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野菜香 食用需謹慎

入春後,各類野菜紛紛進入市場,成為當季熱銷品,而不少市民也把“野菜”作為健康養生的食材,成為家中飯桌上的常客。據記者觀察,從3月中旬開始,郊外的山上、田野,甚至是公園裡、路邊的綠化帶裡,隨處可見市民俯身挖野菜的身影。

春來野菜香 食用需謹慎

市民正在採摘香椿

“早上挖了些苜蓿,晚上弄個涼拌苜蓿,就著饅頭吃!”家住靈石縣交口鄉慶餘村的韓女士告訴記者,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她有“野菜情結”,每到春季,都會出去採野菜,香椿、苜蓿、苦菜、榆錢、槐花等都會進行採摘,她也相信每種菜都有各自獨特的食用功效。

另外,記者發現,一些中老年人也對採野菜較為熱衷,他們在享受野菜美味的同時,也將挖野菜作為一項休閒活動。4月18日,在縣文化藝術中心廣場的草坪上,一位市民不時彎腰,好像在尋覓什麼,記者走近一看,發現她手裡拿著幾株嫩綠色、不知名的野菜。該市民告訴記者,她採摘的是苦菜,她將把這些苦菜作為包餃子的食材。

據記者觀察,除了人們親自在野外採摘野菜,在早市、超市、農貿市場也開始出現銷售野菜的情況。4月20日,記者在靈石縣通宇廣場早市上看到,槐花、香椿……多種野菜擺在菜攤上,不少顧客前來購買。

“這個時候槐花味道最好。把槐花洗乾淨,開水燙一下,加點面做成撥爛子,淡淡的清香,味道特別好。”正在買槐花的陳女士是野菜的忠實“粉絲”,她告訴記者,槐花撥爛子的獨特味道受到一家人的青睞,很有春天的味道。

攤主告訴記者,他經營的野菜大部分是農民採來的,有的是大棚種植的。但消費者都很精明,一眼就能認出自然生長的野菜,他銷售的野菜早早就賣完了。

然而,野菜雖然美味,但是每年都會有因野菜處理不當食用後被送醫院的事件發生。

“靈石地區野菜以蒲公英、苜蓿、香椿、榆錢、槐花、苦菜等居多,但野菜不是隨便哪裡都可以挖,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縣中醫院內兒科醫生張志成告訴記者,每到春季,時有因吃野菜而導致過敏、腸胃疾病、肝功能損壞的患者前來就診。

張志成告訴記者,野菜一定要經過浸泡、焯水、洗燙等環節再食用。如果在食用野菜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

“因為有些野菜含有致敏物質,容易引起過敏反應。雖然多數野菜性寒味苦,能敗火,但多吃會傷及脾胃,引發胃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張志成說,有的人喜歡在綠化帶裡挖野菜、在公路邊採榆錢,這樣做不合適,也非常不衛生,野菜吸收了有害物質後不易清洗乾淨,食用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群眾挖野菜最好到山間野外沒有被汙染的地方,但也不要去農田裡挖,以免挖到打過農藥的野菜。

“現在疫情尚未結束,市民不要聚在一起採摘野菜,也儘量不要去別人採摘過的地方。”張志成說,市民一定要看準野菜再挖,不管什麼野菜,嚐嚐鮮就可以了,不要長期、大量食用,野菜表面容易吸附空氣中的塵埃和固體懸浮物,加之春季是蟲卵復生的季節,野菜最好現採現吃,在食用前認真挑選,防止食物中毒。

(張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