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氏物語》淺談平安時期日本女性的名字與稱呼

上個月我為大家安利了《源氏物語》這本書,之後就有讀者私信我說,《源氏物語》裡面的名字也太難懂了吧。什麼桐壺更衣,葵之上,包括作者紫式部的名字都很奇怪呢。能不能講講這些名字呀。

事實上,當時日本由於和唐朝交流密切,他們努力學習唐朝的文化,從稱呼和服裝上都努力學習唐朝。但是他們本身也有自己的文化。大家都知道,在兩種文化碰撞的時候,在當時流行的東西對於後世來說往往很難懂。也正因如此,不僅僅是稱呼,平安時期的禮儀,飲食,文字都是非常複雜的。複雜到如今的歷史學家也都一直為了平安時期而爭論不休。

而這些複雜的東西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對《源氏物語》閱讀的障礙,而且不光是《源氏物語》,許多日本平安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史料和文學作品都會因為這些名字而讓人難以理解。

那麼今天就以《源氏物語》為例子,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平安時期與當時的女子命名的規則。

目欲窮變世,心行止遠末。人間頻更替,無動是真情。 ——紫式部 《源氏物語》


從《源氏物語》淺談平安時期日本女性的名字與稱呼

《源氏物語》插畫

《源氏物語》,平安時期與大唐文化

《源氏物語》是由日本平安時期的女作家紫式部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該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源氏物語》的“物哀”思想影響了日本近千年,直到現在日本許多文學和動漫,影視作品還經常能看到這種獨特的思想和表達方式。

平安時期呢,則是日本古代的一個歷史時期,又被稱為“平安時代”,“平安京時代”。這個稱呼其實很像中國的“春秋時代”“戰國時代”“魏晉時期”。總之,它是指794年日本天皇將首都從奈良遷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為止的一段時間。“平安”一詞來自於“平安京”,也就是當時的京都的名字。現在的歷史學家們也經常會為了平安時代的起始時間有些爭議,但是爭議的年限上下也就是十幾年的浮動,總之,平安時期就大約是這段時間就是了。

遣唐使這個名詞大家一定不陌生,遣唐使活躍在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在日本大約就是奈良時期和平安時期。由於當時日本與唐朝的密切交流,還有日本貴族們對大唐文化的嚮往。大唐文化和儒家思想得以在日本生根發芽。《源氏物語》產生在那個時代,也極大地被唐朝文化所影響。

可能有人要問了,在這裡為什麼要講大唐文化呢。因為這個時期的日本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開始有了普通女子的閨名不公之於眾的習慣。除非是天皇正式的后妃,或是重臣妻女母親,才會在史料中記錄下她們的名字。

而且,在中國古代的習俗裡面,有不直呼尊貴的人的名字的習慣,又稱為諱。有時候甚至連官職位階都不會直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用“東宮”指代太子。平安時期的日本也沿襲了這個習慣,有時會用住所稱呼尊貴的人,但有時候也會有其他的稱呼。

從《源氏物語》淺談平安時期日本女性的名字與稱呼

《源氏物語》插畫

紫式部,清少納言與和泉式部

在平安時期,宮中會有一些正式授職的女官,例如尚侍、典侍等。她們有自己的品級,所以會用官職稱呼她們。可是,同一個官職很大概率有許多人,而且如果遇到升遷貶謫又要怎麼辦呢?這時候,候名應運而生。

候名其實就是為了方便稱呼這些女官所選用名字。一般是標記詞+官職的形式。

後來,又出現了女房。女房是並沒有接受朝廷正式任命的女官,這些人大多是貴族家的女兒,她們入宮成為了后妃的侍從。其實這個規矩中國也是自古有之並且傳承千年。大家還記得曾經很火的穿越小說《步步驚心》嗎,若曦作為皇子側福晉的妹妹,也依然入宮成為女官。這個性質就和女房差不多了。只不過女房都是做著女官的工作,她們自身也許因為出身有位階,也許沒有。她們的候名也依然是標記詞+官職的形式,只不過這裡的官職

一般是她們父親兄弟,或者侍奉的主人,或是她們自身的位階。而她們在宮廷的地位也是由她們父兄的官位或者自己的位階而確定的,說是官職也不為過。

例如《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她和清少納言,和泉式部被稱為平安時期三大才女,她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她是紫式部本姓藤原,她的兄長的官職是式部丞。所以剛剛入宮的她被稱為藤式部。後來,她因為《源氏物語》裡面的紫姬被人傳頌,又被稱為紫式部。從某種意義來講,紫式部也算是靠自己的努力為自己爭取了名字。傳說紫式部的本名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但是已經無法考證。

而《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納言,這個稱呼略有不同。她本姓清原,而她的父兄並沒有人是“少納言”這個官職,有歷史學家考據,這是她叔父的官職。在《枕草子》裡面,有提到她的小名是諾子,但不甚可信。清少納言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她曾祖父的養父也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見清少納言可以說是家學淵源。

和泉式部則更值得一提。和泉式部的丈夫橘道貞曾經出任和泉守,所以她被稱為“和泉式部”。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後來決裂了,但是她依然被稱為和泉式部。想想真夠讓人憋屈的,自己痛恨的前夫的印記永遠留在了自己的名字裡,哪怕過了上千年,自己的名字已經不可考,但他的印記依然無法去掉。

有趣的是,紫式部與和泉式部侍奉的是當時的彰子中宮(相當於皇貴妃),清少納言則侍奉定子皇后。作為政敵的紫式部和清少納言,雖然被稱為日本文學的雙璧,在生前卻並不親近,甚至紫式部多次出言譏諷清少納言。

比較有趣的例子還有大弐三位,她是紫式部的女兒,這個稱呼是以她丈夫和她自己本人的位階組合起來的。

當然還有和泉式部的女兒,小式部內侍。她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她的稱呼裡面,“小式部”來自於她外祖父,也就是和泉式部父親的官職。由於她和她母親都侍奉當時的,為了區分,她被稱為“小式部”。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式部”這個詞,這個詞出自《唐律》,在日本古代則是由“式部省”,式部省是八省裡面的第二省,主管文官的任免,也因此引起了日本貴族爭相競爭。

三部六省,治理國之安;七十二式部招撫天下人——《唐律》

當然,這類命名方式還有“召名”,有些女子來當女房,但是她們父兄的官職並不高。為了區分她們的地位,會把官位指派給她們成為“召名”,這種現象出現於武家興起的時候,畢竟那時候許多大將軍府中的女房不可能全都是貴族出身,卻必須要支撐起這樣的架構,所以“召名”應運而生。

在《源氏物語》中,也有許多女官和女房出現。比如紫姬的乳母少納言,比如王命婦。這裡的命婦和中國的命婦是不一樣的。這裡的命婦是女官的官階。

從《源氏物語》淺談平安時期日本女性的名字與稱呼

《源氏物語》影視作品

紫之上與紫姬

在《源氏物語》裡,光源氏的第一任妻子叫“葵之上”,後來紫姬也被稱為“紫之上”,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之上”其實是古代對日本女子的敬稱,相當於對男性稱呼某某大人,對貴族女子稱呼則是某某之上。

”則多指大名、豪族、支城主家中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一般是用公主名字中的一個字,或者出生地,加上“姬”來區分。

葵姬的母親是桐壺帝的妹妹,她的身份足以被稱為“葵之上”。葵姬可以說是全書中氣質最高貴的人,源氏說她“竟然沒有一點瑕疵。”這樣的氣質怕是隻有這樣的出身才能養出來吧。葵姬出現在《葵》一章中,所以被稱為葵姬。

紫姬在一開始被稱為

若紫,是因為源氏的紫草詩。後來因為若紫,她被稱為紫之上

當然還有明石姬,也就是明石之上。她出生在明石,又出現在《明石》這一章,所以被稱為明石之上。

她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明石女御,也被稱為明石の姬君。

在這裡要簡單提及一下“之方”,對貴族小姐可以成為“XX之上,”夫人的稱呼可以是“XX之方”。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不存在小姑娘嫁人以後就不能稱呼“XX之上”的習慣。

然後日本貴族的正妻也被叫做“北之方”,日本貴族的正妻一般居住在北邊的房間裡,“北之方”的意思就是居住在北邊的夫人,就是正妻的意思。

情似孤舟甫離岸,漸行漸遠漸生疏。 ——紫式部 《源氏物語》

從《源氏物語》淺談平安時期日本女性的名字與稱呼

遊戲作品的紫姬

藤壺女御,桐壺更衣與六條御息所

當然,在平安時期,宮廷內的女子也會有不同的稱呼形式。比如《源氏物語》裡面,光源氏的母親桐壺更衣,情人藤壺女御,女兒明石中宮等等。

這個稱呼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個稱呼和前面講到的女官的稱呼有點像,女官的稱呼是標記詞+官職。而這裡這是標記詞+位階標記詞大多都是她們所居住的宮殿。比如藤壺,桐壺都是宮殿的名字。這一點也和中國古代很像。比如藤壺女御,我們可以理解為藤壺院女御娘娘。比如《甄嬛傳》的華妃,被稱為翊坤宮華妃娘娘,那麼換成這種叫法,就是翊坤華妃或者翊坤妃,是不是就完全能理解了。

當然,由於標記詞並不是唯一的,過幾年這個宮殿換人居住,那麼標記詞也會改變。

當然,如果你的資歷熬到太上皇級別,那麼前面用的標記詞就可以是XX院,這個xx院一般是對太上天皇的敬稱,是院號而非住所。

這裡要提及一下戒號,不是所有的xx院都是院號,還可能是戒號。在平安時期,一般丈夫去世後,妻子都會出家,出家之後就可以以出家的寺院名稱呼她,為XX院。當然,到了戰國時期,貴族都會出家,所以XX院不一定指女性,還可能是男性。

然後我們再提一下XX局。平安後期,會有XX局這樣的稱呼。這是稱呼地位比較高的女房的,她們在宮裡可能有自己非常小的居所,就以位階或者居所為標記,稱為XX局。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用法叫XX町,和xx局非常類似。

從《源氏物語》淺談平安時期日本女性的名字與稱呼

《源氏物語》博物館

日本宮廷的女子可能有很多稱呼,其實中國也是如此。依然拿《甄嬛傳》的華妃舉例(我是真的好喜歡華妃娘娘),她居住在翊坤宮,自己名字叫慕容世蘭,她父兄是大將軍,她有過“華”“皙華”“順”的封號。她也有無數種不同的稱呼,但是我們提到她會說“華妃”,哪怕她已經不是“華妃”,但是作為看客的我們依然會用“華妃”指代她。只是她不是“華妃”的時候,在宮裡官方稱呼肯定也不能是“華妃”,不然犯忌諱。

在日本的宮廷也是如此。許多著名的日本女性生前有許許多多的稱呼,可是幾千年以後,我們提及她,也只是某個特定的稱呼。同時也有許多女性有著一樣的稱呼,但是我們也往往習慣性地用某個稱呼專指某個人。

下面我們來講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源氏物語》裡面的六條妃子,也就是六條御息所。她的靈魂作祟害死了剛生下夕霧的葵姬,她的生魂也嚇死了夕顏。《源氏物語》裡面,她的作祟引起了無數慘案,也讓源氏一次又一次失去心愛的人。許多讀者都對她恨得牙癢癢。那麼,她的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

御息所,是日本宮廷中對於有子女的女御,更衣們的統稱。但是在《源氏物語》裡面,只要是女御,更衣都可以用這個稱呼。

而六條御息所,大家知道她是之前已故的東宮太子的東宮妃,也生下了女兒,所以被稱為“御息所”

而“六條”這個詞,經常看日本文學或者影視作品的人會覺得格外熟悉,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叫“x條”呢。

其實“一條”到“九條”都是京都附近的區域。當時,只有地位極高的臣子或者是皇族,才會被封在那附近。他們的後代就以封地為姓,就叫做“x條”。這個習慣其實很像我們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的人們都以封地為氏,原本當時的貴族有姓有氏,後來就只有一個姓氏了。

這裡有一個小小的細節,夕顏有一個侍女叫做“三條”,她在源氏的侍女面前顯得格外粗鄙不堪。可是看到“三條”這個姓氏,就可以知道她出身是非常好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窺見夕顏的身世。夕顏是三位中將的女兒(這裡的三位中將,三位是位階,中將是職務),但是由於父母早逝,她是由侍女撫養長大的。可以說她的身世也非常符合一般言情小說的女主角的套路了。

恨事多有難忘處,奈何再會在歧路。 ——紫式部 《源氏物語》

從《源氏物語》淺談平安時期日本女性的名字與稱呼

講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能對《源氏物語》有更多得理解了呢。

紫式部的才情在歷史上真的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她有著獨特的眼光看著這世界的每一花每一木。她富有女孩子特有的溫柔繾綣。

每每沉浸在《源氏物語》裡,每每看著那些故事,我才感受到,其實不光是戰爭和壯闊的史詩可以稱為名著。女孩子的溫柔小意,這樣纏綿的愛情故事也一樣可以引人入勝,也可以影響一個民族幾千年。

榮華之夢,我倒不怎麼頂渴望,只希望從容享受這四季自然的美景:

例如春花秋葉,變化的天色,等等。

自古許多人都在爭論春天的花木與秋天的野望,究竟孰勝?

這真是難以驟下論斷的事情。

唐土之人似乎認為春花如錦,最是可取;

而我朝歌詠則好像更重秋色動人呢。到底孰是孰非?

其實,放眼眺望,佳景處處,令人目不暇給,花色鳥音如何評定優劣呢?

只得於狹窄的垣內,儘量設法,使能體會四季變化,種植春天的花木啦,秋天的野草等,好讓那些無人傾耳的草蟲有所棲息之處,也好叫知音的人兒欣賞欣賞

——紫式部《源氏物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