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作為全國最早皇家祭祀園林為何感覺與北京的皇家園林名氣差好多?

老西兒侃三晉


前言

2019年8月遊玩晉祠,對於我這個喜歡古建,塑像,壁畫的人來說,晉祠真的太對胃口了。晉祠聖母殿,魚沼飛樑,獻殿都值得好好欣賞。難老泉,周柏,金人臺也是絕無僅有。

晉祠裡的每一處景觀都可謂充滿故事,飽經滄桑,很多遺存都是國內孤品。眾所周知,地上文物看山西,而晉祠又是古建和塑像集中展現的一座博物館,並且早在1961年就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為什麼不如國內其它園林,尤其是北京園林,我的分析如下。

原因分析

知名度

晉祠的由來離我們生活太遠了。

晉祠對外的宣傳是“中國第一座皇家園林”,聽起來高大上,可是細細品味起來,有多少遊客對三、四千年前西周有了解呢?最多就知道春秋戰國和《封神榜》。

大家對於頤和園或者圓明園的歷史,都能知道個大概,因為距離我們不超過兩百年,即使不懂歷史,也能從各種影視資料中知道是怎麼回事。

人們從各種媒介中不自覺的得到這些信息,時間長了,聽的看的多了,自然會感興趣,由此引發好奇心,想一探究竟。而對於相對遙遠的歷史,我們得知的途徑少,而普通老百姓又不太會去看深奧的紀錄片,所以感興趣的人就少。

加之這些園林依託首都旅遊的大背景,想不出名都難。

宣傳度

太原相比晉中,大同而言,旅遊景點確實少,而且沒有知名度高的景區,晉祠是唯一拿的出手的,但是宣傳上,似乎沒有找到辦法。

自駕遊山西,或者火車遊山西,都不會把太原放在第一站,或者直接把太原略過了,只有外地遊客乘飛機來山西旅遊,第一站才可能選擇太原,但是遺憾的是,太原被當做中轉站,遊客很快被北邊的五臺山,或者南邊的平遙古城分流了。

我覺得應該在這部分遊客身上下功夫,先留住空中游客,加強落地第一眼印象,高頻率的廣告很有必要。

另外在吃住行方面,給晉祠最大的便捷,如果連去景區的車都沒有,誰會去?

性價比

跟別的城市景區對比,晉祠的票價可能不算高,但是跟北京比,那性價比就低了很多。

北京的景點放在全國範圍來說,票價都是很低的,過高的價格也會讓人望而卻步。

但這似乎就陷入了死循環,景區需要盈利,文物需要保護。各個景點的經營方式不同,所以這只是我的提議,景區要考慮的肯定會很多。

結語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猜想,不成系統。原因或許還有很多,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更多思考。


李斯本


你的觀點僅限於當代人,或許有這樣的感覺,但在之前的歷朝歷代並不是這樣的。

唐代人眼中,晉祠太有名氣了!我們的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兒寫過一塊兒行書的碑,是書法史上的傑作,也是難得一見的唐太宗的真跡。唐太宗都來晉祠祭奠,太厲害了。北京的皇家園林?沒聽說過,那裡有皇家園林嗎?那個地方都放牛吧,有人住嗎?

五代的民眾說了,晉祠太知道了!我們五代十國的皇帝也經常去,祭祀山川日月,國家社稷。北京怎麼能成了皇家園林了?搞錯了吧。

元代的民眾表示,北京剛開始做帝都,皇家園林?就是那塊騎馬射箭的草地嗎?太荒涼了!平時不去。太原的晉祠?可了不得,那是前世皇家園林,了不得了不得!還是人家晉祠的名氣大。

明代的民眾:要講園林呀,還是人家皇家的。北京剛改為大明帝都,明代皇上都善於建設,特別是哈,成祖黃帝,絕對絕對大手筆!晉祠?嘎嘎,老黃曆了!

清代的民眾說:園林當然是皇帝佬的好啊,頤和園,圓明園,避暑山莊…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園子。

晉祠?嘖、嘖!這是啥年頭的事兒了?就是個地方園林啊……再好,能趕上老佛爺用海軍軍費建的圓明園?嚇死他吧!

要說晉祠和北京園林哪一個名氣更大,不能單以現代人的評判為依據,還要有站在歷史的角度。再過一千年,誰的名氣大?那就又不一樣啦。

我是老喬,《齊魯晚報》文旅資深記者,也是頭條號等平臺“老喬遊記”的老喬。歡迎關注,互動!


老喬遊記


俗話說地下看陝西,地上看山西。山西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五千年曆史從未中斷過。現在山西人仍稱山西為晉和三晉。而晉祠就是山西人集體回憶的見證。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尤其到明清一代,晉祠逐漸的在皇家祭祀中被淡忘了。成為一座記憶中的建築。這是時代的潮流,無法阻止。



1.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

晉祠在歷史上歷史悠久,明清之前多有擴建。《史紀·晉世家》的紀載,周成王姬誦封同母弟叔虞於唐。叔虞的兒子因為境內有晉水國境,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南北朝時的文宣帝高洋,將晉陽定為別都,並於天保年間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在祠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貞觀二十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北征北漢,放水淹毀了大半晉陽,也將晉祠毀了大半。於是在太平興國年間,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併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不斷擴建的晉祠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彙集之地。尤其是建築文化成為華夏碩果僅存的孤品。



2晉國的宗祠,歷史文脈大集合

祠廟建築的主要功能是祭祀。《祭示篇》雲:“凡祭祀之義有二,一日報功,二日修先。報功以勉力,修先以崇恩。”晉也就是說古人對神的祭祀,是處於對自己功勞的肯定,對祖先的祭祀是報答祖先的恩情。晉祠就有祭祀祖先的功能。

直至北宋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乃至文化的中心都在北方。三晉大地作為黃河文明的發源地,被各時期的政權推崇,所以統治者對山西有著深厚的文化親和力。加之山西北據幽雲天險,可以阻擋少數名族的進攻,南有千里沃土可休養百姓生息,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入主山西,祭祀晉祠,一是對文化的認可,二是安撫百姓的必要手段。



3明清時期的落寞

南宋以後,北方被少數民族統治,中原文化中心隨著政權的南渡而南遷,漢文化在江淮之間發揚光大。山西則先後處在金朝和元朝少數名族統治中,已經不再是各大勢力集團爭奪的對象,山西的歷史文化影響逐漸衰落。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定都南京,皇家的祭祀都在南京舉行,雖然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但是親手把北京打造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即使清軍入關後,也基本繼承了大明的遺產,文化上也完全被漢化。而且清朝皇家自己也建立了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一系列的精品皇家園林。取代了晉祠的地位。

晉祠在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最終沒有在輝煌起來,最後成為了文人墨客遊玩的風景名勝。只能說晉祠由北方文化發達而出名,也應文化的南遷而逐漸被排除出歷史的主流。

但是無論如何,晉祠作為最具山西風情的文化符號。在歷史的長河中展現出自己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