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春季是綠化養護的最佳時節,城市主幹道上養護員們正在緊張忙碌,為剛剛經歷寒冬的樹木脫去“冬衣”換上“春裝”。不過,記者也接到不少市民來電,反映一些背街小巷或小區周邊道路樹坑閒置、堆積垃圾等問題,有市民呼籲相關部門別忘了這些居民家門前的道路綠化,讓春色灑滿城市的每個角落。

橫道溝西街

閒置樹坑變垃圾池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家住豐臺區文成建築小區的劉先生向本報反映,他家附近的橫道溝西街上,有幾十個樹坑空著並未植樹,有的已經變成垃圾池,髒亂不堪。現在正是春季綠化的好時機,居民希望有關部門儘快把樹種上。

4月20日,記者來到橫道溝西街,只見三四百米長的道路兩側樹坑裡沒栽一棵樹。建都家園小區在路北側,是去年入住的新小區。居民們告訴記者,去年入住時,開發商新修了路北的人行道,所以樹坑也是新挖的。但現在三四十釐米深的樹坑已然成了垃圾坑,裡面堆積著破布、泡沫塊等垃圾,甚至還被扔進了一輛共享單車。有的樹坑裡堆放著防汛沙袋,有的裡面存有積水,有的甚至形成了高出地面的垃圾堆。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路南側樹坑閒置的時間更久,裡面的渣土石塊幾乎把樹坑填平了。文成建築小區的居民說:“樹坑空著至少已經有五六年了。”樹坑裡除了雜物垃圾,還長出了野草。

記者沿著橫道溝西街向東到達成安路,該丁字路口附近三四百米長路段,也有一些樹坑是空著的。據不完全統計,這兩條路上共有80餘個空樹坑,不僅沒有種樹美化環境,還堆積垃圾導致環境髒亂。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而後,記者聯繫了東鐵匠營街道城管辦。據工作人員介紹,橫道溝西街開發商建好後一直沒有移交,所以綠化、路燈、保潔和停車管理等都沒有納入正常的市政道路管理。他們已經收到居民希望綠化的訴求,並聯繫了園林綠化部門,近期將解決植樹問題。

潞西路部分路段

上百樹坑長野草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家住通州區潤楓領尚小區的業主向本報反映,在小區西側的道路兩旁,已經預留出來的樹坑閒置了好幾年,一直沒有植樹。每年業主們都盼著這條路的便道種上樹,讓道路兩旁增添一些綠蔭,讓大家夏季免受暴曬之苦。

4月21日,記者來到潤楓領尚小區西側的潞西路。只見便道上一米見方的樹坑內都是黃土,有的稀稀拉拉地長出了野草,有的抽出了灌木一樣的枝條。沿著該路段兩側便道各走了一遍,數了數預留的樹坑,總共有110多個。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令人不解的是,這段潞西路東側是一片上萬平方米的綠地,潤楓領尚小區西牆緊鄰這片綠地,圍牆內外都是綠樹成蔭。記者透過圍牆柵欄看到,小區裡面也種了不少花草,鬱鬱蔥蔥。可綠地外側便道上的樹坑卻一直這麼光禿禿的。據小區業主介紹,他們是2016年底入住的,三年多過去了,這些樹坑一直沒有種樹。

記者注意到,潤楓領尚小區南門外的興光三街馬路兩側已是綠樹成蔭,和小區西側的情況對比鮮明。

怡海花園東側

綠化帶裡近半灌木枯萎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市民紀先生向本報反映,怡海花園小區東側路邊的綠化帶嚴重缺水,有些灌木和花草已經枯萎了。

4月22日,記者來到現場。這段綠化帶位於怡海花園東門和南四環輔路之間,緊貼著人行道和怡海花園的圍牆。整個綠化帶是由半米多高的灌木叢和低矮的草坪相間組成,種植著多種植物,綠化帶長約400米。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這個季節,京城到處都是春暖花開的景象。但是,這段綠化帶似乎長時間無人打理,草坪裡雜草叢生,枯枝落葉遍地都是,還有一些垃圾也摻雜其中。綠化帶裡面的黃楊灌木,有些萌發出了綠油油的樹葉,有些則是乾巴巴的枯枝。近一半灌木叢已經枯萎,毫無生機。

此外,在怡海花園南門兩側,長達一千多米的南四環輔路綠化帶,雖然緊靠人行道邊上的灌木叢長勢較好,但裡面的草坪已經被人踩出了兩條明顯的小道,無人管理的共享單車躺倒在草坪裡。而人行天橋旁邊的井口已經塌陷,存在安全隱患。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通惠河灌渠

河堤被開墾成菜地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家住通州區次渠北里小區的居民反映,在小區旁邊通惠河灌渠東側的河堤,過去滿是荒草,可是近來不知被誰開墾為一塊塊菜地,地表土已經疏鬆,他們擔心雨季到來,影響洩洪。

4月20日,記者來到現場,只見通惠河灌渠東岸河堤已經被改造成一大片菜園。寬度大約七八米的堤岸地面坑窪不平,有的地方是低於地面的土溝,有的地方是高於地面的土崗,還有的地方是被土圍起來的菜地。有些菜地綠油油的,已經長出了植物,仔細一看有花生、蠶豆之類的小苗。有的菜地種植的小蔥、菠菜、青蒜等早春蔬菜,已經可以收割。

記者看到河堤上有人正在忙著耕種。一位老人用兩個桶從通惠河灌渠裡面打水,澆到已經挖好的溝裡。老人說,溝裡已經發了芽的是蘿蔔,要打籽用的。在北邊一片荒地裡,一位男士正在清理雜草,其中有的地方挖了幾個坑,上面用塑料薄膜罩著,他說裡面正在繁殖白薯秧,等秧長好了,這塊地方也整理出來了,到時候可以種上一片白薯,秋天就夠自家吃了。

綠植枯萎,樹坑閒置,別忘了市民家門口的綠化

記者驚訝地發現,就連臨近水面的護坡也被利用起來,整理得像“梯田”一樣,一層一層整齊地種上了菜苗,看起來相當專業。

通惠河灌渠東側河堤上開墾的菜地總長七八百米。次渠北里小區居民趙先生告訴記者:“這條灌渠以前的作用是灌溉,現在雨季洩洪。如果河道堤岸的土質鬆動,下大雨時會造成水土流失,護坡損壞,影響洩洪。希望水務部門加強管理,制止隨意開墾,綠化河堤,保證雨季河道的安全。”


來源:北京日報“政府與市民”|記者 羅喬欣通訊員 王青 鋒利

編輯:羅喬欣

流程編輯: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