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假如携手到白头还可以挽手一直走,那该多好啊!

八年前母亲溘然离世,令家人们猝不及防。那天,是父亲的八十岁生日,母亲早在一周前便订好酒店的包厢,相约全家中午为父亲庆生。为不耽误午宴安排,母亲起了个大早张罗早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做早餐的过程中母亲突然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携手白头,情意浓浓

从1953年结婚到2012年冬,父亲与母亲携手59个春秋,因工作调动两人举家从华北到西北、再到华中,风风雨雨相依相伴、辗转走遍近半个中国,一起唱过一次又一次生日歌,岂料歌声即将再起时母亲却“失声”!母亲的离世对父亲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这种打击源自于父亲对母亲的依恋。父亲幼年失去双亲,与兄长相依为命,十五岁参加革命,告别兄长、离开家乡,二十岁与母亲结婚。

婚后的父亲全心投入工作很少顾家,母亲担负起相夫教子的全部责任,从最初的华北兵工局安居兵工14厂到长治304厂,再从长治到西安844厂,然后又从844厂调往湖北9604厂,横跨四省支援三线建设。

父亲走南闯北,母亲始终陪伴。父亲工作调到哪儿全家就搬到哪儿。在他俩相伴近一个甲子的岁月里,父亲曾得过三次大病都化险为夷,多亏母亲的悉心照料、饮食调养和精神支持,让父亲战胜病魔,延长寿命。记得第三次大病是数年前的心梗,当时ICU病床上的父亲流露出紧张不安的情绪,身旁的母亲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可表情却十分镇定,她一脸严肃、目光刚毅地对父亲厉声道:“不怕!”在四目交汇的一刹那,父亲惶恐的眼神瞬间消失。母亲的一声“不怕”使父亲有了主心骨。接下来的抢救、治疗与康复出院也都十分顺利……。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父亲与母亲之间的依恋来自于几十年的相濡以沫、风雨共度。在进入耄耋之年以后,这种依恋更是到了形影不离、十分浓烈、温馨浪漫的程度。

父亲有长年订报阅读的习惯,于是两人依坐一起,父亲读报母亲听,便成了每天两人茶余饭后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其实母亲也识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还是老家的扫盲教师呢,不过看着她全神贯注的听读模样,便能看出她更乐意享受这种听读的幸福滋味。母亲的神态感染着父亲声调,她听的越专注他读的语调就越是抑扬顿挫。二老的日子除了读报、看电视、种花养草之外就是简单的家务。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卫生等家务事儿原本一直是母亲承担,然而,2007年底、2008年初的一场大病摧垮了她的身体,此后的两年中从不做饭的父亲捥拒了我们做子女的孝心,亲自担起做饭等一切家务,直到母亲身体有所恢复为止。他是用这种方式来回馈我母亲几十年来的辛苦付出,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相互依恋的情怀使然。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蓦然分手 思念悠悠

阴阳两隔的猛然打击让父亲无法接受,情绪一落千丈。一连三个月不出家门,休息时他只睡半边床,母亲生前睡另半边总是空着,整天沉浸在无比悲痛与思念之中。我们十分担心他从此一蹶不振会危及身心健康,一直试图努力帮他早日走出阴影,但收效甚微。直到三个月后才有了转机。那天,分外明媚的阳光直射到父亲的床头,晃的他有些睁不开眼,我顺势劝他出去走走,他犹豫片刻后说:“好吧”……。半年后,大姐又悄悄地把父亲房间墙面上所有母亲的照片都撤换下来,父亲显然注意到墙面的变化,但他没再提出异议。我们暗自庆幸他终于开始走出阴影。第一个清明节父亲上山祭扫,恭敬的三鞠躬后,他对着我母亲说:你先去,把“房子”打扫干净,等着我,晚点我就来……!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自母亲走后,为照顾父亲日常生活,我们兄弟姊妹每周排班轮流陪伴他。一年后的一天,我值班回家,见他蹲在地上认真整理着尘封已久的工具箱,大小不一的锉刀,开口不同的刀具,还有电钻、锯子、沙纸等摆满一地。父亲有干木工活的爱好,他亲手做的家用人字梯、小马扎、靠背椅等家具的做工不亚于专业木匠,只是随着年老力衰已“洗手”多年,现在他翻出这些工具虽让我有些吃惊,但也没太在意,以为他只是习惯性的整理而已。然而,等隔周再去时却让我惊喜,家里的博古架上居然放上了一只精美的木雕公鸡,一缕暖阳直射在雄鸡的身上,大红的鸡冠格外醒目,昂起的鸡头、紧闭的嘴唇显出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像是在炫耀刚刚打鸣的功劳;粗壮的腿脚支撑着肥墩墩的身体,传递出衣食无忧的生存状态。公鸡的整体造型栩栩如生、憨态可掬!我不禁拍案叫绝,连连称赞老爸手艺好!老爸听罢“哈哈”地笑着,眼里泛着泪花……。接下来的情况便一发而不可收,博古架上的牛呀马呀的生肖不断在增加,俨然一场姗姗来迟的生肖聚会,直到十二生肖到齐。巧夺天工的十二生肖充实着父亲的日子,也暖解着我们长期紧绷的神经。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喜获国奖 余生蹡蹡

父亲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有摄影爱好和动笔记事的习惯。摄影是他年轻时的最大爱好,照相机、洗相机、放大机等摄影装备一应俱全,因此也记录下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珍贵照片,只可惜文革时期销毁不少,现在所剩不多。摄影的爱好在六十年代初国家生活困难时期中断,设备也相继变卖补贴家用。但动笔记事的习惯却一直保持着,每件事的发生时间、地点、相关人等均有记录,时间跨度七十余年,涉及工作及家庭主要大事。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生肖制作完成后,除了每年夏天回山西老家避暑之外,他的兴趣转向了整理记事本,撰写回忆录。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那时间只要有空儿他就坐下来,专心致志、笔耕不辍,时而翻阅笔记抄抄写写,时而沉醉于岁月的回忆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夏末他完成用纸笔写出的三万字回忆录手稿,手稿的工作量对于一位高龄老人而言难能可贵。在此手稿基础上,我潜心整理完成了回顾父亲八十余年人生历程的纪实文章——《我的军工生涯》,文章于2019年9月在自媒体平台发表,引起许多热心读者的关注。极富戏剧性的是,在众多的读者中竟然有父亲1948年在华北军工局兵工14厂的老班长的儿子。更为神奇的是通过老班长之子与同为14厂战友、老班长的夫人进行了视频连线,使这两位耄耋战友完成了跨越七十多年人生沧桑的相见,这份惊喜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就在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视频叙旧中,两人开心的谈到1950年同时获得“华北解放纪念章”这枚国级奖章的情景。巧合的是就在这次谈话的几天后,父亲迎来了人生第二枚国级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手捧这枚沉甸甸的奖章父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兴奋地把奖章挂在胸前照相留影。2019年,注定是个收获的年份,父亲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对自己七十一年的革命经历做出完美总结,也迎来人生至高无上的共和国荣誉!


我的父亲母亲  三线风雨六十载


如今的父亲身体依然硬朗,思想与时俱进,还是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疫情期间手机已成为他的最爱,时不时会向我发问:病毒伤不到肠胃是不是因为胃酸能杀病毒?中国该不该援助美国抗击新冠疫情?

(本文由作者范明原创授权首发 编辑:邓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