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正如2013年時,處於3G時代的我們,很難想象4G的提速,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在5G時代前夕的現在,我們也會有一個似曾相識的疑惑:“現在4G也夠用了,要5G這麼快的速度幹什麼呢?”

最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有一些思考,記錄下來,5年之後再來看準不準。

5G的四大特性:

①高速度 :達到10Gbqs,提升100倍

②低延遲:達到1ms,降低50倍

③低功耗:低通信功耗,讓智能硬件一個月充一次電

④泛在網:每平方公里可鏈接設備數提升100倍,達到百萬臺。且高山峽谷,地下室停車場均能部署通網。

其中③④帶來的好處非常明顯:真正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

我們可以對任何想象得到的事物進行監測和管理。就像玩遊戲開了全圖,以前是盲區的地帶,現在全部實時可見。而當所及事物可以被數據化記錄時,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社會組織的高效、透明,進行監管和執行的成本降到極低,從而潛移默化地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公正、遵守規則。

對整個世界的掌控能力提升一個檔次之後,我只能說,人類就像開啟了上帝模式。

③和④帶來的想象空間已經非常大了,但我主要想說的是①和②

先說兩個推論:

(1)現在的手機、電腦硬件大廠,大部分會倒閉。

(2)5G時代最大的受益人,是埃隆馬斯克。

我們對5G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下載速度非常快,幾秒鐘就能下好一部高清電影。甚至覺得快得沒必要了,平時除了下載大型遊戲和電影,日常4G已經夠用,能用到高速下載的時候非常少。

但是,這裡要注意,5G不是快的一倍兩倍,而是直接快了100倍,人類的數據傳輸從來沒有這麼快過。它會把一個以前從來沒有人考慮過的問題,拋到你面前——“我們真的還需要‘下載’嗎?”

“下載”這個詞是我們在低速網絡時代的一個概念。要看一部電影,要玩一個遊戲,都要先從服務器下載到本地的電腦或手機,“下載”其實是形容數據的緩慢搬運過程。進入4G時代之後,其實我們發現,普通清晰度的電影、小型遊戲已經不用下載到本地,直接網頁在線可以看可以玩,這就是速度的提升對“下載”概念的顛覆。所以:

5G帶來的改變一:我們已經不需要“下載”了。

是的,5G讓我們的下載速度變快,但我們已經不用去下載任何東西了,都是在線即點即用。一個大型的遊戲,我們再也不用下載幾個G的數據包了,點開就能玩。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帶來第二個問題——“我們真的還需要‘手機’嗎?”

現在的高配置手機,幾乎都是為了打遊戲而堆砌高性能處理器和內存。如果5G開始應用,我們從現在的:遊戲在手機本地進行大量運算,由網絡傳輸少量數據。變為:由雲端進行大量運算,網絡傳送高清遊戲畫面到我們手機上。

那未來,我們手上拿著的的應該不是手機,而是一塊可接收信號的屏幕,每個人都必須買高性能硬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不需要花大錢“買”硬件設備,而是租用雲計算服務商的包月服務。一旦這個限制被解除,那我們手上這個屏幕,也就可以突破限制,變得更加便攜,屏幕展示更大。它可以是摺疊的、柔性的,可以是全息投影的,甚至可以像隱形眼鏡一樣戴著。這就是5G的特性①“高速度”能帶給我們的變化。

同時,也得到了我們的推論(1),現在的硬件廠商如果在5G時代來臨前,不做出提前佈局,就會像當初諾基亞一樣,不明不白的消失。轉型的方向有兩個:一,研發下一次代的個人便攜設備。二,成為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

那5G的特性②“低延遲”,會像“高速度”一樣,給我們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嗎。

會的,而且會更加劇烈。

我們開車在等紅綠燈的時候,假設你排在第五位,當綠燈亮起,輪到你啟動發動機前進時,已經過去了5秒鐘,這個就是延遲帶來的影響。人類的反應速度延遲是0.15-0.4秒,4G的延遲是0.01-0.09秒,而5G的延遲是0.001秒。當物體處於高速運動中,或者安全距離非常近時,微小的延遲就決定了減速、轉彎是否及時,是撞上還是繞開。

當低延遲的5G應用在自動駕駛中,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汽車的行進,全由網絡中心控制調度。綠燈亮起時,所有排隊車輛同時啟動發動機前行,以前5秒鐘過3輛車,現在5秒鐘可以過10輛車。並且當出現意外情況,第一輛車必須剎車時,也是所有車同時剎車。交通事故和堵車大大減少,道路交通效率提高N倍。

而車聯網只是低延遲最簡單的一個應用。實際上,任何機器設備,無論是機器與機器之間的感應,還是人與機器之間的感應,都會因為超低的延遲,使反應速度成倍提升,從而帶來精度的提升。

如果是低複雜性的任務,比如汽車、無人機、機械臂等,低延遲會帶來規模效應,實現高效率運轉。但如果是高複雜性的任務,必須由人來操控機器時,低延遲帶來的超高的精度,讓遠程操作機器人成為了可能。

醫生可以遠程做手術了,消防員可以遠程救援了,拆彈部隊可以遠程拆彈了,以前需要人親自執行的高複雜性任務,都可以讓機器去完成。

5G帶來的改變二:人們不再受空間位置的限制。

谷歌地球不只是靜止的圖片,而是通過開放的攝像頭,實時看到每個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甚至可以遠程旅遊,租用景點的無人機,四處晃悠,無人機的感應器傳回景點此時此刻的景象、溫度、聲音、氣味。

機器可以跟人同步了,但同時也就是說,由於人類本身的生物延遲所限制,機器的反應速度並不能超越人類。因為人類使用工具,都要通過身體輸出指令實現的,包括按鍵、觸控、體感、聲音等,但總有0.2秒左右的延遲,遠遠高於機器本身的延遲。是人類自身的原因,導致機器不能在高複雜環境下,發揮最大的潛力。

直到最近這條新聞出現,我看到了未來的雛形:

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現實中的“神經蕾絲”計劃
https://www.sohu.com/a/139161745_614807

Neurallink

埃隆馬斯克的Neurallink神經科學公司,研究重點是創建可植入人腦的交互設備。這種腦機接口,可以直接給計算機下達指令。再結合5G的特性,人類終於創造出了一種超越人類本身的工具——腦控遠程機器人。人類能做到的事情,機器都可以幫你做到,還能做得更快更好。

這也是推論(2)的由來,在5G普及的時代,不僅能推動特斯拉電動車的應用,並且讓手握鑰匙的埃隆馬斯克,終於可以打開新紀元的大門。那是長久以來,科幻小說裡反覆描述的一個未來。

5G作為一種網絡技術,能把之前所有尚未明確應用前景的前沿科技都串聯起來,找到新的應用可能性。VR、AR、無人機、電動車、物聯網、機器人、腦機接口....必定會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中國作為5G的最前沿,甚至比美國的技術更加成熟,確實擁有一副好牌。可以預見的是,作為最先開始5G商業應用研發的國家,不僅本身擁有巨大的潛力市場,也有互聯網巨頭力量加持,中國會成為模板被全世界模仿,包括美國。

但美國強大的工業科技基礎,能讓5G應用更加廣泛,國家整體實力再提升一個臺階。例如波士頓動力的仿真機器人、SpaceX的Starlink計劃,這個是其他國家沒辦法短期內趕上的。

希望中國能把對科研和人才的投入視為第一要務。今後的世界,沒有科研硬實力的國家,只能慢慢淪落為旅遊目的地,唯有科技不受制於人,我們才有超過美國的底氣和可能性。

5G時代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