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经常见到这样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为的就是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是怀着个贪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缺少人间真情,出现"富居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的境况,这种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要看到,智术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术机巧憨厚的人显的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是权势如浮云。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出生于战国时期的屈原,忠君爱国,因遭小人的谗言陷害被无罪放逐。他忧心如焚,形容憔悴,徘徊于山泽之间。他抬头质问苍天,呼唤不绝。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有一个退隐江湖之人以打渔为生,见而问之:"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到这里来了?"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被流放。"渔夫说:"聪明人要顺应时势,而不固执己见。举世皆浊,你为什么不混淆是非,同流合污?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喝他们剩下的酒渣,与其一样昏沉?为什们偏要怀瑾握瑜(瑾、瑜皆美玉,喻美德)?"屈原答道:"我听说:新沐(洗发)者必掸掉帽子上的灰尘,新浴(洗身)者必抖掉身上的污垢,怎能以清白之身遭外物玷污?我宁愿跳身江流,葬身鱼腹,又怎可使高洁心志蒙受世俗尘埃?"渔夫听罢只好微笑摇头摆桨而去。屈原于是作《怀沙》之赋,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屈原深知报国无门,才华被埋没,但他依然清高傲岸,操守如一,把自己的人格尊严和满腔才情发挥到极致。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