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早时期出现的大规模“大刀战”是哪场战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战争已局部打响。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对我国热河、长城一线的侵略战争,“长城抗战”爆发。

1933年3月,东北军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为保卫位于河北遵化县东北的一座重要的交通要道“喜峰口”,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奉命急调第37师第109旅217团作为先头部队赶赴驰援。随后,时任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率部急行100多里,于3月9日下午抵达喜峰口。而他们的当面之敌为日军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服部兵次郎)先遣队。

抗战早时期出现的大规模“大刀战”是哪场战斗?

出自西北军的第29军本身有较好的武术基础,第109旅旅长赵登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1914年9月,16岁的赵登禹瞒着家人到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投军,在跟随冯玉祥南征北战的日子里,他以高超的武艺与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冯的赏识,从一名小小传令兵升至第25师师长。不过1933年的赵登禹要面对的不再是国内军阀的部队,而是在机动作战和单兵拼刺技术上都远胜于中国军队的日本陆军,这令他不得不动用军中的精锐——大刀队。

抗战早时期出现的大规模“大刀战”是哪场战斗?

面对来势汹汹直扑喜峰口而来的日军,第29军217团的将士拼死抵抗,许多营级、连级的军官手持大刀,亲自带队攻向被日军占领的据点,双方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几经拉锯,我军将之前失守的多处阵地夺回,日军被逼入死角处隐蔽,等待天色暗淡后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不过,这场残酷的战斗给日军留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日方史料记载—“敔军(指国军29军)手榴弹千百发齐投,在城墙下爆发,带着青色之闪光照及长城明灭之光景,不觉凄惨,反似观东京两国所放烟火之伟丽也”。天黑之后,中日两军在长城上肉搏血战。

抗战早时期出现的大规模“大刀战”是哪场战斗?

随着喜峰口激战的白热化,第29军各部纷纷赶往支援。令大刀队闻名全国的一役发生于3月12日。11日深夜,赵登禹亲自率领109旅主力对日军混成第14旅团的三处阵地进行突袭。由于29军弹药匮乏,赵登禹遂向夜袭部队下达命令,“只准用大刀砍,手榴弹炸,非万不得已,不用轻机枪和步枪射击,以歼灭敌人为第一,虏获战利品为其次”。战斗于12日凌晨3时展开,遭到袭击的日军立即以机枪向大刀队猛烈开火,枪声划破静夜,几处阵地上空一片通红。此次夜袭毙敌多名(后有报道说砍死砍伤日军1000余人,显然过于夸张),缴获了日军作战地图若干、摄影机一架及机枪二十余挺,战果颇丰。后又因媒体宣传,赵登禹与29军的大刀队闻名全国。长城抗战结束后,赵登禹因功被提拔为132师师长,后又获三等云麾勋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