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到2020年3月,全國共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成為建強基層組織、推動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庚子年一場影響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湖南長沙的第一書記們的扶貧工作帶來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新困難?在困難面前,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這個春天,我們和您一起探訪他們。
【為了總書記的牽掛】
“我時常牽掛著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同志們,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工作很投入、很給力,一定要保重身體。”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新年賀詞
我叫楊經國,是長沙縣金井鎮蒲塘村第一書記,平時習慣穿部隊的“迷彩鞋”,大家都叫我“膠鞋書記”。我覺得,只有腳下沾滿泥土,才能真正瞭解群眾的想法。他們的每一次求助,都是對我們的一種信任。為村民解決了難題,也給我自己帶來了快樂!
蒲塘村楊經國:村民們都叫我“膠鞋書記"
長沙縣金井鎮蒲塘村第一書記楊經國的手上也有一張“扶貧作戰圖”,當地扶貧辦極力推薦記者一定要去蒲塘村走一走。
4月15日,春和景明,記者驅車近百公里來到了與岳陽平江縣接壤的蒲塘村,這裡人均耕地面積僅0.4畝,山多田少,曾是長沙縣出了名的落後村、墊底村,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73戶,目前還有1戶沒有脫貧摘帽。
楊經國告訴記者,近年來,蒲塘村穩步推進以綠茶為主,錐慄、黃桃、五黑雞及光伏發電產業為輔的四大產業,帶動貧困戶穩增收。村裡去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50萬元。
走進村部會議室,一張“扶貧作戰圖”赫然在目。村裡的重點項目建設任務全部上牆,責任人、進度如何等一目瞭然。項目動態的小紅旗貼在牆上,公開接受監督。
“上面標著進度,如果完成了進度就貼一面小紅旗,進度到哪,紅旗就貼到哪,大家自我施壓,幹勁也就更足了。”這張作戰圖,是楊經國在扶貧工作隊這兩年摸索出來的。
今年的重點項目與往年又有不同。“今年的重點項目是在村民小組、鄉賢中召開會議,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近期的重點工作是產業扶貧,現在村裡已為貧困戶發放3500多隻雞苗和1700多株黃桃苗。”楊經國介紹。
腳穿迷彩膠鞋奔走在鄉間小路
貧困戶楊發德領回雞苗和黃桃樹苗及錐慄苗,趁著天氣晴好,在後院的坡地上種植了黃桃樹苗。為了防止雞啄食小樹苗,楊發德還在小樹苗周圍釘起了護樁。
楊發德和妻子李元飛是組合家庭,家裡有4個孩子,兩個在讀大學,兩個在讀職高。因為疫情,一些務工崗位被壓縮,楊發德兩口子最近只好在家裡忙活。
楊發德一家是因學致貧,這是楊經國最放心不下的。他輕車熟路地穿過楊發德家的堂屋,很快來到楊發德家後山的雞圈。
“養雞就是愁銷路。”見楊經國來走訪,楊發德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一家六口,他在外打零工,有一天沒一天的,這樣的家庭已經不起風浪。
“去年你家養的雞,我們拍了個視頻做成音樂相冊,發到我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群裡,幾百個人搞接龍,一下子就銷掉了。”楊經國安慰道。
當然,楊經國也明白,僅靠扶貧幹部幫忙愛心銷售,不是長久之計。他鼓勵楊發德夫婦:“今年不能完全依賴這種模式,我們要有多種模式銷售。”因為知道楊發德夫婦的難處,楊經國給他們打氣:“你們的子女都很懂事,都很會讀書,要鼓勵他們好好讀書,不能放棄。這兩年一定要堅持,有問題,我們一塊想辦法!”
因為在部隊當了20多年兵,楊經國習慣了穿膠鞋。2018年1月,楊經國從部隊轉業到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然後來到了蒲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堅持,再堅持,就當我推遲3年轉業。”他對妻子說。因為從小生長在農村,楊經國對農村有一份特別的情感。今年年初,長沙縣大多數駐村第一書記都進行了輪換,但是楊經國沒有走,“還有一戶,不脫貧,我絕不走!”承諾如金,為了這份沉甸甸的承諾,楊經國一直在堅守。
楊利仁和他85歲的老母親,是村裡唯一沒有脫貧的家庭。楊利仁住在棤樹坡的茶山上,楊經國一有時間,就會到他家看看。
“腿好點沒有?腳踝還是不能動嗎?左腿好像有點萎縮呢!”楊利仁坐在輪椅上,楊經國蹲下身子,捲起他的褲腿關切地查看他的恢復情況。
4年前,楊利仁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喪失了勞動能力。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他家的危房得到了改造,他也享受了低保等政策,依靠土地流轉每年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年底實現脫貧基本沒問題。
要讓貧困戶自己學會游泳
在茶山上,楊經國遇到了種茶大戶李勇文。80後的李勇文去年回鄉承包了300畝荒山,同時吸納了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到茶園務工。
“貧困戶在這邊幹得怎樣?”楊經國問道。
“有的需要喊一下,動一下,比一般人懶一點。”李勇文輕輕皺了一下眉頭。
“你這邊有什麼情況,及時告訴我。我們不養懶人,我會到貧困戶大會上疏導的……”楊經國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還不輕,扶貧扶志的工作還要繼續。
“楊書記,今年我們在茶園裡還套種了錐慄,達產後每畝產值可以達到7000元。到時候,茶園維護管理等,每年還能付出60多萬的人工工資。”李勇文描繪著荒山變成“搖錢樹”的藍圖。聽到這些,楊經國不禁替貧困戶們高興起來,“效益上來了,你要優先用貧困戶。”楊經國脫口而出。
這兩年,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增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子回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蒲塘村也已經有三位年輕人,像李勇文這樣,帶著資金,帶著新理念回鄉發展產業。
人活著,就要有希望,朝著目標一點點邁進,日子才會一天天變好。楊寒德不是村裡的貧困戶,年輕時因為意外絞掉了一條腿;早年妹妹病故,年幼的孩子過繼給了他。自強的楊寒德一直靠單腿支撐著父女倆的生活。天有不測風雲,去年,楊寒德餵養的12頭豬,因為瘟疫,沒有留下一頭。“非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邊緣戶),我們也要幫!”楊經國得知情況後,多方協調,幫助楊寒德獲得了長沙縣農行2.4萬元優惠貸款,購買了4頭小黃牛,去年牛肉行情好,希望今年能有好收成。
晌午,在院子裡喝完水的小黃牛被楊寒德父女牽回牛欄。“小姑娘,快上學了吧?幫爸爸幹活,不錯哦。”楊經國和楊寒德的女兒打招呼。“對,她一個人可以牽三頭牛。”隔壁的嬸嬸搭腔道。見繩子絆住了小黃牛的腳,楊寒德單腿麻利地翻過牛欄,蹲下身子,逮住小黃牛挪動腳步的瞬間,迅速將繩子扯開。
楊經國看到楊寒德如此用心,放心了不少,臨走時叮囑道:“養牛也要掌握技術,一定要防止口蹄疫。如果發現腳和嘴裡面起水泡,就要趁早治療。
“好,我會買點疫苗來打。”不善言辭的楊寒德輕輕答道。
楊寒德計劃今年年底讓兩頭大一點的黃牛出欄,那樣可以還清貸款,父女倆的生活也不會成問題,所以他把這些牛看得十分“寶貝”。
下午,楊經國把村裡的養殖貧困戶召集在了一起,商量如何自謀銷路。中途,楊經國離開會場打了個電話。會議室裡的貧困戶們小聲議論道:“三年來,我家是靠了他們的愛心幫忙,幫我賣完了雞,也是難為他們了。”貧困戶李元飛略帶歉意地說。“希望村裡的龍頭企業來帶動我們的養殖,讓他們幫我們一起銷售,這樣會更好些。”貧困戶範鐵士思考了一會說道。
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楊滿林接到楊經國的電話後,立即趕來。楊滿林有肢體殘疾,曾經也是貧困戶,他能理解貧困戶的心情,“我成立合作社本來也是為了扶貧的,我現在通過抖音等網絡平臺在拓寬銷售渠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慢慢來,同時我們要把好散養的質量關,我們的產品會有銷路的。”楊滿林承諾並向貧困戶提出要求。養殖貧困戶們點頭表示願意合作。
致富的路,還是要靠自己走,楊經國希望貧困戶們能抱團一起致富。楊經國也提醒自己,愛心幫扶消費,只能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他們一輩子。對已摘帽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要多鼓勵他們闖市場,學會自己游泳。
“把貧困戶當親人看”
“駐村幫扶,就是要把貧困戶當親人看,把貧困村當家鄉建。”這是楊經國在2018年初剛駐村時在扶貧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話是這麼說,事也是這麼做的。
鎮裡傳來招工信息,隔壁村的企業需要招工人,楊經國第一時間將消息告訴了在村部開會的貧困戶李元飛。李元飛聽了十分開心,希望能立馬過去看看。楊經國也擔心錯過機會,於是帶上李元飛開車直奔企業。“如果能夠應聘上,我們就好好做,爭取能長期做下去。”在車上,楊經國給李元飛鼓勁。
不到十分鐘的車程,他們就趕到了湖南天一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廠區乾乾淨淨,車間井然有序,李元飛在廠區參觀了一下,覺得很滿意。接下來,李元飛來到工廠辦公室接受面試。
“在機械廠做過事嗎?”
“做過車床。”
“我們剛好要這樣的女工,數控這一塊,如果你願意來的話,學習半個月就能開機。女同志在車間每個月是四五千塊錢。”湖南天一建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付足愉對李元飛有過車間經歷感到很滿意。
“可能站不久。”李元飛低下頭,撫弄著手中的鑰匙,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她不能久站,希望能找到一份坐著做事的工作。
“這一點不好搞,我們八小時之內全部是站著的,坐著的,我們公司暫時還沒有這種女工崗位。”付足愉解釋道。
眼看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要泡湯了,李元飛有些失望。這時,一旁的楊經國向企業推薦了李元飛的丈夫楊發德。李元飛又看到了希望,認真地幫丈夫填表。
從企業出來,楊經國告訴記者,等楊發德忙完山裡的活,一定要帶他來企業看看,只要他有了穩定的收入,他家防範風險的能力就會強一些,孩子們的學費就更有保障了。
……
4月22日下午,楊經國發來消息:“楊發德今天到天一公司應聘成功了,搞完體檢,明天就可以上班了,每月工資有5000多元,加班的話可以拿到8000元,孩子們的學費有著落了,公司負責人說貧困戶幹得好的還有獎勵……”
字裡行間,記者彷彿看到了楊經國開心的樣子。兩年多來,在楊經國和扶貧工作隊員的幫助下,蒲塘村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河道加固了,村級道路平整了,小學變大了,山裡原來沒有信號的盲區,可以通電話了,荒山開墾成了千畝茶園……這些變化,更在貧困戶們漸漸多起來的笑聲裡。
策劃丨潘開政
撰稿丨陳佑臻 雷豔飛 陳路莎
編輯丨黃 軼 肖 斌
製作丨曹 芹 陳梓欣
出品丨曾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