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世最早的自畫像

一般認為存世最早的自畫像為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

全球存世最早的自畫像

圖1.趙佶(北宋)《聽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但,這幅畫定為趙佶所作,是有疑問的。

首先,畫上有蔡京題七言絕句一首:“吟徵調商灶下桐,松間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臣下在皇上的畫作上題詩而且用大字題在正當中,過於無禮,只有定此圖非趙佶所作才說得通。

其次,若此圖為趙佶親作,蔡京的題詩竟然重點描寫聽琴者的知音情態,不把趙佶的彈琴情態作為描寫重點,過於無禮;趙佶書"聽琴圖"而非"鳴琴圖",則過於謙虛。只有定此圖非趙佶所作,主角為聽琴者的現象才勉強說得通。

因此兩點,定《聽琴圖》作者為趙佶,相當可疑。

畫面左下角有趙佶"天下一人"的畫押,這是認此圖為趙佶所作的依據。不過,這個畫押也可能不表示“所畫”而表示“所有”。

總之,《聽琴圖》是不是趙佶自畫,有待商榷。我是傾向於否定的,《聽琴圖》很可能是畫院畫家的作品。

退一步說,假定《聽琴圖》確為趙佶親作,那麼它算不算自畫像呢?

並不是自己畫了自己就算自畫像哈。真正意義上的自畫像,作者形象不應只是群像中的一個。一個人調好相機跑進人群和大家合影,照片雖然是他自己拍的,但這照片卻不能算自拍照啊。

更重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畫像必須以自我觀照為主旨。

有人說,自畫像就是“認識自我”,說得好。如果自畫像與自我觀照無關,只與作者自畫有關,那麼,自畫像就不足以列為特殊品類,就失去了它獨特的價值。

《聽琴圖》畫的是群像,從趙佶親書“聽琴圖”而非“鳴琴圖”以及蔡京的題詩可知,此圖立意於臣下領悟君上心意,主旨是表現君臣相得,與自我觀照毫無關係,所以,《聽琴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畫像。

《聽琴圖》是不是趙佶畫的,存疑;即便是趙佶畫的,《聽琴圖》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畫像。所以,在討論自畫像這個課題時,完全可以把《聽琴圖》排除在外。

那麼,存世最早的自畫像究竟是哪一幅呢?

據現有資料看,存世最早的自畫像當為趙孟頫所作,具體創作時間是1298年,見下圖。

全球存世最早的自畫像

圖2.趙孟頫(元)《自畫像》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題詩:“致君澤物已無由,夢想田園霅水頭。老子難同非子傳,齊人終困楚人咻。濯纓久判從漁父,束帶寧堪見督郵。準擬新年棄官去,百無拘繫似沙鷗。大德二年正月人日趙孟頫自題。”

詩作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與此相應,圖中作者形象超然出塵。此圖表現了作者的自視、自省、自勉,堪稱真正意義上的自畫像。

創作此圖的當年,趙孟頫被元世祖忽必烈召入大都書寫金字《藏經》,完成以後即力請還鄉。此事可證此作的自視、自省、自勉,可證所表達的情感確乎出於真切的自我觀照。

趙孟頫另一幅存世自畫像作於1299年,見下圖。

全球存世最早的自畫像

圖3.趙孟頫《自寫小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烏巾白袍,策杖而行,竹風撲面,泉聲盈耳,好一個塵慮盡消,飄然世外的高士形象。

此年八月,因趙孟頫力請還鄉之故,元世祖改任趙孟頫為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駐杭州。此圖應為趙孟頫離開大都到達杭州後所作。逃離令人厭惡的大都官場,回到江南擔任相對清靜的文教官職,趙孟頫顯然有點找回自己的感覺。

這幅《自寫小像》是在這個背景下對真實自我的關照,也是對理想自我的嚮往,同樣具有自畫像的真正意義。

1298年,存世最早的自畫像創作於這一年。

西方存世最早的自畫像創作於1450年前後,為法國畫家C.N.M所作,比趙孟頫的自畫像晚了150年。至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畫像更晚200年了。所以,趙孟頫的自畫像不僅是我國存世最早的,也極可能是全球存世最早的(中、西文化系統以外的自畫像,失考,所以只說“極可能”)。

趙孟頫的自畫像體現了自畫像的真正意義或應有的深刻意義,故為明清時期著名畫家所效法,如石濤(參圖4)、金農(參圖5)、高鳳翰(參圖6)等等,他們的自畫像越來越具有強烈的自我觀照意義。應當說,趙孟頫自畫像的價值不僅在於為存世最早者,更重要的是,開創了自畫像自我觀照的優良傳統。

全球存世最早的自畫像

圖4.石濤(清)《自畫種松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全球存世最早的自畫像

圖5.金農(清)《 自畫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全球存世最早的自畫像

圖6.高鳳翰(清)《自畫像》 青島市博物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