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長朋友注意了!反社會人格形成的原因!

反社會人格的個體容易做出反社會行為,但是,反社會行為者未必具有反社會人格,例如,社會上存在的黑社會分子,他們經常做出反社會的行為,但是他們的人格可能正常,他們對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仍舊有愛護之心,並不是反社會人格的人。所以就需要警惕了,心理學解析:反社會人格形成的原因

心理學:家長朋友注意了!反社會人格形成的原因!

精神分析理論

個體一切心理的一場都來源於童年的生活經驗,反社會人格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個體的人格結構在幼年時期未發展到“超我”的層面。“超我”是人格的最高結構,負責對“本我”和“自我”進行監督和管理,“超我”的習得是在孩子對父母的認同中,以父母的行為作為楷模,間接習得的道德規範與社會良心。孩子對父母的認同則來自父母的關愛。可是,如果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從一開始就不正常,孩子沒有得到父母應有的關愛,甚至遭到遺棄或虐待,兒童人格中的“超我”層面就無從形成。這樣,孩子就不能獲得人格的健全發展,很容易形成反社會人格。

心理學:家長朋友注意了!反社會人格形成的原因!

行為主義理論

個體在社會環境中,尤其是家庭環境中習得了不恰當的行為,比如,獲得獎勵的機會少,而遭受懲罰的機會多。如果父母對於孩子過於苛刻,不用表揚或者鼓勵的語言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孩子就只會學到如何逃避父母的懲罰,而不會學到去爭取榮譽,這必然導致自甘墮落;同時,如果父母對於孩子過於寵溺,總是極力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這樣一旦孩子有需求時,他就會要求立即滿足,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在行為主義看來,自甘墮落和缺乏耐心,不能寬容別人的性格都是反社會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心理學:家長朋友注意了!反社會人格形成的原因!

認知理論

認知理論認為,反社會人格的形成與個體的認知結構缺陷有關係,這種認知結構缺陷表現為極度自我中心,對人對事缺乏責任感與羞恥心,缺乏正常的社會認知能力和社會態度。

個體的這種認知結構缺陷也是家庭環境中養成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過於放縱,沒有教給子女是非善惡的標準,那麼孩子走上社會之後就會放縱自己的行為,分不清是非,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做事情,這必然導致反社會人格的形成。

心理學:家長朋友注意了!反社會人格形成的原因!

總結:反社會人格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個體幼年不當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對子女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所導致的。所以,對反社會人格的預防,應該從正確的家庭教育開始,當個體身處一個溫暖的、有愛的家庭環境中時,反社會人格就會遠離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