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理念不同,孩子身處其中,該怎樣逃脫“苦海”?

父母價值觀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就會給孩子兩套標準。孩子身處其中,哪個都不敢得罪,自然是痛苦不堪。一般來說,孩子更傾向於聽那個“管教不嚴”的家長的話,因為人的惰性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中,很可能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瞻前顧後,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沒有主見,畏首畏尾。

父母教育理念不同,孩子身處其中,該怎樣逃脫“苦海”?

案例:親戚家的孩子屬於留守兒童,平日裡由奶奶看管,負責孩子的生活起居以及監督孩子的學習。奶奶雖然疼愛孫子,當自知養育孩子責任重大,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一向嚴格。放學回家要先寫作業,然後再玩耍。早上起床後,早飯還未開始之前,有半個小時左右的朗讀時間,孩子需要大聲朗讀語文或者英語課本。奶奶雖然年老眼花,也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難題,但是把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得還算不錯,所以孩子的成績雖然不拔尖,也一直是中等以上。

自從孩子的媽媽回到老家休息之後,孩子的好習慣全被打破了。也許是媽媽平日陪伴孩子不多,想要彌補孩子,得到孩子的喜愛,打算和孩子培養感情,所以很多事情都順著孩子的性子來。放學回家後,先是吃吃喝喝,玩玩遊戲,然後時間很晚了,催促多遍以後,才開始寫作業。孩子睡得晚了,第二天更是不能主動起床,所以晨讀的習慣也丟棄了。媽媽在家管孩子,奶奶自然不能干預太多。只好私下裡教育孩子,沒有想到孩子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媽說放學先玩會兒也行,早起起不來,我怎麼讀書呢?”這孩子是把媽媽當成了擋箭牌。

父母教育理念不同,孩子身處其中,該怎樣逃脫“苦海”?

這是奶奶和媽媽管教孩子的理念不一致造成的結果,奶奶雖然看不慣媽媽的管教方式,但是也不能跟媽媽對著幹,只得稍微表達自己的建議,但是媽媽卻不以為然。如果是爸爸和媽媽的理念不一致,那就不是這麼簡單了,夫妻之間教育理念不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於是爭吵不可避免,孩子身處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自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父母教育理念不同,孩子身處其中,該怎樣逃脫“苦海”?

如果父母管教理念不同,作為孩子意識到了這一點,就聽取自己認為最有道理的那一個吧!畢竟,不管聽誰的,總要得罪一個。那還不如聽從自己的內心,感覺最有利於提升自己的那一個吧!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離父母原來越遠,父母也會鞭長莫及,到時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