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內容產業在生產、分發、商業化變現等領域均迎來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轉型。未來,人工智能還將為內容產業賦能哪些場景,帶來何種價值?7月2日,第四範式先薦在北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副主任劉曉鵬、快手商業副總裁嚴強、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輕芒聯合創始人兼CTO 範懷宇、鳳凰網算法負責人馬迪等眾多業內嘉賓共同探討分享AI賦能內容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媒體洞察。

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副主任劉曉鵬在演講中表示:“未來移動互聯網競爭的焦點在於存量用戶、用戶使用時長以及內容。” 在他看來,傳統的流量思維已經過時,當下應把注意力放在新內容的打造上,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助力下,新內容領域有大量合作探索空間。作為主流媒體嘉賓代表,他認為“有價值的算法是未來邁向智能媒體,邁向新內容生產和組織,邁向新型主流媒體必須要探究的問題。”

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快手商業副總裁嚴強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放大了快手的商業能力。他介紹到,快手藉助AI技術“可以理解用戶每次交互行為的背後價值,高效實現廣告精準投放、智能化運營、商業內容創作,實現由AI驅動的創作者商業變現。”

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基於在AI+媒體領域的經驗,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判斷未來搶奪用戶更長的使用時間和不斷提高商業化變現能力將會是媒體最為關心的議題,他認為“要實現真正的數字化經營,必須要關心用戶使用時長、用戶留存情況、單個用戶價值這三個要素。”

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論壇還舉辦了兩場圓桌對話,分別邀請創業邦CTO林森 、輕芒聯合創始人兼CTO範懷宇、鳳凰網算法負責人馬迪、機器之心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副總裁張晨琛、簡書聯合創始人兼COO 顧巍、果殼產品運營負責人陳言、掌心互聯CEO王豫強等嘉賓圍繞“如何打造媒體的AI能力“及”從1到N,如何快速實現用戶增長“兩個主題展開交流與探討。

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儘管面向領域和目標受眾存有差異,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驅動內容創新並提升核心競爭力”幾乎已成行業共識。據嘉賓介紹,創業邦、輕芒、鳳凰、機器之心、果殼、簡書、掌心互聯均已在內容生產、審核、分發等不同環節投入AI應用;在用戶增長和商業化探索方面,主要以專注內容質量提升及依託AI等技術手段驅動點擊轉化率兩個方面來促進用戶留存及商業變現。在第四範式推薦和計算廣告業務部總經理周開拓看來,算法效率固然很高,但人更有感情和溫度。如何平衡算法和人工並做好二者之間的取捨,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會上,第四範式先薦還聯合億歐智庫研究院、機器之心等媒體發佈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內容行業的應用》調研報告。調研結果顯示,雖然AI技術已經在頭部媒體及內容平臺中發揮了顯著競爭優勢,但對於眾多中長尾內容平臺來說,人工智能還是奢侈品,其中智能推薦是中長尾內容平臺ROI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人工智能技術。據第四範式先薦產品市場負責人羅梅介紹,先薦就是面向內容行業的一款智能推薦系統產品,目前已與上千家媒體及內容平臺展開合作。

探索AI賦能內容 第四範式先薦在京舉辦2019人工智能+新內容論壇

如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研究科學家陳雨強在論壇所說:“目前內容平臺的壟斷不是流量壟斷,而是技術壟斷。”無論是頭部還是中長尾內容平臺,技術都在其發展運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內容參與者來說,保持對技術的敏感度並探索駕馭技術為己所用,是從來不會過時的提醒。如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正在持續為內容產業革新注入新動能,適合未來的“新內容”具體將會以什麼方式呈現,還有很大的發展及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