子分封各路諸侯時期。

諸侯們在獲得周天子的分封后,又賜給自己手下卿、大夫們田邑,同時也包括土地上的勞作者。卿、大夫們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

而到了秦漢時期,食邑與以往又有所不同。此時食邑專指土地上核定的百姓戶數,由戶數收取租賦,做為擁有七級以上爵位者的食祿。

歷史冷知識:由劉氏冠到公乘爵,再到秦漢食邑制

從“劉氏冠”,讓我們知道了公乘爵,然後又知道了食邑制,短短二分鐘讓我們知道了三個歷史冷知識,歷史原來如此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