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舟双楫名碑古拓展

艺舟双楫名碑古拓展

2019年3月30日上午十点,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办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艺术邀请季"艺舟双楫“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古拓收藏展。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木南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各位研究碑帖的方家、各位书法老师、各位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2019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艺术邀请季”,是因了中国书法碑学的研究和碑学的兴盛史。

纵观世界艺术领域,以一个国家的文字书写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的,并且能够传承几千年而绵延不绝的艺术表达形式,只有中国的书法。最具民族性的艺术也是最具世界性的,中国书法是中国的世界性文化符号。而说到中国书法是必要提及中国的书法碑学,那是中国书法的渊源与根!

在一年前,”贾馆”找到了西安碑林研究员陈根远先生,提议为他策划举办个人碑帖收藏展,根远先生为了碑帖展览的学术性,提出围绕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一书,办一个“艺舟双楫———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拓本特展,我们一拍即合,便以《艺舟双楫》说事,以他收藏的康南海在《广艺舟双楫》中品评过的部分碑拓办展。

本次展览之所以称《艺舟双楫》,是源自清代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包世臣所著的《艺舟双楫》一书。该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曾提出“碑学”之观,后又有康南海《广艺舟双楫》之作较之而出。虽后者是一部真正意义上体例完密,首尾粲然的系统性碑学论著,不同于前者只是杂稿荟编之作,然而二者其碑学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时期书法所受追捧的书风因由各异,而碑学的崛起是一个特例。充满变革基因的康南海,在其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中,遍览碑拓,心神倾注 ,精研品评,在三十二岁所著《广艺舟双楫》的面世,成为了书法大变革的里程碑。康南海仅凭一己之力,掀起了书法大变风潮,以魏体书法的蓄力精气,唤起了那个年代的书者从颓废中振奋起来,并影响后世大捧魏体书 风。我们以魏碑学著《广艺舟双楫》给康南海办展,当我们品赏着墙上挂的,和柜子里摆放的古老碑拓展品,我们不得不感慨康南海曾经品赞过的金石魏书的绝妙之处,亦可理解康南海使狠扬碑的良苦用心。尽管康南海抑帖之为过于偏颇,但还是应感谢精神偏激的他,使碑学在书法发展过程中达到了新高段。

当我们研究和欣赏一种文化载体时,同时还应究探它产生和传承的故事。古人立碑纪事,重在以示后人,纪事文字以书法的金石样式存在,可岁月的种种因素可使碑石残破损毁。拓本的作用既可将碑石请回家欣赏把玩,又可传世使金石不朽。我试想,如若将这些碑拓的一通通原碑,也能请来置放在贾馆同时展览,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可叹的是,当下展览的拓本原碑, 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面目全非。比如北齐《隽修罗碑》拓本,原碑在1954年被毀,不可思议的竟然是由山东泗水的一位小学校长砸毁的!如此行径在之后的岁月不是个案,而比比皆是。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远逝,但此时的我们更应正视过去,反思那些曾经做过令人发指的“毁碑”犯罪行为!以史为鉴,警示后人,愿让文明消亡,让华夏蒙羞的行径不再重演!

今天,在贾馆能有幸面对传世之拓本一饱眼福,与古人对接时光并读出古人的故事,我们应真诚地向历代收藏和研究拓本的先贤致敬!并感谢碑帖收藏大家陈根远先生为这次展览的奉献和付出!

当下欣赏和研究碑拓,主要还是为了提高书法水准。康南海在研究魏碑的同时,身体力行的在书法实践中感悟着魏书精神。康南海 “变是天道”之书法理念,对我们当今书法应是一把手术刀。当代书法之风缺乏对书法的敬畏之心和公允认知。手中把持着书法组织管理权的人,他们把自己塑造成为所谓的书法大师,谁在位,谁的好恶和习气就是书法的评奖标准,又有着众多的追随者跟风随溜。面对于此,我们更应清醒地知道越靠近古人,越能找到自我。我们要学习康南海之习书精神,在书法古风中吸收营养,在书法实践中变革自己。

这次展览,专门以一本书法学术著作而展开,这在书法展览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丰富本次展览的学术性,我们准备在展览期间, 举办一次由陈根远先生主讲的“碑刻与碑帖”主题演讲会,并委托龙山文化,将本次展出的所有碑拓设计成书,由陕西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再次致谢各位方家、各位老师和各位朋友前来为这次展览捧场!

艺舟双楫名碑古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