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控訴了舊社會吃人的禮教,祥林嫂作為一個二婚女人在封建時代的遭遇相當淒涼。
這篇小說後來被拍成電影《祥林嫂》,導演為了加強戲劇衝突特意加了“祥林嫂怒砍門檻”的鏡頭,這一鏡頭也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
“我死之後到底屬於哪個丈夫?”這是古代二婚乃至多婚女子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尤其是在封建迷信的思想之下,她們生怕自己在死後會像世人所描述的那樣,在閻王爺面前被劈成兩半,由兩位丈夫平分。
在唐朝歷史上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公主,她一生經歷了三次婚姻,為此她死後和誰合葬就成為了非常棘手的大事件。
這位公主就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三女定安公主,她的喪事可以說急壞了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
這位唐中宗時期出生,唐玄宗時期去世的大唐公主,有著非比尋常的婚姻經歷。
由於定安公主是庶出的女孩,因此在武則天時期她的身份僅僅是一個郡主,她人生的第一次婚姻改變了她的地位,她也因此由“新寧郡主”升格為了“定安公主”。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唐中宗時期的重要人物王同皎,在神龍政變中積極擁護李顯,後來李顯成功將政治權力從武周手裡奪回來,王同皎也因此被封為了琅琊郡公。
然而好景不長,王同皎盡心盡力擁護的唐中宗李顯最後卻殺死了他,定安公主第一次成為了寡婦。
王同皎的死因和當時的著名文人宋之問有著重要聯繫,宋之問實際上就是殺死他的主謀。
宋之問這個人文采在唐朝排得上中等,與沈佺期齊名且與李白、王維等人並列為“仙宗十友”,但他的人品極次。
《代悲白頭翁》這篇不朽名作的作者正是他的外甥劉希夷,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千古名句,這首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相提並論。
宋之問倚老賣老要求劉希夷將這首詩放在他的名下,劉希夷斷然拒絕之後他竟然殘忍地將他殺害了。
《全唐詩》中的《代悲白頭翁》因此出現了兩個作者:劉希夷和宋之問。
宋之問在武則天時期極盡阿諛奉承之事,在武則天失勢之後更是兩面三刀,如牆頭草一般。
神龍時期的大唐內部有著兩股勢力,唐中宗李顯的李氏政權和武三思以及韋皇后為首的武周政權彼此抗衡。
宋之問為了討好武三思竟然將自己的好友王同皎出賣,向李顯誣告他“要殺韋皇后”,最後導致王同皎被殺。
定安公主在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之後很快就被韋皇后嫁了出去,這次她嫁給了韋皇后的親戚韋擢,並且很快為他誕下了一個兒子。
可惜的是定安公主的第二任婚姻也不長久,不久之後韋皇后就被李隆基所殺。
公元710年李隆基殺死了韋皇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徹底地剿滅了武則天時代遺留下的武周勢力。
而定安公主的第二任丈夫韋擢也因為韋皇后的原因受到牽連,死在了李隆基的刀下。
經歷了兩次婚姻定安公主再次成為了寡婦,她開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三段婚姻,她的這任丈夫是個美男子崔銑。
定安公主在和這個小鮮肉生活了五年之後一命嗚呼,她的葬禮就被提上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議程,朝中大臣對此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
首先,作為韋皇后親戚的第二任丈夫韋擢被第一個排除,政治上的原因使得他成為了大唐的叛臣。
朝中大臣只能在王同皎和崔銑兩邊做選擇,王家的代表人物是定安公主和王同皎所生的兒子,他認為自己的父親與母親是首次結合的,在禮法上應該合葬在一起。
而崔家人也不甘示弱,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崔銑是陪伴公主走到最後的丈夫,事實上也是公主最滿意的一任丈夫,崔銑在死後應當和公主合葬在一起,這樣才能了卻公主的心願。
唐玄宗李隆基最後還是將定安公主和她的第一任丈夫王同皎葬在了一起,因為這才是最符合禮法的安排。
而為了能夠獲取死後進入皇家陵園的崔銑,即便是崔家人為他爭破了腦袋,也還只能在死後葬在自己的祖墳裡。
定安公主作為大唐尊貴的皇室後裔,在自己死後也只能選擇一個丈夫合葬。而無論地位多麼低下的男子,在當時的禮法制度之下都能與自己的所有妻妾埋葬在一起,封建時代對女性的不公平可見如此。
這也難怪電影裡面的祥林嫂,要憤怒地拿起菜刀去砍寺廟裡的門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