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新區來了!成渝合作,無問西東

東部新區來了!成渝合作,無問西東

作者:汪子琪

製圖:唐智霖


*禁止未經許可引用本文原創的觀點、數據、圖表和建議,違者視為侵權,雨前顧問保留追責權利


今天下午,一則重磅消息推出:成都東部新區的成立!這標誌著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如火如荼進行當中。


根據省政府批示顯示,新區規劃面積729平方公里,空間範圍包括簡陽市所轄的13個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分別是海螺鎮、蘆葭鎮、董家埂鎮、壯溪鎮、玉成街道、草池街道、石板凳街道、福田街道、養馬街道、石盤街道所屬全部行政區域及高明鎮、三岔街道、賈家街道所屬部分行政區域。

東部新區來了!成渝合作,無問西東

圖源網絡


除了東部新區成立外,最近有個詞在成渝兩地頗為流行——「寬洪大量」,寬是寬窄巷子,洪是洪崖洞,這是@寬窄巷子最成都 和@洪崖洞文旅 微博官宣「在一起」。4月22日,洪崖洞、寬窄巷子簽署戰略合作,未來洪崖洞區域中將打造寬窄巷子主題場景,寬窄巷子裡也會含有洪崖洞元素,在成都遇見重慶這樣的場景成為了可能。「寬洪大量」意味著兩城關係從互相「吐槽」走向「和解」,兩城牽手不斷展開了新的合作。


種種爆炸性新聞的推出,證明了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決心。從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打造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始,除了旅遊上的聯動發展外,成渝在產業、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也開始逐步落實。


在交通上,成渝兩地將邁入一小時高鐵經濟圈,公交卡實現“一卡通”,將形成17條以上高速公路通道。

在民生上,川渝兩地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在教育上,兩地高校有望實現學分互認、學科互補、科研成果互認。在科技創新上,共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提升成渝地區在全國科技創新大局中的戰略地位。


原因探究


成都和重慶早在十年前就有合作,為什麼這一次的動作那麼大?什麼樣的原因讓「吵鬧的一家人」坐下來開始共謀發展?

雨前顧問分析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宏觀大環境下,國家高度重視城市群發展。

在發達地區,有著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英格蘭城市群。近鄰日本的東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21.4%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60%的人口,並創造出日本66%的GDP。城市群的發展思路,對於我國這樣體量的國家,值得借鑑,在優化我國區域經濟結構上也有搶眼表現。

從2018年開始,國家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始出臺相關政策,對城市群的規劃明晰起來,截止2019年2月,國務院共批覆了10個國家級城市群,分別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蘭西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從國家整體發展格局上來說,需要協調機制來實現資源要素的跨區域流通。

隨著國家對於城市群發展的關注度上升,成渝城市群在政策的推動下,顯示出明顯優勢,未來成渝發展也會因為「馬太效應」的作用,發展更為強勢。

東部新區來了!成渝合作,無問西東

圖源網絡


二是,以前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現在轉為城市群之間的競爭,成都、重慶也面臨相關壓力,抱團發展比單打獨鬥更有優勢。兩個城市之間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渴望以及產業經濟發展的同一目標,讓成渝展開了空前的合作,目標上的一致也讓兩者步伐一致。

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地區發展成熟的城市群,證明了建立城市群對經濟的重要性,併產生全國範圍內人才、資源等要素的虹吸效應,這樣具有中國特色的範例更值得成渝借鑑。參照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成渝也會進行相關的動作,利用城市經濟發展和自身魅力做到更大程度上的經濟跨越。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兩個城市打破各自為營狀態,合作增加產生更多經濟效益。在同量級的城市群

中,成渝成為了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城市群之後的增長第四極,在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其他城市群的夾擊和緊追之下,成渝之間更需要以一種“寬宏大量”的心態來共謀發展。共贏之後,成渝經濟圈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也將隨之擴大,獲得的機會較之以往也將更加豐富。

三是,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客觀條件成熟,萬事俱備。隨著交通便利提高,基礎設施的完善,成渝合作在一定程度是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雙方根據以往經驗,利用成渝中線,邁入一小時經濟圈。通過交通的便利,帶動人才和資本在兩地之間的流動。

成都和重慶作為內陸城市的後起之秀,無論是歷史沿革還是城市規劃都有著相似性,只是先天區位優勢的不同讓城市發展之間經濟偏重不一致,這也讓雙方在合作上,多了一份親近。隨著兩地之間的“隔閡”逐漸減少,雙方即可充分調動自身的優勢產業以及融合行業資源,從而實現區域產業合作的共贏。


分析預測


成渝雙城經濟圈既是對國家發展城市群戰略的一次聯手作答,也是成渝在內外競爭壓力下的一次萬全之策。這樣的舉動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從國家層面著手的進行經濟體打造。這樣的舉動也註定是一次深入的、長時間的、常態化的過程。

雨前顧問也對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打造進行一次預判:對兩者來說,這是一次「 互補」過程。

現在上到金融行業,下到民生幸福,成渝之間在方方面面有了許多動作,未來兩者合作上肯定有側重點。

一,在交通運輸方面,重慶和成都在水路運輸和鐵路運輸上互惠互利。

通過長江對接到長三角地區市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新加坡出發,15天左右即可縱貫中南半島抵達重慶,影響力擴展至東南亞;「 中歐快鐵」賦予成都陸運優勢,中歐班列從歐洲出發,12天左右即可橫貫亞歐大陸抵達成都,蓉歐快鐵讓成都與歐洲市場接軌。重慶和成都在運輸上的優勢互用,將為二者在國際貿易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促進。


二,在產業招商方面,成渝兩地聯手招商,共享數據,誠意彰顯。四川省經濟合作局、重慶市招商投資促進局首次簽署產業協同招商戰略合作協議書,通過協同開展雙向集群招商、產業鏈互補招商、共用招商引資數據信息、成立產業協同招商領導小組,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等具體方式緊密合作。這樣的舉動也比以往來得更有誠意,兩地政府進行調研,對產業進行精準升級,成渝共同招商也讓優勢砝碼加重,產業數據互通讓兩地從競爭走向合作,互相彌補短板。對企業來說,這樣的政策也能幫助他們更好的找準市場方向,並在實際政策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和優惠,減少試錯可能和沉沒成本。


三,在旅遊業上,「 寬宏大量」只是開始,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才是最終歸宿。成都重慶都是網紅城市,但兩城中間的眾多風景長期被忽視。現在在山水之間,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形成頂尖旅遊文化集群,通過旅遊景點「 一票通」等手段,帶動其餘城市的成長,助推成渝雙城記的發展。

四,對於城市發展來說,成渝以兩個極核的作用來帶動圈內城市發展,中間城市參與建設共享。成都向東發展,重慶向西推進,共同解決中部塌陷問題。與此同時,瀘州、內江、榮昌、潼南等地,都屬於直接受益者,在這樣的時機之下,完善基礎設施,做到提升本地產業競爭力,為雙城經濟圈發展助力。成都設立東部新區,在政策上肯定了向東發展的趨勢,確立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走向,明確發展思路。


而在雙城記之後,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也就將會在區域內形成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這樣的方式反哺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實現持續性、常態化的增長,讓成渝雙城經濟圈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