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今天週三,距離本週週末也不遠了,所以還是要把這根避雷針栽起。直接說結論,青城山鎮的張醪糟正兒八經、千真萬確的切不得了!從2013年到2016年,雖然和其他成都人相比,我的青城山履歷真的不算多,但幾乎去一次喃,基本上都會到張醪糟去看一眼。坦率的說,和客流頂峰時期的張醪糟相比,現在的張醪糟客流已經回落了。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3年的一碗張醪糟,是在是誘人的緊

雖然有著美食之都的稱號,不過在中式甜品這件事上,作為成都人的我必須要說一句公道話,跟廣東相比,我們成都的種類和品質真的還是要遜色一些。2013年,朋友犬陳推薦了青城山鎮上的張醪糟。第一次去,可謂毫無裝修痕跡的店面、木質桌凳、碗口還有缺塊的洋瓷碗和洋瓷勺子,就感覺走對了地方。滿臉皺紋的張大爺,很難得笑,龍門陣也不願意擺。典型成都蒼蠅館子老闆的作派,有點歪。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3年,張大爺在烹飪中

再歪,還是擺的笑。一口煙漬黑牙,配上旁邊碳爐上的梯鍋,給夠來客鄉土氣息。一碗紅糖醪糟粉子,粉子夠熟但不散,保留了適當的嚼頭;紅糖和醪糟搭配,就著碗裡騰起的熱氣喝一小口,哪怕是零下5度,也能喝出零上35度的溫暖。那是張大爺一個人的醪糟店,沒有幫手,偶爾一次性來個5、6個人,張大爺就能手忙腳亂。一句“加個蛋”“我的不加蛋”,倔脾氣老頭兒就有可能要生氣。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3年的紅糖餈粑

醪糟,雞蛋或者不加蛋;紅糖餈粑,這兩個產品三種選擇,就是張醪糟的全部。價格記不清楚了,但最多是現在單價的一半。一碗紅糖醪糟,一份紅糖餈粑,有個下午3、4點來吃,吞完以後到晚飯點根本就會忘記還要吃晚飯這件事。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3年的一碗張醪糟

我印象中的張醪糟品質至少維持到了2016年,不過那個時候的張醪糟已經有點喧鬧了。張大爺的兒子已經參與了進來,洋瓷碗也變成了新晉麵店常見的綠、褐配色的新碗。照理說應該高興,畢竟不用擔心碗把嘴皮劃個口子;但實際又高興不起來,價格調漲了的張醪糟吃不飽了。現場看,張大爺也並沒有因為兒子的參與而變的開心起來。但凡兒子掌勺,總要站在一旁罵罵咧咧,搖頭擺手。不過,這時候的張醪糟仍然還有些許吃頭,原因就在口感和味道,仍舊保持水準。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9年的張醪糟,日了狗了

自從2016年去過以後,再去青城山,張醪糟已經成為基本上不去的選擇了。7月20日,心血來潮又去了一次張醪糟。這次去,沒有看到脾氣不好的張大爺,張大爺的兒子還在。而且,還多了好多好多的當地中、老年婦女。擺放成品醪糟的桌上,居然還賣起了辣滷產品,甚至還有花甲。我特別厭惡甜品店出現辣味油汙,總覺得汙染了氛圍。點單,付錢,端上來的那一瞬間,真的想把碗扣在地上,走了。脾氣不好的張大爺不在店上,換食客生氣了。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9年的張醪糟

店招上,張貼一張“本店謝絕支付寶、微信,只收現金。”傲嬌的堅持著“現過現”的傳統,拒絕著幾乎任何國家政權都無法拒絕的互聯網巨頭;另一邊,又把自己的核心價值——張醪糟,摔的稀爛。仔細查看了張醪糟品質破敗的根源,梯鍋變成了大鍋,不曉得碳火是不是變成了天然氣。一大鍋粉子、醪糟、紅糖煮下去,擺在一個巨大的洗菜盆了,等待絡繹不絕的顧客上門。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9年的張醪糟大盆子

一盆張醪糟,原沒有老闆想象的消耗那麼快。存放時間越長,粉子逐漸與紅糖、醪糟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一碗類似北方早餐的“糊辣湯”。再也分不出醪糟、紅糖、粉子的層次,就更不要奢求粉子還有質感。吃了一口,感覺到漲了價的張醪糟徹底輸給了利潤。匠心,輸給了人心。

2013

vs

2019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9年的張醪糟

還是要給各位,再加深一下當前齷齪的張醪糟質量。可謂不堪入目,實在是痛心的緊。

切不得了!張醪糟的傳承,敗了

2013年,老闆張大爺

從收入來看,張大爺可能會欣慰,和他掌勺的時候相比,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迭代,絡繹不絕的遊客跑到青城山鎮,冒著汽車被擦掛、被貼條的風險,吃一碗躲在角落裡的張醪糟。但是,從傳承的角度來看,已經不再在店上出現的張大爺,已經給了自己的答案——失敗。一句“不忘初心”,彷彿理想了;如果“忘了初心”,事實也足夠現實。

你還會去嗎?我反正不去了。

感謝您持續關注牛黃製造

牛黃

四川成都

2019年7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