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作者:黃其海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1

而今年過半百,我依然有個痴心不改的讀書夢。

所謂“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自古以來,這則古訓被不少家族奉為家規家訓,寄寓著長輩對後世子孫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讀,是一個形聲字,《說文解字》解釋為:“讀,誦書也,從言賣聲。”本義為誦讀詩書經文,後引申為閱讀、學習之義。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王夫之說:“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可見,古人推崇讀書,不僅為了讀書應舉、出仕為官,同樣也將其作為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徑。

千百年來,中國古代不少文人學士對耕讀生活十分推崇。一些士人給自己的書房畫室起了諸如“耕讀軒”“耕讀山房”等名。詩詞歌賦中,也常見關於耕讀生活的描述。如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元代王冕《耕讀軒》:“犁鋤負在肩,牛角書一束”,明代徐勃《過荊嶼訪族兄文統逸人隱居》:“半榻暮雲推枕臥,一犁春雨挾書耕”。

在耕讀文化發展過程中,“耕”和“讀”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耕”不僅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讀”也不只是為了讀書應舉。在辛勤勞作的同時,可以培養勤勞務實、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質量,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辛勞與不易,更有助於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而讀書則不僅可以立志、更能修身、立德,激發“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通過耕讀培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情操,不斷滋養個人道德品格,從而使得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這正是耕讀傳家的現實意義所在。

1992年春,而立之年,因為喜讀書,愛文學,在我的老師、著名作家陳桂棣先生力薦下,我辭別父母家人妻子和年僅五歲的幼女,咬牙北上求學。當年,我們還是住在城中村張小郢自建的小平房裡,兩間房加起來不過五、六十平方,我們只捨得住一間,另一間出租給別人開裁縫店,以貼補生活,又在西邊山牆搭了一間小披廈做了雜物間和廚房。記得臨離開家那晚,女兒拽著我胳膊,從廚房門口一直拽到小院鐵門邊,哭喊著捨不得我離開,那一刻,我的心都快要碎了!儘管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可好不容易爭取來的讀書機會,怎能輕易放棄?


在這座中國作家的搖籃和規格最高的文學殿堂,甫一接觸到豐富的中西方文藝理論與百花盛開的文藝思潮和流派等課目,我這個來自工廠的草根好比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除了那點兒時不時撞在我腰上的創作激情外,感覺自己就是個半文盲,其失落與沮喪的情緒可想而知。好在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偏不怕苦,不畏難。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求知若渴,汲取營養。為我們授課的老師都是國內頂尖的文學大師:汪曾祺、林斤瀾,劉震雲,葉文福,西川、謝冕等,能面對面聆聽他們的教誨該是多麼幸福啊!每有閒暇時間,我就泡在閱覽室裡讀名著,查數據,記筆記,一門心思給自己充電;我還不恥下問,遍結師友,虛心討教,以懂得更多的創作技巧和手法等。在魯迅文學院進修期間,我有幸結識了一批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學,他們大都是活躍在文壇的青年才俊,或天賦極高,寫作功底紮實,著述頗豐,在當地已小有名氣,或後來居上,如今已成長為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等文化名流。當年的同學,他們早已是我望其項背而不可即的師者與尊者了!

儘管天生愚鈍,曾經發願的人生小目標仍然是鏡花水月,深埋心底,羞於示人。但在這座攀滿爬山虎的漂亮小樓裡,我度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讀書時光!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2

當我的“讀書有用論”延續到我的孫子輩時,我看到了一個美好的開端,讓我如沐春風如飲甘泉,那就是還在上幼兒園的兩個外孫女淘寶和一諾姐妹倆,已然成了讀書小達人。

兩姐妹家不大的兩居室裡,除了床、鋼琴和飯桌,就是半櫃子玩具,幾櫃子圖書了,從童話故事到識字讀物,從琴譜歌曲到鋼琴教材,一摞摞碼放在她們的小書桌上,堆滿了床頭床尾,應有盡有,五花八門。而童話繪本類在《十萬個為什麼》之外,還有《笠翁對韻》,《神奇的校車》,《德國專注力養成大畫冊》,《兒童歷史百科繪本》,《瑪蒂娜》,《娃娃樂園》,《百年經典音樂繪本》,《達尼的故事》等系列叢書。其中,姐妹倆超喜歡讀的就有《討厭黑夜的席奶奶》,《我的爸爸叫焦尼》,《小機靈和小迷瞪》,《戴維,不可以》,《歌舞爺爺》,《不要哭得太傷心》,《爺爺變成了幽靈》,《爺爺一定有辦法》,《戴維上學去》,《奶奶的皺紋》和《米小圈上學記》,《我的情緒小怪獸》,《菲菲生氣了》,《阿虎開竅了》,《我的兔子朋友》,《瑪德琳的救命狗》,《彩虹色的花》,《小雞球球變點心》,《想看海的烏龜》,《大腳丫》系列中的《大腳丫跳芭蕾》,《大腳丫和玻璃鞋》,《大腳丫學芭蕾》,《大腳丫遊巴黎》,《鼠小弟系列》之鼠小弟和大象哥哥等。

有一些書,光是看下書名,就能勾起好奇的閱讀慾望,比如:《愛打嗝的斑馬》,《七隻瞎老鼠》,《買賣時間》,《打瞌睡的房子》,《煙囪之城》,《彩虹國度不可思議的旅程》,《蚯蚓的日記》,《青蛙娶親記》,《天空在腳下》,《呀!屁股》等等。

家裡的藏書可真是品種豐富,包羅萬象,琳琅滿目,堪稱是一座小型圖書館!

這些優質的童話書,拼貼畫冊,都是國內外一流的圖畫書大師和兒童文學作家的傑作。裝幀精美,圖文並茂,設計新穎,內容豐富,融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樸素性為一體,鮮豔,熱烈,率真,展現了人與自然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和大自然富有層次的美,而且那些靈動乾淨的文字,拙中見奇巧的語言風格,多角度敘述凸顯本色主體的創作手法,這些才華橫溢文采斐然的的精彩讀本,不要說天真純潔的孩子們愛不釋手了,竟連我這個搞了幾十年寫作的人亦為之深深讚賞與折服!

這些書的價格自然也不菲,為了給兩姐妹開創一個良好的啟蒙教育模式,營造一個優雅的讀書氛圍,女兒黃老師也是拚了,陸續從網上購買了價格超過五位數的各種益智繪本類讀物,專供姐妹倆閱讀,也為她們養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3

憶起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們那個不堪回首的童年,衣食尚難以周全,臨近學校開學,我們就連五毛一塊的學費都難湊夠,我父親每次外出修傘,都是偷偷地出門,為我們兄妹五人掙夠學費書本費。他起早趕路,悄悄地走,捱到半夜方敢回家,請來濃濃的晨霧與夜色打著掩護,怕被人發現了彙報給到處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生產隊幹部們。後來,雙方終達成一條不平等不成文協議:父親外出修傘,一天須交給生產隊若干錢,生產隊為他記價值低廉的工分……

閱讀課外書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加之那些荒唐的年月,在學校上課也是半工半讀,很多文學書籍成為大毒草被付之一炬,哪裡還有課外書讀?手上攥著一分錢,能到街邊書攤坐在矮凳上讀本小人書就很知足了。

像我這兩個外孫女,年齡加起來都還不到十歲,就擁有這麼優越的讀書環境,遙想兒時,我怕是連做夢也不敢做如此奢侈的讀書夢吧!

小淘寶還認不得字時,看書就是看彩圖,一邊還有模有樣地大聲誦讀著,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我們可是一頭霧水——但有個聲情並茂、書聲琅琅、沉醉其中的朗讀者,本身就是一件很愉悅開懷的、烘托家庭讀書氛圍的好時光啊!

妹妹剛開始的讀書多少摻和著“虐書”的胡鬧成分。她不識字卻偏愛翻書,翻書就等同於撕書了,她好像還非常歡喜這樣去做。有時她會在你分心走神來不及制止時,小手利索地扯下一張粘貼在書頁上的小卡片,她小試牛刀的“傑作”令在一旁陪讀的外公我是哭笑不得,然而她卻一臉竊喜,頗有成就感地望著我燦笑,掩飾不住她的心花怒放……

早先,如果把一支水筆放在一堆五彩的玩具中,妹妹最先抓住的總是這支最不起眼的水筆,就像她對廚櫃裡和飯桌上的筷子總是格外青睞一樣,然而這類容易戳傷人的物品顯然很不適合小孩子玩耍,妹妹輕易總是不肯放棄她手上的“戰利品”的,而跟她擺事實、講道理顯然又行不通。這時,一場力量懸殊的搶奪戰便在所難免。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妹妹喜歡水筆,姐姐則喜歡繪畫。

姐妹倆都還沒到識字年齡時,就知道愛書愛筆、寫寫畫畫了。到底是書香門第一脈相承吧。


聆聽她們的朗讀,我宛若走進一個繽紛多彩的童話世界,那活潑淺顯的文字和富於童趣的主題,在深深地吸引著姐妹倆的同時,也引起了我的共鳴與震撼!

我清楚地記得未滿三週歲的一諾妹妹大聲朗讀《戴維,不可以》時的場景,在後來成為她小小書房的臥室裡,她攤開這本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的彩繪本圖書《戴維,不可以》,那天我特意看了下書的封面,還真是一個叫戴維•香農的美國人所繪。

作者在書的扉頁上這樣寫道:幾年前,我的母親寄來一本書,那是我還是個小男孩兒時的作品,書名叫做《戴維,不可以》。書裡畫的全是各種我小時候不被允許做的事,裡頭的文字則幾乎都是“戴維”和“不可以”(這是那時候我唯一會寫的字)。重新創作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是,我猜想這會很有趣,同時也是紀念“不可以”這個國際通行、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會聽到的字眼兒。

戴維站在椅子上夠櫃子上面的玩具,戴維一腳爛稀泥走進並弄髒了客廳乾淨的地面,(媽媽驚呼:天哪!戴維,不可以!)戴維在浴池泡澡時任由水龍頭嘩嘩流淌並漫了一地(不行!不可以!)戴維光著屁股跑出屋在路上裸奔(戴維,快回來!)戴維頭上頂著只鋁盤正在用大湯勺敲打發出刺耳的聲響(戴維,不要吵!)以及“不可以玩食物”、“不可以挖鼻孔!”、“把玩具收好!”、“戴維,不可以在屋子裡玩”、“我說過,戴維,不可以!”、“回房間去!”、“戴維,不要吃了!”、“躺下來!”……媽媽摟著戴維和哄著戴維入睡是書的最後兩幅圖,配音才變成:“寶貝,來這裡!”和“戴維乖……,我愛你!”。

這本書無論是漫畫與文字都堪稱經典。誇張抽象的人物肖像以及場景設計,簡潔明瞭的每一句話都標上個大大的驚歎號,無處不在烘托映襯一位媽媽的無奈和兒子的頑皮,一個天真貪玩甚至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但最後兩幅畫面才很好地彰顯詮釋了普天之下無私偉大的母愛,並將這個永恆的主題瞬間得以昇華。

姐妹倆都喜歡讀書,喜歡大聲朗讀,姐姐背琴譜,讀單詞,“四五快讀”(一本早教類圖書)古詩詞都喜歡大聲朗讀,無師自通的一諾妹妹現在也認識了山、牛、星、火、多、心等許多簡單常用的文字,開始能磕磕巴巴地讀一些短文了,比如:小山羊愛叫“媽媽”。想媽媽時,叫“媽媽”;想吃飯時,叫“媽媽”;生氣想哭時,也叫“媽媽”。小牛愛叫“門兒,門兒”,不愛叫“媽媽”。我說小牛還小,等他長大一些,也會天天都這樣叫“媽媽” 的!

還有李漁的《苙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加拿大人菲比•吉爾曼編繪的童話繪本書《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的爺爺為小約瑟縫了一條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還可以把噩夢通通趕跑……這可真是一條奇妙的毯子啊!換作我可不行,不會剪又不會縫,我這個爺爺(外公)跟人家一對比真是相形見絀了!如果我能擁有一條這樣奇妙的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該多麼好,我要當作寶貝樣帶著它,踏青郊遊時,旅行度假時,姐妹倆常會犯困瞌睡,我便拿來輕輕蓋在她們身上,為睡在童車裡的她們驅散寒氣,聚攏暖意,趕跑噩夢!

爸媽還特別要求她們背誦古詩詞,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蘇軾的……,這些流傳至今的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早已超越時空,滋養了一代代華夏兒女,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從識字到熟讀,再到背誦。她們童言稚語,清亮脆甜,書聲朗朗,聆聽這不是天籟又勝似天籟的朗讀,外公我彷彿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歲月,那段風雨飄搖的讀書生涯中!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4

《討厭黑夜的席奶奶》,這部童話繪本也是美國人的作品。書中說,小鎮附近的山區裡,住著一位老奶奶,大家都叫她席奶奶。她討厭蝙蝠討厭貓頭鷹討厭鼴鼠討厭田鼠。討厭蛾子討厭星星討厭黑影討厭睡覺……連月光她也討厭,說來說去,她討厭的就是黑夜。席奶奶對她那隻老獵狗說:“要是我能把黑夜趕出小鎮,太陽就能永遠照著我的小茅屋。真不懂,為什麼從來就沒有人想過要把黑夜趕走?”她用小樹枝紮了一把掃帚,要掃掉茅屋裡和小鎮山區上空的黑夜。她又掃又扒又撥又撣的,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還是在那裡,就像天花板上掃不乾淨的灰塵。席奶奶拿出針線,把麻布縫成一個結結實實的麻布袋,看看能不能把黑夜裝在裡面,拿到小鎮山區外面去倒掉。

她又裝又填又壓又塞的,躡手躡腳地連一個黑影也不放過,可還是沒辦法把黑夜全都塞進麻布袋裡。席奶奶把最大的一口鍋搬出來擱在火堆上,打算把黑夜煮成湯。她舀起來看,攪攪看燉燉看,讓水開了看,嘗一口看,扔進火裡再燒燒看,就是沒辦法把黑夜煮化。

全書文采飛揚,想象奇特,妙趣橫生,無字不是妙字,無句不是妙語,處處點綴皴染著靈秀巧思的童趣,意像紛呈如清流泉湧,又不失詼諧幽默,滑稽搞笑,讓人實在是忍俊不禁。有時,我和姐妹倆在同讀這本書時,常常會相視一笑,繼而又呵呵傻笑,小姐妹倆樂得在地板上床鋪上翻起了跟頭……

妹妹還喜歡編故事,她也不是瞎編,人家可是照本宣科地在編,這與此前姐姐淘寶大字不識一個時,邊翻書邊朗讀如出一轍。但這本妹妹愛不釋手、早就熟讀的《戴維,不可以》除外。


妹妹認得的字還是很有限,有的字她即使認識也難解其義,再則,還要連貫地暢讀一句話一個段落一個章節,以至於對上下自然段的過渡聯繫與全篇文本結構的轉承起合能大致瞭解參悟,這就相當有難度了。

但是我們不會對一個稚嫩如花的小女孩提出過高的要求。我一向倡導見好就收!讀書也要好心情,只要姐妹倆覺得開心就好!

妹妹在這個階段的讀書,因為一知半解,語焉不詳,囫圇吞棗現象肯定不可避免。

但是很快,在妹妹進入科大幼兒園小班後,一冊美國人繪畫本《小機靈和小迷瞪》成為她超喜歡讀的書,這期間的妹妹,在外婆和媽媽督促下,每天養成讀書識字的好習慣,已經認識了很多生字,本書中除個別字稍生疏外,妹妹基本上都認識。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5

庚子年初至今,在這個遲到的春天裡,在這個超長的寒假裡,一場新冠病毒爆發後及至延期入園的兩個多月時間裡,通常的情形是:鋼琴師媽媽帶姐姐淘寶關在琴房裡練琴,練琴——有時一、二個小時,有時長達五、六個小時,那些宅在家的日子,我們多的就是時間,就是閒著,正好就利用這大把大把的時間,母女倆又是師生倆,整天關在琴房裡,只是偶爾出來喝口水,上個廁所,鋼琴師媽媽帶淘寶練琴,可媽媽的那些學生們就沒有這樣好的條件了!但是我們的淘寶有這樣好的條件。今年大年初七才正式跟媽媽學習鋼琴的妹妹當然也有,只不過妹妹才是鋼琴啟蒙,才從指法練習開始,沒有那麼複雜,沒有那麼緊張,所以,鋼琴師媽媽把精力大都放在姐姐淘寶身上,要把淘寶的鋼琴好好提升一下!於是,從幼兒園放寒假那天開始,實際上,這個初步計劃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兇險疫情而很快得以實施!

在這個情況下,妹妹一諾就孤單了,想跟姐姐一起玩耍一起讀書的心願暫時肯定實現不了。妹妹就想偷偷踅進琴房裡看看姐姐練琴,這總比在外面坐冷板凳要好多少倍啊!但是,一向治學嚴謹的鋼琴師媽媽求的是高效,看上的是突飛猛進的進。是前進,是挺進!而不是進退兩難的進!她毫不客氣地將妹妹從琴房裡“趕”了出來。

好了,現在好了!我特意整理了一下——淘寶年初的鋼琴基礎練習是從車爾尼599第67條背奏和巴赫小步舞曲(選自第二法國組曲第四首)背奏;C小調音階和絃琶音(第二階段);英皇考級曲目第二首Dance 完整背奏。

一直到車爾尼599第90條,91條,93條,94條背奏練習和開始(萊蒙練習曲No .1)視奏學習。(據說琴童們從此練習曲再沒分手練習的機會了?)

再到現在的4個八度降e和聲小調音階(速度82);4個八度降e旋律小調音階(速度80);4個八度B大調音階(速度86);4個八度升g旋律小調音階打卡(速度82);4個八度升g旋律小調音階(速度82);4個八度E大調(速度90);升c和聲小調音階(速度90);4個八度升c旋律小調音階(速度84);4個八度A大調音階(速度94);4個八度升f和聲小調音階(速度84);4個八度升f旋律小調音階(速度88)和車爾尼849第3條的反覆練習……

因為超級喜歡鋼琴曲《獻給艾麗斯》、《小黑人》和《光年之外》,在媽媽手把手指導下,淘寶一個多星期就學會了這幾支經典好聽的鋼琴曲……

我還要讚美一下我們同樣厲害能幹的妹妹一諾, 妹妹的閱讀興趣仍在持續發酵,她的朗讀水平也正在聲情並茂,漸入佳境中……

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梅花香自苦寒來”。她們姐妹倆,當然是最有資格分享喜悅、分享成就的!只要我們每天都在進步和成長中,就值得慶賀與喜悅!

妹妹每天都要朗讀一遍《小機靈和小迷瞪》。一本超級有意思的童話,一個才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能做到這樣,在我們這個平凡的平民之家,在我們這些常人眼裡,評價為“不簡單”當毫不為過吧!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6

妹妹喜歡一手指著字一邊大聲朗讀,偶爾,她也會撓一下自己的鼻子,書中的故事有奇趣,滋輯錄部份精彩如下:

兩隻小黃狗在院子裡東找找,西挖挖。一隻狗的臉上有些白毛,他叫小迷瞪。另一隻尾巴上有些白毛,他叫小機靈。“咔嚓,咔嚓。”他們不停地挖呀挖呀,終於,找到了一根骨頭。“這根骨頭是我的!”小迷瞪說,“是我先看見的。”“是我的!”小機靈說,“是我先摸著的。”

農夫趕著一輛裝滿乾草的馬車路過。可是,馬車陷進路當中的爛泥溝裡。小迷瞪說:“咱們去問問他。”“正合我意!”小機靈開口就問,“農夫大伯,這根骨頭該歸誰,小迷瞪還是我?是我先摸著的。”“是我先看見的!”小迷瞪說。

“你倆先搭把手,幫我把馬車從爛泥溝裡推出來。然後嘛,我再想想怎麼辦。”農夫說。小迷瞪、小機靈、農夫和大馬一起,又是推又是拉,又是頂又是拽,終於把馬車從爛泥溝裡推了出來。“現在該告訴我們了吧,”“這根骨頭該歸誰,小迷瞪還是我?”小機靈問。

“骨頭?”農夫說,“什麼骨頭?我才不管呢!來嚐嚐這些,比骨頭可好吃多了!”說完他叉起一些乾草,扔到小機靈和小迷瞪面前。

小機靈和小迷瞪看著乾草,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時候,一隻山羊走過來。

“翹鬍子先生,這根骨頭該歸誰?”小迷瞪問,“是我先看見的!”,“小機靈還是我?

小機靈說:“是我先摸著的。”

“讓我先把這堆香噴噴的乾草處理一下!”。山羊回答,“然後嘛,我再想想怎麼辦。”說完,山羊嚼呀嚼,把乾草都吞進肚子裡。他吃草的時候,長長的鬍子甩來甩去,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等到山羊把鬍子上粘著的草屑全都甩乾淨,小迷瞪開口問:“現在該告訴我們了吧,這根骨頭該歸誰,小機靈還是我?”“骨頭?”山羊說,“什麼骨頭?我才不管呢!給你們一個忠告:要是你們的牙齒沒有山羊的犄角尖,就千萬不要跟在他後面追!”

話音未落,山羊呱嗒呱嗒跑遠了,剩下小機靈和小迷瞪在那裡,大眼瞪小眼。

過了一會兒,小迷瞪說:“咱們走遠一點兒,看會不會遇到能幫我們做主的人。“正合我意!”小機靈說。

他們埋好骨頭就出發了。在路上,他們遇見的第一個人是剃頭師傅的學徒。小剃頭匠剛剛學會理髮,正愁找不到人練手呢。

“剃頭小師傅!”小迷瞪問,“小機靈和我找到一根骨頭。你說該歸誰呢?他還是我?是我先看見的。”“是我先摸著的。”小機靈說。小剃頭匠說:“還是先讓我來給你們剪剪毛吧,試試我的手藝。然後嘛,我再想想怎麼辦。”他先走到小機靈身邊,拿起理髮剪,嚓嚓嚓、噌噌噌,給小機靈剪起毛來。小迷瞪在旁邊看著,笑得合不攏嘴。

接著,小剃頭匠給小迷瞪剪毛,這回輪到小機靈在旁邊看著,也笑得合不攏嘴。

但是,小剃頭匠也沒給出它們答案。後來,一隻大狗險些搶走了這根骨頭,幸好,小機靈和小迷瞪合力搶回了這根骨頭。最後,小迷瞪叼起骨頭的這一頭,小機靈叼起骨頭的那一頭,他們一起啃起來,誰都不再吭聲啦。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7

那個七月流金驕陽似火的盛夏,藏在樹葉背面知了們的叫聲依然響亮高亢,街上流行紅裙子,美女們清涼性感苗條的身影,構成一幅幅精緻曼妙簡約的風情畫卷,抒懷著一支支浪漫到骨子裡去的青春之歌人生之歌!

請允許我的記憶再一次回溯到1992年,我從北京魯迅文學院第八期進修班歸來後,轉眼間距離新學期開學已經很近了。前文我說過,那一年,獨生女兒尚年幼,像現在淘寶一諾姐妹,還在上幼兒園,妻子一直在社辦企業上班,家庭開支基本上靠我微薄的收入,因為父母親在農村,家境貧寒,幾個兄弟也到了婚娶年齡,我誰也依靠不上,因此我放棄了兩個選擇:一是魯迅文學院為期一年半的繼續研修;二是時任合肥作家協會主席的著名作家陳桂棣老師力薦我到南京大學作家班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這個是拿本科學歷,陳桂棣是我的恩師,他鼓勵我去上學,我說我沒錢上學,他說我來想辦法解決;我又說,沒有假期,因為我不上班,單位不可能給我開工資,我們一家人吃飯都沒了著落啊!再者,因是個人意願,單位批不批這兩年的假期還是個未知數。這時,他沉默了!

儘管前途是光明的,但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一道高高的坎兒橫在我面前,也是我生命旅程中堪稱分水嶺的一道大坎兒,邁過去了就是另一片全新的天地,可是我無論怎麼攢勁,無論怎麼助跑,撐杆跳,鯉魚躍龍門,怎麼也邁不過去這道坎兒,除非我長了一雙會飛的翅膀,可是㳟列為普通的人類,又不是什麼天使——我們中有誰見過長了翅膀的人類?陳老師心疼我,是多次見到我上班幹活時那被鐵屑燙傷掛彩的臉。他說,你從南大作家班畢業後,我準備把你作為拔尖人才引薦到市作協來上班,成為文聯專職幹部,這樣,換個工作環境,也是換了一種活法,徹底脫離工廠,對你的寫作,對你的境況,當會有更好的幫助!

我又不傻,這麼難得的好時機我當然要緊緊攥住!

但是很可惜,我還是沒能邁過這道大坎兒!

兩年前,當年一同在魯院進修的肖同學從海南來合肥辦事,順道過來看望我,為盡地主之誼,我在南七廬州太太搞了一次小聚餐,並把陳桂棣老師和他夫人、作家春桃老師請來,聊聊天,敘敘舊。已年屆七旬的老作家陳桂棣老師無意中提到了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我鼻子一酸,頓時溼了眼眶!

央視一檔《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這樣說道:“: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她們當然是朗讀者,雖說沒有低緩優雅的背景音樂,沒有富麗堂皇的炫彩舞臺,可她們的朗讀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場商演走秀;她們是朗讀者,她們的聲音還談不上悅耳動聽的“字正腔圓”,也分不清“抑揚頓挫”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可分明又是那麼率真純淨,她們這甜糯迷人和銀鈴般的讀書聲,時常會滋潤我日漸枯瘦模糊失憶的歲月深處。她們倚靠在床頭朗讀,伏在書桌邊朗讀,甚至趴在地板上兩個人共同朗讀,頭頂緊挨著頭頂,一邊把小腿上下搖晃著——這倒給她們的開心閱讀找到了最合理的詮釋與佐證了——想讀書了兩個人“咚咚咚”地跑進書房抽出一本書便打開來,不想讀了再隨手合上,而正是在這一開一合間,她們純淨的心靈世界,承浴了一次次花瓣書香的洗禮。無需彩排和化妝,也沒有舞美和燈光秀場,一冊在手,她們在去旅行度假的路上朗讀,在明淨的書房裡朗讀,在商務車廂前排的座位上朗讀,在幼兒園的讀繪本課堂朗讀……

時至今日,一諾妹妹大聲朗讀《戴維,不可以》時的場景一直在提醒著我:好讀書,讀好書,並且我們可以大聲地朗讀,這該是多麼有趣多麼快樂啊!——認識美麗端莊的漢字,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開闊拓展我們的視野,就是打開夢想的大門!若干年後,待姐妹倆長大了,她們是否還記得幼兒時客串“朗讀者”的精彩花絮呢?

黃其海散文——朗讀者


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必須要持之以恆,這顯然是得益於她們爸媽不惜錢財和數年如一日的陪讀陪練辛苦付出,我心甚感欣慰!

當然,每晚睡覺前,姐妹倆的朗朗讀書聲,仍在持續進行中!

是為記。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