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幕後真相令人震驚!

美國調查性報道網站“灰色地帶”(The gray zone)日前刊文,揭露了《華盛頓郵報》作者喬希·羅金(Josh Rogin)編造“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實驗室”的來龍去脈。

“灰色地帶”調查發現,《華盛頓郵報》這篇報道可謂漏洞百出,不僅對引用的內容“挑挑揀揀”,還將反華活動人士虛構為“科學家”,文章作者喬希·羅金更是曾屢屢炮製假新聞。

↑“灰色空間”報道截圖。

這背後,是因為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飆升、還有6個月即將展開大選,美國政府急於轉移國內公眾視線,向外推卸責任,他們掀起了一場反華公關閃電戰,把積攢的舊材料“打磨拋光上色”,攢出來的一篇文章甚至取得了美國國內反對共和黨人士的信任。這篇試圖將陰謀論合法化的文章漏洞百出,已經成為國際笑柄,卻吸引了美國多家主流媒體的興趣。

移花接木,曲解原意

羅金4月14日在《華盛頓郵報》專欄文章中重新提出“新冠病毒是從中國武漢一個生物研究實驗室流出”的謬論。羅金稱,武漢病毒研究所是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罪魁禍首,要麼是由於蝙蝠冠狀病毒的不安全研究導致偶然洩漏,要麼是因故意製造生物武器引起的。

雖然羅金在文章最後提到“不知道這種新冠病毒是否起源於武漢實驗室”,但他以各種所謂“線索”來暗示“這種病毒來自武漢病毒學研究所”。

文章揭露說,羅金的根據是兩份兩年前美國駐華大使館電報,他聲稱自己是無意中“獲得”的,以此引發人們對武漢實驗室安全問題的懷疑。

“灰色地帶”指出:“美國國務院電報的主要內容實際上與羅金聳人聽聞的說法相悖——電報中,相比安全方面的擔憂,美國官員主要表達了對武漢實驗室在預防潛在冠狀病毒暴發方面研究價值的重視。”

無端指責,居心叵測

羅金在文中聲稱,美國大使館官員訪問武漢實驗室“不尋常”,但“灰色地帶”指出,類似的國際交流非常普遍,美國和中國研究人員間的合作也是如此。自2015年開放以來,武漢病毒研究所已經接待了來自十多個國家的科學家、衛生專家和政府官員。

“灰色地帶”經過調查後指出,武漢病毒實驗室是中法兩國合作的產物,並於2016年獲得兩國權威機構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認證。自2015年以來,共有8個代表團參觀了該實驗室。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是除中國以外在武漢實驗室擁有最豐富經驗和知識的國家,因而強烈拒絕有關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該設施的報道。馬克龍總統辦公室公開表態稱:“我們要澄清的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事實可以證實美國媒體所說,新冠病毒起源與中國武漢實驗室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中國“在人員培訓上投入了很多資金”,研究人員在美國、法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接受了培訓,然後在實驗室投入運營之前作了內部培訓。中國研究人員的安全規程十分透明。

早有前科,屢屢造假

“灰色地帶”在文章中揭露說,羅金是一名曾在日本大使館工作、多年來一直鼓動對所謂“邪惡軸心”國家發動政權更迭、以發表聳人聽聞報道為業的新保守派“權威”。

↑“灰色空間”報道截圖。

2013年,在《每日野獸》網站工作的羅金和同事曾編髮過關於基地組織的假新聞,引發國家安全專家的嘲笑和批評。兩年後,羅金炮製了另一條假新聞,聚焦一組所謂“俄羅斯坦克為烏克蘭親俄分子提供補給”的照片。然而,事實上這些照片年代久遠,描繪的其實是俄羅斯在南奧塞梯的坦克。

2017年加入《華盛頓郵報》後,羅金一直在向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施壓,要求對方貫徹此前拋出的“暴政三角”說法,推動拉丁美洲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政權更迭;羅金還抓住美國擊斃ISIS頭目巴格達迪的機會,呼籲華盛頓方面刺殺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為了詆譭反對美國對敘利亞發動戰爭的眾議員圖西·加巴德,羅金還曾指責加巴德是“阿薩德在美國的喉舌”。不過。之後他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被迫發表了一篇70字的更正聲明。

虛構專家,沆瀣一氣

除了扭曲電報實際想要傳遞出的信息,羅金還試圖將反華人士塑造成“科學家”。羅金並沒有選擇與科學家討論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問題,為了爭得支持,他藉助美國政府匿名官員,以及長期得到“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 資助的反華活動人士肖強(音譯)的猜測來支撐其主張。

“羅金在自己的文章中稱肖強是一位‘研究科學家’,試圖虛假地為這位專業的政治異見者提供學術可信度。事實上,肖強沒有任何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羅金完全忽略了肖強作為反華活動人士的真實面目。”

↑“灰色空間”報道截圖。

“灰色地帶”在進一步調查後發現,20多年來,肖強一直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合作,並得到了該基金會的資助。“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曾資助並訓練在委內瑞拉、尼加拉瓜以及中國香港的右翼反對派開展活動。

學界抨擊,拒絕回應

“科學家們抨擊羅金沒有采訪任何的專家,而是為了推動一個政治驅動的議程,選擇依賴含糊其辭的暗示來寫新聞。”“灰色地帶”注意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安傑拉·拉斯穆森博士(Angela Rasmussen)批評羅金有關中國實驗室安全的聳人聽聞說法“極其含糊”,稱他未能證明“有任何明確而具體的風險存在”。拉斯穆森也指出羅金為了推進自己的主張,片面描述美國國務院的電報,“挑挑揀揀”引用電報內容。

另一位病毒學家、猶他大學醫學院的斯蒂芬·戈德斯坦(Stephen Goldstein)博士指責羅金存在“多重實質性的科學空白”,而且依賴於“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的含沙射影”。

在拉斯穆森、戈德斯坦和其他專家就不負責任的報道和未諮詢科學專家的行為提出質疑後,羅金聲稱自己曾與“頂級病毒學家”交談過,但拒絕詳細說明或解釋為什麼他在文章中沒有包括這些“所謂專家”的意見。此外,羅金甚至拒絕了專家們關於公佈美國國務院全部電報的要求。

譁眾取寵,可悲可嘆

“灰色地帶”說,羅金從1月24日右翼報紙《華盛頓時報》上的一篇文章得到啟發,該文宣佈:“冠狀病毒可能起源於與中國生物戰計劃有關的實驗室。”這篇文章當時受到了學界的駁斥,甚至《華盛頓郵報》也對此潑過冷水,論調一度沉寂。

但隨著美國疫情和選情升溫,在一場可怕的公共衛生危機威脅美國經濟之際,一個邊緣化的陰謀論卻成了美國政府對華文化戰爭的核心。白宮散佈有關中國的負面假新聞,似乎是希望一場升級的對外衝突能掩蓋其在國內的失敗。

“灰色地帶”感慨道,儘管羅金長期失言,言辭偏激,但他還是成功地將一種被科學家們斥為純粹廢話的陰謀論變成了主流。“他為美國政府提供了向公眾傳播新冷戰宣傳的完美工具。正如《華盛頓郵報》的座右銘所警告的那樣:‘民主在黑暗中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