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佈《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少年失意

這個出生於河南項城大地主家庭的袁世凱是一個妾室所生,從小便過繼給了沒有兒子的從叔袁寶慶做嗣子,因為家境殷實,從小便接受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的教育,從小也喜歡遊山玩水,騎馬射箭,也喜歡看一些軍事理論著作,被別人稱作是書呆子。少年時期的袁世凱擁有遠大理想,從寫下這樣一副對聯:“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這寥寥數字,充分體現了袁世凱的野心。可是理想是完美的,現實是殘酷的,袁世凱初年幾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在他的養父去世之後,袁世凱在自己幾位叔叔的監督下認真讀了幾年書,打下了一定國學基礎,他的書法造詣還是挺高的。17歲那年她回到故鄉跟一名丁姓女子結婚,隨後參加鄉試再一次落榜。袁世凱一怒之下說到:“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於是投靠了他養父的故交淮軍將領吳長慶,吳長慶也有意識地提拔他,這時候朝鮮發生的一件政變徹底改變了袁世凱的命運。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朝鮮發跡

1882年朝鮮內亂,請求清政府派兵入朝平亂,袁世凱隨軍入朝,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贏得了朝野內外一致好評,地位迅速上升。內亂平定之後,袁世凱以清朝特使的身份留在朝鮮,並且迅速結交朝鮮各階層人士。為自己積攢政治實力,他的能力也在這一階段時期得到迅速提升,他儼然成為了朝鮮的太上皇,處理朝鮮的各種內政外交事務中展現出了個人較強的政治能力。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出兵干涉,袁世凱迅速化妝逃回國內。在這過程中他得到了北洋大臣,洋務派代表李鴻章的賞識,從此在官場上開始平步青雲。被清政府派去天津小站訓練新兵,為培養自己的個人勢力積攢下基礎,這支北洋新軍也是他日後爭奪政治權力的關鍵性因素,並且這就是軍隊中積極培養自己的個人勢力,讓這支軍隊只知道效忠自己,而不效忠清政府。這支軍隊中也湧現出大量在北洋時期中叱吒風雲的人物。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戊戌告密

在戊戌變法醞釀初期,思想進步的袁世凱曾一度加入梁啟超和康有為的強學會,這也為他後來告密出賣維新派埋下伏筆。當時光緒帝重用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派實行戊戌變法,與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後黨)勢成水火。康有為等維新派(帝黨)從一開始就寄希望於袁世凱,在7月底就派徐仁錄前往小站聯絡袁世凱,試探其態度。康有為判斷袁世凱“為我所動”,乃舉薦袁世凱為侍郎。9月18日,康有為等人得到光緒帝“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詔,深感局勢緊迫,於是鋌而走險,決定包圍頤和園,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后,並殺死慈禧寵臣直隸總督榮祿,而這一任務則被維新派委託在袁世凱身上。當天夜晚,譚嗣同進入袁世凱寓居的法華寺,將“圍園劫太后”的陰謀告知袁世凱,並脅迫袁世凱動員新建陸軍來實施維新派的計劃,袁世凱不得已答應了維新派的請求,打發走了譚嗣同。9月20日(八月初五)上午袁世凱受到光緒帝召見,當著光緒皇帝的面表態殺榮祿如屠殺一條狗,光緒皇帝賞了他一個侍郎的頭銜。同日乘火車到天津。次日晨,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入紫禁城,宣佈臨朝訓政,罷斥康有為等維新派,戊戌變法遂告失敗,史稱“戊戌政變”。以往一般認為,袁世凱回到天津後向榮祿告密導致了慈禧發動政變,但並不屬實。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慈禧發動政變與袁世凱告密沒有關係,但是袁世凱確實有告密之舉。他來到天津後,已從後黨御史楊崇伊那裡得知慈禧即將上臺的情報,懼怕譚嗣同勸其出兵圍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牽連自己,遂向榮祿告密,使慈禧得知維新派的陰謀,加重了政變的後果。所以在戊戌政變起初,慈禧太后只是斥責康有為“莠言亂政”,停職待參,並未言及譚嗣同等人;而袁世凱告密導致的結果便是慈禧下令逮捕康梁諸人,並誅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緒帝於瀛臺。事實上,袁世凱並不支持維新派的激進之舉,也深知用新建陸軍來“圍園劫太后”無異於以卵擊石,而且是大逆不道之罪,他的告密完全是出於權衡局勢下的自保之舉。此事亦成為袁世凱的一大負擔,直至晚年袁世凱還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平步青雲

由於在戊戌政變中袁世凱告密有功,他迅速獲得後黨的信任,並且出任山東巡撫,由於山東省沒有總督,所以山東省的巡撫是實際上最高軍政長官封疆大吏,隨後袁世凱用鐵血手段鎮壓義和團,也在後來八國聯軍入侵中參與東南互保條約之中,袁世凱在晚清政權中開始扮演著重要角色。1901年李鴻章病逝,臨終前推薦袁世凱取代自己,袁世凱署理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成為清政府實力派人物。加上有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北洋新軍,袁世凱可以說幾乎可以左右清政府的政局。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竊取政權

由於在清末新政中袁世凱集團的勢力迅速擴張,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1908年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宣統皇帝之父攝政王載灃,介於當年袁世凱曾出賣過維新派的原因(攝政王載灃是光緒皇帝的親生弟弟),也可能是出於集權需要,將袁世凱罷免回家,回到河南老家的袁世凱並不安分,一邊與自己的門生故舊保持聯繫,一邊關注著朝廷的局勢。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獨立,清政府迫於內外壓力不得不重新啟用袁世凱。後來袁世凱一邊恐嚇清朝王室,一邊和南方政權談判,最終竊取了革命果實,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孫中山是臨時大總統)。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晚節不保

袁世凱晚年最讓人詬病的地方是他派人刺殺宋教仁,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21條,以及稱帝事件。1913年2月,依據臨時約法,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按約法精神應由該黨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卻在上海遇刺身亡。革命黨人認為袁世凱是事件的幕後黑手,袁世凱予以否認。1915年2月2日,日本趁歐美各國無暇東顧之際,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了與借款案有相同點的《二十一條》之要求,並逼迫北洋政府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洲及蒙古的權益,以及承諾聘用日本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等同於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這無異於將中國淪為殖民地範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據說其實當時的袁世凱曾多方斡旋,多方談判,企圖將中國的損失降到最低,並且避免和日本正面衝突,以免爆發戰爭。1915年12月,袁世凱在多方勸進下,企圖在北京稱帝,最終在內外一致反對聲中被迫取消帝制,並於1916年6月6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57歲。

譭譽等身的袁世凱——國家脊樑還是竊國大盜?

譭譽等身

一直以來,由於階級和政治立場的原因,中國近代史上對袁世凱的評價都是否定的。袁世凱死後不久就有人稱其為竊國大盜,孫中山更是說他是獨夫民賊,提到袁世凱幾乎是罵聲一片(以前我也討厭他)。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史學界對袁世凱的評價不再是全盤否定,而是逐漸趨於多元化。對袁世凱的正面評價逐漸多了起來。研究歷史資料發現,袁世凱在掌握中國政權期間,他在內政外交,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社會風氣,鞏固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尤其是蒙古和新疆西藏地區,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對袁世凱的主要汙點如戊戌告密、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刺殺宋教仁、簽訂二十一條等事實真相進行澄清,其次是肯定了袁世凱在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各方面的近代化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以及他維護國家主權所作的貢獻,最後發展為對袁世凱的肯定評價。一些人認為,以往對袁世凱的評價,存在著全盤否定、苛求古人的錯誤。相信隨著歷史的進一步研究和人們思想的進一步開放,會對於更多歷史真相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