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點染綠色畫卷

綿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點染綠色畫卷

江油二郎廟鎮森林(視覺綿陽·資料圖片)

綿陽新聞網訊 每年的秋天,涪江和凱江(三臺縣境內涪江支流)兩岸的山林,翠綠的柏樹與金黃的欒樹等交相輝映,波光粼粼的江面,倒映著色彩斑斕的彩林,綿長的生態走廊被點綴得更加美麗動人。家住凱江河畔的三臺群眾李國蓉告訴記者:“每每看到這美景,自己猶如身在畫中。”

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源自我市高質量推進的“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帶來的回饋。雖然我市森林總量、森林覆蓋率均居全省前列,但是森林質量不高,樹種單一、純林佔比高。以三臺、鹽亭為例,森林資源基本以柏木純林為主,其抗病蟲害和自身修復能力較弱,易發生蜀柏毒蛾蟲害,形成了低質低效林等突出問題。根據《大規模綠化綿州總體規劃(2016-2020年)》,我市將用5年左右時間,實施“十大工程”,其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是其中之一。到2020年,全市完成中幼林撫育106萬畝,低效林改造46萬畝,進一步完善境內防護林體系,科學調整林分結構。

以項目為依託,既擴面增綠又提質增效。市林業局立足全市森林資源現狀,因地制宜,科學施策,以天然林保護和低效林改造、柏木純林質量精準提升樣板基地建設等項目為依託,全面加強封山育林、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造等營林工作,採取撫育間伐、補植補造、樹種更替等措施調整林分結構,加大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撫育力度,著力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對797萬畝公益林、338萬畝天然商品林進行全面管護,完成低效林改造13.268萬餘畝、封山育林58.62萬餘畝和中幼林撫育116.95萬餘畝。”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鹽亭縣通過柏木純林質量精準提升樣板基地建設,著力推進退化人工林修復,科學經營人工林等。三臺縣在涪江和凱江兩岸柏樹林中新栽植欒樹、綿三路和綿鹽路沿線栽種櫻花樹等,以此改變樹種單一現狀,減少病蟲害對柏樹的危害,促進文旅產業快速發展。

注重多措並舉,不斷提升生態品位。近年來,全市上下十分注重生態系統修復、低效林改造和景觀提升等,通過大力培育混交林和復層異齡林,優先選擇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集中建設高質量生態防護林等舉措,力爭形成層次多、冠層厚、生態位錯落有致的森林結構。經過多年努力,森林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經營上,全市林業部門切實加強了森林分類經營,採取集約經營商品林模式,連片營造兼具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生態景觀林、特色經果林、速生豐產林、道地藥材林,加快推進鹽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樣板示範基地”建設。在推進立體複合綠化上,始終堅持適地適樹,嚴禁“一夜成林”“亂引濫繁”和盲目跟風改換樹種,合理配置喬灌草和彩葉香花樹種,形成綠化、美化、彩化和香化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提升造林質量,科技成為有力支撐。科技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來,林業部門藉助科技力量,加強了對脆弱地區造林綠化技術攻關和轉化應用,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注重使用鄉土樹種,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專業造林公司開展綠化,不斷提高植樹造林質量效率。在此基礎上,各地林業部門還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春季造林、管護一線,加強對植樹造林、低效林改造等技術指導,支撐我市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著力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進一步完善境內防護林體系,科學調整林分結構,提升森林生態容量、承載力、功能,不斷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鄧娟)

編輯:譚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