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脱贫攻坚|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春风十里,阳光和煦。4月26日,走进孟津县送庄镇,抽穗的麦子已进入扬花灌浆期,青杏挂在繁密的绿叶中结的正稠,一路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感到恬静惬意。

脱贫攻坚|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稳就业底气足 贫困户焕发“振兴”精神

“当了‘工头’,神气十足啊!”送庄镇十里村4组的脱贫户任雪珍,如今一见,精神头大大好过从前。两条长辫梳得整整齐齐,手套围巾遮阳帽装备齐全,这会儿正领着工友们维护草坪、保洁街道。

脱贫攻坚|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为了让贫困户搭上脱贫致富的“头班车”,同步迈向乡村振兴“幸福路”,该镇及帮扶单位多方协调带贫企业,优先使用贫困户。仅镇域内的洋丰、十里香、博康、美冠等农业类企业就吸纳贫困劳动力80余人。同时,还设置了“就业服务员”,专门向村内贫困劳动力做好岗位推荐工作,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如今十里村88户贫困户中,已脱贫86户,13名因照顾家人或身体原因出不远门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公益性岗位就业。

孟津县委书记杨劭春说,党员群众“抱得紧”,脱了贫也“结穷亲”。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发扬脱贫攻坚中的斗争精神,继续保持责任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巩固好脱贫成果,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返乡创业带就业,贫困群众当“股东”

在送庄镇梁凹村春雷农业园区内,大棚外正热火朝天卸载从山东运来的42000棒菌种,棚内先期吊挂的菌棒正“蓄势待发”。到今年五月底,第一批猴头菇、茶树菇、白木耳、羊肚耳、鸡腿菇等就会“百菇齐绽”,不仅可以卖新鲜,还可以“摘新鲜”。游客可以到园区来采摘,体验农事、增长知识。

脱贫攻坚|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该公司负责人王硕峰是朝阳镇伯乐村人,一直在郑州做食品批发生意。如今,响亮的“回孟津干吧”口号,召唤人才返乡,王硕峰带着合作伙伴回到孟津,在农业园区投资建设11个温室大棚,预计每棚年产3万斤菌菇。该项目带动贫困户40户,每户入股5000元。农户除了当“股东”增收外,还能到园区务工,双收入让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是梦”。

杨劭春说,近年来,一句“回孟津干吧”,敞开大门、打开市场,把更多的优势资源、知识人才引进乡村共襄盛举。通过“典型引路”和“提携后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自立自强脱贫忙,这个姑娘好样的!

正午时分,送庄镇东山头村的张晓静吃完午饭正在门楼前钩织“小恐龙挂件”,这是昨天顾客在微信上预定的,她准备今天赶出来送过去。

脱贫攻坚|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23岁的张晓静现就读于信阳农林学院,由于家境贫困,她对学习和生活格外努力。大学期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勤工俭学在校内外摆地摊。学习钩织编制小物件,做一些发饰、手机袋、钥匙挂件、儿童毛衣等,每件5元至40元不等,一针一线中尝到了自立更生收获的“甜头”。张晓静说,大学期间没问家里要过钱,平时还为父母、小侄女买些生活用品,疫情在家的生活费用也是她勤工俭学赚来的。她坚定自信地说,只要努力就不会穷,只会越来越好!

图文:董 洁 余义豪 杨田田

脱贫攻坚|用脱贫经验“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