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帶一路 風物長宜放眼量

商務部日前發佈消息稱,一季度中企對“一帶一路”相關52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1.7%,佔同期投資總額的17.3%,較上年提升2.4個百分點。同期,中國境內投資者對境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下降0.6%。

受訪專家指出,中企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微降一方面歸因於近年來全球經濟整體放緩的大背景,另一方面則是疊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因素。“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逆市增長則說明中國與相關國家保持著全方位、系統性的合作。疫情下開展投資要注重當地政策和法規變化,做到合規經營,更要有長遠目光,通過投資項目可持續推進,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新空間。

“一帶一路”仍是

對外開放重要抓手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建平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外投資微降在情理之中,一是從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以來,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一些發達國家對本國貿易和投資做出一些限制性措施,整體上對中國對外投資造成負面影響;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資本流動放緩,外部投資環境不景氣;三是在微觀層面,受疫情影響,多國在交通運輸方面採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阻礙了商務人員流動,致使很多項目的簽約和落地受到影響。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保持一定增長符合當前中國對外投資的趨勢。”張建平認為,長期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保持著全方位、系統性合作,政策溝通順暢,各方對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具有較強共識,這是中企在沿線投資的堅實基礎。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先後簽署的一系列多雙邊協議和自由貿易協定等法律框架文件保障了投資的持續性,對產業鏈銜接與合作、建立穩定的投資體系、提升投資的便利化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張建平說。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國際經貿合作層面保持貨運暢通和互聯互通,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關切,因此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投資能保持穩定增長。這也說明在今後一段時期,“一帶一路”依舊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

深化與沿線國傢伙伴關係

挖掘更多投資潛力

很多學者和企業人士受訪時表示,中國對外經濟聯繫的亮點是“一帶一路”倡議,其秉承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也讓許多沿線國家受益。隨著各國聯繫的加強和彼此貿易的增長,很多投資項目水到渠成、應運而生。

“事實上,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商機正是通過貿易的拓展不斷髮現的。”張建平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建設助推了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在此期間也使很多投資項目得以發現、挖掘、論證,對其進行可行性研究和盡職調查。過去幾年,中國不斷經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貿易伙伴關係,對挖掘投資潛力具有積極意義。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很多商業活動,但從長遠來看,我們仍要繼續深化同沿線國家的貿易伙伴關係,這有利於保持現有投資項目的平穩推進,也有利於發掘更多商機。”張建平說。

專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更需要與全球治理,特別是與公共衛生治理和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融資相結合。

“疫情之下,各國可攜手在三個方面著重加強合作。”梁海明表示,一是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電子商務、科技創新、5G網絡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高科技絲綢之路;二是繼續與沿線國家探索實施線上遠程醫療、線上抗疫物資貿易、線上商機對接等合作,共同打造數字絲綢之路;三是繼續加強與有關國家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減少環境汙染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綠色環保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綠色絲綢之路。

加強政策協調

做好風險管控

疫情沒有國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難以獨善其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繼續擴散的現實,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應共同合作防控疫情蔓延。

張建平認為,疫情之下,中國要繼續保持與沿線國家高水平的政策溝通和協調,特別是要發揮有關合作機制的作用,例如中國—東盟自貿區、中歐峰會、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上合峰會等,在這些機制框架下,積極加強部長級有效溝通與協調,對於保障投資項目的落地和順利開展十分關鍵。

“此外,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市場自發形成的商協會,在這一特殊時期都應該在信息分享、項目配對、項目磋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商業性和政策性的金融機構在審慎評估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應加大金融政策領域支持力度,為有關項目投資提供保障。”張建平說。

記者從有關企業獲悉,近段時期,國際經貿、投資受到嚴重衝擊,“一帶一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經營工作面臨巨大挑戰。面對新形勢,各類型企業正在從各自業務出發加緊評估新出現的投資風險,妥善應對。

對此,張建平表示,中資企業應根據不同國家受疫情影響的程度綜合性評估風險等級。一方面要在疫情期間重視政策與法律的不斷變化趨勢,更加註重合規經營。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當地社會各界的溝通與交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讓投資項目能夠可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中國積極推動和參與的國際產能合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從長遠角度看,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越是在關鍵時期,我們越要做好政策溝通、風險管控,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為國際貿易與投資搭建新平臺,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新空間。”梁海明說。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