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放流活動中,主辦方邀請廣大網友通過“雲端”對活動進行了全程見證。為了有助於年輕一代對中華鱘有更加全面的瞭解,中華鱘研究所還聯合觸漫共同打造了《鱘夢環遊記》,以通俗易懂的漫畫形式,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注意到中華鱘的生存現狀,共同守護古老的“水中大熊貓”。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中華鱘生在長江,對家鄉具有濃厚的情懷。作為洄游魚類,繁殖期的中華鱘將長途跋涉回到故鄉繁衍,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每年洄游至長江產卵的野生中華鱘逐年遞減,如今數量已不足百尾。在《鱘夢環遊記》中,主角小鱘亦是中華鱘子二代的一個縮影,它的使命是迴歸大海,承載著繁衍種群的希望。最終,小鱘通過層層“考核”,成功帶領其他小鱘迴歸大海母親的懷抱。《鱘夢環遊記》希望通過這種新穎獨特以及多元化的科普方式,加深人們對中華鱘保護的理解與認知,從而號召更多的人為中華鱘繁育接力。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此外,放流活動當天,觸漫還在站內首頁上線了中華鱘放流活動專題,邀請觸漫用戶使用模板進行海報創作,自發成為護鱘大使,“雲放流”護送1萬尾中華鱘迴歸長江,讓它們順利抵達入海口。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觸漫用戶對活動進行積極響應,紛紛換上“護鱘使者”頭像框,併發出自己的護鱘宣言,號召大家能與野生動植物同呼吸共命運,共同見證更多“小鱘”迴歸碧藍大海。而截止23日下午,觸漫中華鱘放流活動專題下評論量已經高達2467。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實際上,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距今已有1.4億年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但受過度捕撈、水質汙染等不利因素影響,中華鱘自然種群規模持續衰退。此次活動的中華鱘放歸長江後,三峽集團也將藉助覆蓋長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監測系統開展聲吶追蹤,以便更好地評估中華鱘的野外生存狀態。


據瞭解,觸漫也將聯合中華鱘研究所持續在線助力中華鱘放流活動,並通過進一步引導用戶關注身邊的環境,加深瞭解長江流域野生動植物的資源情況,提升年輕一代的生態保護意識,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