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因新冠疫情采取封閉措施以來,大部分咖啡館、餐館關門,導致牛奶需求量顯著下降,報道稱奶農由於無處儲存而每週要倒掉500多萬升牛奶,美國也出現了倒奶和埋豬的新聞。
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觸發了那句熟悉的話,“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如今,英國美國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倒牛奶的情況,似乎印證了資本家的醜惡嘴臉。
美國奶農倒奶,跟中國菜農倒菜一個道理,都是賣不出去造成的。高中時學政治,書裡寫著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把糧食倒進海里也不會救濟窮人,讓人恨得牙癢癢。但資本家們也不傻啊,如果把這些本該扔掉的東西送給需要的人,博個好名聲,不是更有利嗎?
但是看似免費的送人實際上是有成本的:處理費用、包裝費用、運輸費用,比如說牛奶,想送給窮人你得先處理消毒一下吧,再弄點包裝給他裝起來,最後還要自掏腰包送到窮人的手裡,這樣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也只有帶善人會做了。
不過,英美的牛奶需求並沒有大面積萎縮,英國、美國這樣的國家對牛奶的需求更是剛需,據維基百科13年的數據美國人均牛奶消費量為254千克,英國為232千克,歐美人普遍牛奶消費量很大,有點把牛奶當水喝的趕腳。
既然牛奶對於這些國家是剛需,屬於那種一天不喝渾身難受的那種,再加上牛奶的價格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不過是毛毛雨,因此牛奶消費市場受到疫情的衝擊不算太大,但是奶農這麼倒奶,那就是一定出現了問題,問題出在哪?
問題出在消費環境的變化導致產業鏈發生了漂移!
疫情發生後,英國陸續關閉了咖啡館和飯店,美國的學校停課,都引起了消費環境的變化,舉個例子,原來美國的學生在學校上課,學校餐廳提供小包裝的屋頂盒牛奶給每個學生,而現在學校停課了,學生在家喝牛奶,對於一整個家庭來說,小包裝的牛奶太麻煩,直接買一大罐奶才是合適的選擇。
消費環境變化了,工廠的生產線可沒辦法這麼快速地變化,小包裝的牛奶需求銳減,昔日馬不停蹄的生產線如今只能吃灰了,生產小包裝牛奶的工廠東西都賣不出去了,自然不會繼續收奶農的奶,而奶牛又在源源不斷地產奶,奶農也不能把奶長期保存,無路可走,只能倒掉了。
想把這些牛奶賣到國外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工廠的產能就擺在那裡,一時半會兒為這些牛奶擴大產能是利是弊還是個未知數,而且國際貿易在疫情的打擊下萎縮,讓出口更成為了難事。
美國埋豬的新聞更是令人大吃一驚,國內豬肉的價格居高不下,我們都眼饞著豬肉呢,他們竟然吃都不吃就給埋了,難道是萬惡的資本家為了抬高價格?
事實證明,豬肉價格已經不用嗜血的資本家抬高了,豬肉在消費恐慌導致的大波動平息後又暴漲了30%,按理說隨著價格的飆升,農場主們應該樂開了花,把豬養著,穩賺不賠,為什麼還要把豬埋掉血虧呢?
食品加工廠的關閉導致了這一慘劇。美國是一個機械化程度很高的國家,宰豬的流水線也是極度依賴機械的,而機械是死的,豬隻要不符合標準,比如說太胖了,塞不進機器了。那麼加工廠就會拒收這些太大的二師兄,而養豬場一時半會賣不掉這些豬,豬再喂下去賣也賣不掉還浪費糧食,只能埋掉止損。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一家生產商計劃在本週“安樂死”3000只仔豬;一家美國大型雞肉加工公司在4月初被迫殺死了200萬隻家禽。疫情的衝擊也深深影響了養殖業。
疫情的影響太大了,如今的世界,各行各業就像一個個齒輪相嵌在一起運行,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什麼我們痛斥某些外國政府“抄作業”也抄不好?不僅是出於人文主義的同情,更是我們深深知道,他好,我也好。希望世界疫情能快些過去,復甦也將在不遠後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