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


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

相關調查顯示,長三角約40%孕婦尿液中檢出抗生素,近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部分檢出抗生素已在臨床中禁用,有可能嚴重損害人體免疫力。

長江是重要水源地,其水質關乎數億人民健康。隨著長江經濟帶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抗生素濫用日益突出,不僅對水生生物產生慢性毒理效應,且易產生耐藥性,降低人體免疫力。

河海大學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近期一項調研顯示,長江抗生素平均濃度為156ng/L(納克/升),高於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長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居全國前三位,年排放強度大約為60.0千克/平方公里。

破壞長江流域生態,對水生生物產生慢性毒理效應。南京水科院生態所所長、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生態環境中心主任陳求穩教授研究發現,抗生素及其代謝產物對不具耐藥性的微生物、浮游植物、魚類等水生生物有潛在毒理風險,破壞水生食物鏈的能量傳遞,進而影響高營養級生物及水生態系統健康。

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年來對上千名8~11歲兒童和516名孕婦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尿樣中共有21種人用、獸用或人獸用抗生素檢出,79.6%的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一種或幾種抗生素,其中部分已在臨床上禁用,獸用抗生素暴露與兒童肥胖、性早熟相關。此外,有16種抗生素在江浙滬的孕婦尿液中檢出,一種及以上抗生素檢出率為41.6%,孕婦暴露較為普遍,風險較大。

陳求穩教授認為,抗生素通過飲水或食用水產品等途徑進入人體和動物體內後無法完全代謝,長時間攝入後,抗生素跟隨血液循環遍佈多個器官,造成免疫力逐漸降低。

記者調研發現,水中抗生素主要來自醫院和藥廠廢水、水產和畜禽養殖廢水以及垃圾填埋場,大部分抗生素無法在現有工藝下有效去除,導致河湖水體成為抗生素和耐藥基因庫。

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調查發現,在生豬、肉雞、水產等養殖過程中,因養殖密度高,不少養殖戶為降低感染髮病率,習慣在飼料中添加各類抗生素。比如生豬飼料中,硫酸粘菌素、金黴素都是常用抗生素,有的一噸飼料能添加一斤抗生素藥物。一些漁業養殖戶坦承:“養魚養蟹飼料中肯定要拌抗生素,不然一死一大片肯定賠錢。”

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

研究人員發現,在長三角某市水源地附近有3家醫藥公司排汙口,一些長江支流交匯處有六七家制藥廠,廢水含有高濃度抗生素。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的最新研究表明,動物攝入的抗生素大部分以原藥或代謝產物形式經動物糞便和尿液進入土壤、水體,並通過食物鏈對整個生態環境產生毒害,影響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動物的正常生命活動和功能。更嚴重的是,抗生素的環境殘留會誘導選擇抗性細菌,促進抗性基因橫向轉移,導致微生物耐藥性擴散,而攜帶抗性基因的微生物擴散到新環境會進一步繁殖,並有可能通過基因橫向轉移將抗性基因傳遞給病原菌,給健康帶來災難性危害。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認為,我國抗生素監管存三大難題:一是汙染管控起步較晚,藥品產用登記體系缺乏,負荷估算難;二是環境科學與水文學脫節,過程追溯難;三是汙水深度處理工藝缺失,負荷削減難。

來源:文摘週報

編排:雪梅

曉玲醫生“溫心”提醒您:關注5·12國際護士節

百年大疫後,向奮不顧身的白衣戰士首個節日致敬

太極山泉水,天然弱鹼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